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麗
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隨著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普及,我國國民已經普遍將可持續發展概念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無論在工作還是學習中,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應用都有其必要性和科學性。作為全民健身中重要一環的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之中,可持續發展應用同樣十分重要。健身操由于其入學門檻低、易于掌握、鍛煉效果佳等優點已經被各大高校體育教學課程廣泛采用,本文就健身操在各大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可持續發展概念作簡要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 可持續 發展 健身操 體育教學
一、前言
隨著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普及,我們已經認識到無論在工作還是學習中,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應用都有其必要性和科學性。作為在全民健身中重要一環的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之中,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同樣十分重要。健身操由于其入學門檻低、易于掌握、鍛煉效果佳等優點,近年來得到各大高校的青睞和重視。下面本文將對健身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發展情況等做簡要介紹和分析。
二、健身操課程設立的意義
體育鍛煉對于人的健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全民健身的概念也漸漸得到普及。無論男女老少都開始重視體育鍛煉。在各大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對于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必要性的認識工作也正在積極展開。健身操作為體育鍛煉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項目,具有學門檻低、易于掌握、鍛煉效果佳等等優點,廣泛得到學生和老師的青睞。同時,健身操還能與不同音樂有機結合,營造良好的授課氛圍,為學生提供新鮮、有趣的學習環境。隨著健身操的不斷改進和發展,以及與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緊密結合,健身操將對我國體育鍛煉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健身操的多功能性
健身操和傳統的有氧鍛煉項目相比具有多功能性的優點,這是由于健身操不僅和傳統有氧鍛煉項目一樣,可以鍛煉人的心肺功能和身體機能,還可以鍛煉人的體態和肢體協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矯正學員的不良身體姿態,達到內外兼修的目的。無論男女老少,健身操都是可以輕松掌握和學習的,健身操對于健身器材、環境、時間的要求也很低,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就可以輕松鍛煉。所以,健身操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夠改善體態和氣質,同時培養高雅的藝術情操,具有多功能性,可謂一舉多得。
(二)健身操的可持續發展性
健身操具有入學門檻低、易于掌握、鍛煉效果佳等等優點,學員一旦掌握后可以長久的學習。健身操的練習對于場地、時間也沒有嚴格的限制,學員在家就可以輕松練習,利用早晨或晚間的半小時就可以充分的達到鍛煉效果,可見健身操是一項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體育鍛煉項目,值得廣大群眾學習和采用。
三、健身操的存在的問題和優化方案
雖然健身操具有入學門檻低、易于掌握、鍛煉效果佳、可持續性發展等等優點,能夠基本滿足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和要求,在全民健身的大浪潮中起到中堅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健身操仍然具有一些弊病和不足。下面本文將這些尚且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
(一)健身操的結構模式過于單一
傳統健身操的結構模式過于單一,使用的音樂是固定的,鍛煉動作也沒有什么大的改動。長久以來容易使得學員容易失去新鮮感而放棄鍛煉。根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健身操與各種風格不同的音樂有機結合,同時健身操的鍛煉動作可以借鑒當今流行的舞蹈、體操藝術等等,爭取編排出更多更有趣的健身操動作。從根本上改變健身操的傳統模式,吸引新老學員加入健身操的鍛煉中來。同時,老師應該積極采納學員具有建樹性的建議和意見,合理調整健身操的教學模式。在課程學習之余還可以設立一定的獎勵機制,讓學習成績優秀的老學員帶動新學員的學習熱情,一起投身于體育鍛煉中。另外,還可根據學員的自身能力和掌握水平不同,合理科學地設置健身操難度,讓掌握水平不同的學員都能夠從中得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二)健身操的課程評價模式不夠靈活
健身操課程的評價模式一直采用傳統的百分之計算,這種評分模式不能全面地科學地評價學員的學習狀況。另外,傳統“一刀切”的評價模式也不利于學習層次不同的學員學習和發展。所以,當前在健身操教學中應該采用新型的多面的評價體系,老師應該從學員的身體基本素質進行分類,按照學員的學習能力高低制定不同的評判準則。例如學員的身高、體重、柔韌度、是否有舞蹈基礎等等都可以作為評分時重要的影響因素,從而使得每一個條件不同的學員都能從健身操鍛煉中獲得較高的成就感和歸屬感。靈活的科學的健身操課程評價模式同樣有利于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員學習熱情和激情,從而達到健身操教學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
四、結束語
近年來人們普遍開始重視身體健康的發展,持續有效的體育鍛煉對于人的健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全民健身的概念也漸漸得到普及。無論男女老少都開始重視體育鍛煉。在各大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對于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必要性工作也正在積極展開。健身操作為體育鍛煉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項目,具有學門檻低、易于掌握、鍛煉效果佳等等優點,廣泛得到學生和老師的青睞。同時,健身操還能與不同音樂、舞蹈、體操有機結合,積極學習和采納國外優秀健身操課程的經驗和授課模式,營造良好的授課氛圍,為學生提供新鮮、有趣的學習環境。隨著各大高校健身操課程的不斷改進和發展,以及與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緊密結合,健身操將對我國體育鍛煉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余師芳,譚翰哲,馬軍.健身操的價值及發展趨勢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04).
[2] 黨犁銘,敬龍軍.健身操與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5(09).
[3] 宋乃慶.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中國人事出版社.2012.
[4] 朱民.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民族健身操[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07).
[5] 譚翰哲,余師芳,馬軍.健身操的發展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2(04).
[6] 許愛梅.健身操的價值及應用前景[J].體育學刊.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