王斌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2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現有的體育社團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明確阻礙社團發展的主要因素。通過個案分析對我校課外體育社團的運作方式進行了實例研究,結果表明:體育社團作為大學體育課外活動的主要載體,其多種組建方式為體育社團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建立“競賽-社團-競賽”模式,更有利于課外體育社團的發展,也是“體教結合”的新嘗試。
關鍵詞 體育教育 體育社團 運行模式
當今,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發展,特別是 “健康第一”、“陽光體育”指導思想的提出,傳統體育教育正在向多元化體育、快樂體育和終身體育發展。大學體育社團作為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課外體育鍛煉手段,已經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起到主導作用,通過俱樂部、體育協會等課外體育社團組織,廣泛開展有益健康的各類活動和競賽,不僅能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還進一步協同完成了高校體育的教育任務,成為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一個重要途徑。
到目前為止,我校已涌現出一大批由學生自發組織的課外體育社團,據調查,現有籃球協會,排球協會,足球協會、乒乓球協會、羽毛球協會,武術協會、健美操協會、橋牌協會等社團。這些體育社團雖然發展迅速,對學校體育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在社團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制約體育社團發展的因素:一是體育社團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松散,缺少體育部門的管理和指導;二是活動經費不足,缺少活動場所;三是社團活動內容單一,缺乏競賽機制,學生活動參與率低。因而,建立更加合理的學生體育社團發展模式,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課外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
(一)我校課外體育社團的組成
當前,我校體育社團都是以協會的形式存在,相對成熟的體育社團有:籃球協會、足球協會、排球協會、網球協會、羽毛球協會、乒乓球協會、健美操協會、游泳協會、輪滑協會、橋牌協會、體育舞蹈協會、武術協會、街舞協會等體育類社團,從這些社團的名稱來看,這些社團大多數都是所開設體育課教學內容的延伸,個別社團是一些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而自發組成的。
我校各體育社團的活動經費主要有三個來源:會員入會交納少量的會費;社團舉行較大活動時學院的撥款;個別受歡迎的社團還會得到商家的贊助。但由于體育社團會員所交納的會費有限,學院對社團的資助也不多,商家的贊助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經費問題是課外體育社團發展的一大障礙。
場地設施是社團活動的基本條件。目前,我校各種場館設施基本健全,但缺乏統籌管理,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場地開展社團活動,體育部可以為每個社團提供每周一次的固定活動時間,免費提供體育器材設備,對社團活動給予適當的指導其活動內容。
體育社團的管理在社團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大多數社團是大學生自發組織的,高校一般會把它們納入團委的管理范疇,只進行宏觀的指導,而不干預社團具體的活動。大多數社團組織者都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但少部分學生因為功利心的支配,積極成立或加入社團的目的是讓自己頭上多一頂桂冠,從而滿足其虛榮心。正是由于他們缺乏服務意識,很容易導致社團出現組織渙散、失去凝聚力的結果。另外,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也會導致社團成員的流失。
體育競賽是體育社團生存和發展的催化劑,能否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積極的走入社團,必須通過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和競賽來實現。但目前我校課外體育社團在開展活動上缺乏創新意識,所開展的活動,往往都是針對社團成員進行技能性的培訓,缺乏社團內部或社團間的競賽、溝通和交流,從而導致了體育社團活動的片面性和單一性。
二、我校課外體育社團“競賽-社團-競賽”新模式的構建
(一)整合校內外的資源,保障課外體育社團的活動
項目指導教師和體育場館是體育社團運行不可缺少的兩大因素。缺少教師指導的體育社團,組織管理和社團活動處于松散狀態;沒有體育場館保證,體育社團活動更無法開展。我校采取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整合的辦法,解決對體育社團的技術指導和體育場地的問題。內部資源是發揮體育輔導員的內部優勢,為體育社團指派教練和協調體育場館活動時間,解決體育社團的發展規劃、活動安排、比賽組織、裁判工作和活動場地問題。外部資源是通過開發社會資源,從而滿足體育社團活動的需要。
(二)掌握運動技能,開展豐富多彩社團競賽
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社團活動,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同時,還養成了運動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比如健美操社團2年內有 45 人次通過國家健美操6級考核,游泳社團有21人通過救生員資格考試,使普通的學生有機會獲得“專業體驗”。
(三)建立社團交流平臺,增強學生興趣,促進社團發展
體育社團不僅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鍛煉能力的機會,還為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通過組織體育社團活動,給校內不同社團、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創造了溝通的機會,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體育活動并與社會團體進行體育交流,擴大了體育社團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
(四)構建課外體育社團“競賽-社團-競賽”新模式,增強學生體質
“競賽-社團-競賽”的體育社團構建模式,是將社團活動用體育競賽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社團間的交流與互動,激發更多學生加入并參與課外體育社團的活動中來。隨機抽取我校體育社團男女學生各120名與全國大學生體質測試情況比較,參加體育社團的學生的肺活量、立定跳遠、仰臥起坐、800m/1000m跑等多數指標均超過非體育社團的學生和全國5部委(教育部、衛生部、科技部、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全國學生體質測試的結果。
(五)構建課外體育社團“競賽-社團-競賽”新模式,豐富校園文化
通過招新活動、迎新比賽、歡送比賽、聯賽等多種形式,讓課外體育社團經常開展各類活動和競賽。每學期還要對全校所有社團進行評比,評選出“明星社團”的負責人和成員,體育部也根據體育社團參與和開展體育活動的情況對其進行評比、表彰和獎勵。通過以上舉措,社團成員不僅緩解了學習壓力帶來的精神緊張和疲勞,還獲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學生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 還提高了運動能力, 陶冶了情操, 增進了身心健康, 獲得真摯的友誼。因此,“競賽-社團-競賽”的社團構建模式,豐富了校園文化, 促進了和諧校園建設。
三、小結
社團能否持續良好的發展,取決于社團成員能否自覺自愿的持續參加社團的各項活動。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更有利于提高社員的參與程度,因此構建“競賽-社團-競賽”的體育社團模式不僅拓寬了體育社團的活動空間,給體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我校課外體育社團的進一步發展提出新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黃亞玲.論中國體育社團—國家與社會關系轉變下的體育社團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
[2] 李兵.積極推進“陽光工程”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論壇[J].中國學校體育.2008(6):12-13.
[3] 謝霞.審視和諧社會下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困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21(6):13-15.
[4] 陳小蓉.深圳大學“體育教學俱樂部”課程模式的構建[R].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大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精選.2004:21-22
[5] 王旭光.我國體育社團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6] 盧元鎮.論中國體育社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19(1):1-7
[7] 馮壽海.試析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運作方式與管理[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3,(1)
[8] 劉志敏.普通高校“傳統型”與“ 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比較[J].體育學刊.2003,(2)
[9] 高丙中.社會團體的合法性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0,2: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