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本文從總體上分析了網球握拍方式與材料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與運動場地類型及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發展也是密切聯系的。對網球正手揮拍方式中的握拍法、擊球準備動作、正手擊球動作、擊球后的動作的主要流行趨勢予以簡述。
關鍵詞 網球 正手揮拍 發展史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網球正手揮拍方式及發展趨勢。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網上數據庫、查閱近幾年大量相關問題的論文和學術文章與有關資料,借鑒學習前人有效成熟的研究科研成果作為基礎理論,并對查閱的相關文獻書籍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2.邏輯分析法
對調查統計數據的結果和收集到資料進行系統的比較與分析。
二、正手握拍方式與其他主客觀因素的關系
(一)握拍方式與材料科技的關系
首先是材料,原來的球大多是木制球拍,由于沒有彈力,球只有靠身體產生力量,這必然要求運動員優秀的技術功底。而大陸式式正好迎合了這些條件,當之無愧的被廣大選手選用,讓他們充分發揮手腕的力量和靈活性,從而取得勝利。接著是鋁、碳素、含棚材料,現在是鈦,隨著材料的革新,制拍技術和設計的提高,球拍擁有越來越大的拍面和甜點,這一切就導致穩定是不可能去主宰勝利的,西方式握拍顯得更具有穩定性的。
(二)握拍方式與身體素質的關系
當今網球運動員身體條件比以往相比,身體強壯,并且都受過專業系統的訓練,擊出的球速更快,力量更大,因此必須會產生與良好的身高和體力相適應的技戰術。身高有優勢選手使用超西方式更有優勢。現代網球科技致力于尋求球拍重量、運動員力量、身高的最佳結合點。對于業余網球手來講,握拍方式的應用以舒服適合為最重要的。
(三)握拍方式與場地的關系
網球賽場地面的材質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現代網球四項大滿貫賽事中的兩項是在硬地球場進行,這樣球場的球反彈比較高;球運行軌跡比較穩定,而且賽事中的法網公開賽也在紅土場地上進行,這種球場很少發生反彈方向不穩定的現象。在這樣的球場上比賽,運動員可以放心大膽地大力擊球并以超西方式最有優勢。
三、正手握拍方式的未來流行趨勢
(一)握拍法
當今世界網壇大都使用的是半西方式和西方式,這種握拍方法會感覺擊球更容易,擊球力量更大,即使肩部高度的球也可以發力擊打,對于強烈旋轉的球也是很有優勢。結合各種握拍方式的優點,最小化其缺點,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才是當今之主流。
(二)擊球準備動作
新式的大力正手擊球站位姿勢是開放式的,后腳比前腳更靠近來球的飛行路線。擊正手大力球的站立姿勢也可以是丁字型的,一只腳直接置于另一只腳的前面。采取這種姿勢擊球,最重要的特點是擊球者的肩部和臀部,由于身體的轉動從而產生或積蓄許多能量,與雙腳固定相對應,整個身體好似一根經過扭曲的彈簧。這種扭曲的身體一旦啟動,同時伴隨著強壯的雙膝的扭轉作用,會爆發非常大的擊球力量。
(三)大力正手擊球動作
按照傳統正手擊球的動作,運動員雙膝在擊球時一直是彎曲的。用這種擊球動作,球拍的理想擊球位置是在腰部上下這一高度。擊球后,擊球動作繼續保持封閉狀態,雙膝彎向地面的方向。當今優秀運動員在擊正手球時則更多的利用球拍頭部的加速能力,同時借助雙膝蹬地時產生的爆發力,這種力量在擊球完成后會帶動運動員的雙腳離開地面,從運動員的本意來講并沒有要跳躍的意圖,可見這一擊的爆發力有多大。如果采用西方式的握拍法,可以擊得更遠速度更快,球拍擊球點的位置是在腰部與肩部之間,比傳統的擊球效果提高了許多。
(四)擊球后的動作
傳統的擊球動作在將球擊出以后,球拍會順著擊球方向運動一段距離,球拍的頭部一般指向球的上部。當今正手動作中由于拍頭及揮拍會生巨大的加速度,在擊球動作完成后是不可能將球拍立即停止的,球拍頭部最后圍繞運動員的頸部幾乎要環繞。在擊球一系列動作中,運動員肘部一直在隨之運動。并且在擊球結束時的位置比傳統擊球時的位置要高出很多。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對網球正手一系列的比較研究,從而對網球運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隨著我國網球運動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受我國李娜、鄭潔、吳迪、張擇等優秀運動員的影響,我國的網球正是一片大好,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球運動正在逐步走入人們的生活,其前景很好。值得我們每一個網球從事者努力推動我國網球的發展普及。
(二)建議
不管是網球運動員還是網球業余愛好者,不僅要掌握多種握拍方法,不斷練習,重要的是要能合理和適時靈活地運用在實戰中。在練習時就要多嘗試不同種握拍方法擊球的感覺,掌握好各種握拍方法有助于網球技術的提高和戰術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 魏星臨.對網球正手握拍方式的研究分析[J].科技風.2009,2(9):217-218.
[2] 楊寶強,李杰.關于網球初學者握拍方式的教學實驗[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0(3):78-80.
[3] 陶志翔.網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36-60.
[4] Nick Bollettieri,黃子麟.正手絕殺[J].網球天地.2006:74-75.
[5] 王勇.淺析網球正手擊球技術的限制性因素[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26(6):65-68.
作者簡介:黃朋(1987-)、男、湖北孝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工作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部體育教研室,郵編:432000,地址:湖北省孝感市玉泉路17號;
聯系電話:15971233988,Email:huangwm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