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莊義浩 吳華雄

【摘要】 目的 探討冠心病臨界病變介入診療中壓力導絲測定的意義。方法 84例冠心病臨界病變患者, 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 按診療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2例。對照組患者按既往經驗指導, 觀察組患者按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指導。比較兩組病變數量、支架置入個數、住院費用及6個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結果 觀察組平均置入支架(0.87±0.84)個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85±0.83)個, 住院費用為(47505.95±21501.52)元低于對照組的(60213.35±2452.26)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平均病變數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再發(fā)心肌梗死、復發(fā)心絞痛、再出血運重建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壓力導絲測定用于冠心病臨界病變介入診療能避免不必要的支架置入, 減少患者醫(yī)療開銷, 且不會增加不良事件,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冠心病臨界病變;壓力導絲;冠狀動脈血流儲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7.046
長期以來冠狀動脈造影被視為冠狀動脈狹窄病變評價“金標準”, 但其顯示范圍局限于充滿對比劑的管腔輪廓, 經管腔形態(tài)變化反映血管病變, 因此提供的信息僅為形態(tài)學信息[1]。而臨床對狹窄范圍為40%~70%的病變、分叉病變、多支血管病變的治療方案的選擇需要依靠足夠證據和信息[2]。近年來冠狀動脈病理生理學、血流動力學取得進展, 在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生理功能和解剖特征評價中體現出重要價值。本研究分析了壓力導絲在冠心病臨界病變介入診療中的價值,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6年6月本院心內科84例冠心病臨界病變患者, 按診療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2例。納入標準[3]: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發(fā)現40%~70%的冠狀動脈狹窄的臨界病變。觀察組中男22例, 女20例, 平均年齡(58.92±6.20)歲。對照組中男20例, 女22例, 平均年齡(59.26±6.11)歲。排除標準[4]:嚴重肥厚型心肌病或左室肥厚;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嚴重擴張型心肌病或限制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疾病;搭橋乳內動脈狹窄或搭橋隱靜脈抑制血管等。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動脈支架技術及造影技術均采用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學會(AHA)冠狀動脈造影指南進行。觀察組在支架置入前行壓力導絲測定, 切點冠脈血流儲備分數(FFR)<0.75, 滿足該條件可行支架置入, 置入后FFR>0.90則支架置入成功, 否則行球囊后擴張。對照組僅以術者經驗判斷是否需要置入支架, 以冠狀動脈造影下管腔狹窄程度>70%視為應置入支架。采用FFR測量系統(tǒng)測定FFR;血壓傳感器通入大氣并將導管室系統(tǒng)調至零狀態(tài), 主動脈壓隨之校準為零, 體外矯正壓力導絲并定標, 沿引導管將壓力導絲送入冠狀動脈開口后再次校零, 使壓力導絲和導管測得的壓力相等。兩條壓力曲線相差1~2 mm Hg(1 mm Hg=0.133 kPa)時或相等時則校準成功;經病變穿過壓力導絲并使壓力感受器到達狹窄遠端30~50 mm處, 在最大充血相同時記錄兩條壓力線平均壓力。FFR測定中用三磷酸腺苷進行微循環(huán)擴張誘導, 行三磷酸腺苷冠狀動脈內注射, 獲得冠狀動脈血管最大擴張狀態(tài)。FFR=冠狀動脈挾窄遠端的壓力(Pd)/冠狀動脈挾窄近端的壓力(Pa)計算, 將理想支架置入標準設為FFR≥0.90[5]。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病變數量、支架置入個數、住院費用, 6個月主要MACE。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支架置入情況、病變數量、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平均置入支架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平均病變數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6個月MACE及再發(fā)心絞痛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再發(fā)心肌梗死、復發(fā)心絞痛、再出血運重建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界性狹窄是指狹窄程度為40%~70%的冠狀動脈病變冠心病, 冠狀動脈造影能為支架置入方案提供一定信息, 但十分有限。因此目前造影發(fā)現臨界狹窄時一般依靠醫(yī)師經驗判斷是否應使用支架置入技術, 以及應該置入幾個支架;部分患者行支架置入是通過負荷心肌核素掃描和平板活動等無創(chuàng)方法進行評估, 但以上評估方法均具有很多限制和誤差, 使用效果不理想[6-8]。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壓力導絲測定輔助冠心病臨界病變介入診療, 發(fā)現其病變處數目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使用的支架平均個數為(0.87±0.84)個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85±0.83)個,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壓力導絲和FFR在該方面使用價值優(yōu)于醫(yī)師個人經驗性評估。觀察組在支架置入前行壓力導絲測定, 切點為FFR<0.75, 滿足該條件可行支架置入。FFR在該研究中被用于確定是否需要對單血管臨界病變的病變處放置冠狀動脈支架, 能準確評估臨界病變血管功能, 識別心肌缺血風險, 指導介入治療[9-11]。丁誠等[12]研究者發(fā)現當患者FFR<0.07時, 其預后明顯小于FFR>0.75的患者, 以FFR<0.75為切點進行支架置入能有效避免盲目使用支架, 1年后心血管事件與僅用醫(yī)師經驗判斷進行支架置入的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中觀察組MACE及再發(fā)心絞痛發(fā)生率與對
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費用為(47505.95±21501.52)元低于對照組的(60213.35±2452.26)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文獻結果一致[13, 14]。
綜上所述, 壓力導絲測定彌補了冠狀動脈造影無法提供病變信息, 以FFR<0.75為切點指導冠心病臨界病支架治療, 能提供強有力的證據, 幫助合理選擇支架置入方案, 安全有效, 能較少患者經費開支。
參考文獻
[1] 馬洪山, 白如冰, 屈飛, 等.經壓力導絲測定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對冠心病臨界病變的介入診療研究.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2(12):1479-1481.
[2] 張晶, 何勝虎, 徐日新, 等.經壓力導絲指導冠狀動脈臨界病變PCI患者超敏肌鈣蛋白測定價值.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5, 17(6):770-772.
[3] 高麗華, 夏禹華, 胡慶鷹, 等.壓力導絲在冠狀動脈介入診治中的應用優(yōu)勢.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6, 20(8):1292-1293.
[4] 張霞, 張成崗.壓力導絲在老年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研究進展.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 27(3):324-326.
[5] 任鳳波, 劉俊明, 梁巖, 等.冠狀動脈造影聯合 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分析.重慶醫(yī)學, 2014, 34(12):1439-1441, 1444.
[6] 李龍波. 比較血管內超聲及血流儲備分數測定在冠心病診斷及治療中的作用. 吉林大學, 2012.
[7] 羅丹, 李擁軍, 湯成春, 等. 血管內超聲結合壓力導絲對冠狀動脈臨界病變的判斷價值. 江蘇醫(yī)藥, 2012, 38(16):1902-1904.
[8] 胡玉芳, 王琳, 李春堅, 等. 壓力導絲應用于冠心病介入診療中的護理配合. 護士進修雜志, 2015(14):1306-1308.
[9] 劉華云, 何蕾, 鄢華, 等. 心肌血流儲備分數指導下藥物治療冠狀動脈臨界病變患者的遠期療效.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3, 21(4):220-222.
[10] 宋玉華, 楊熙, 李屏, 等.運動平板試驗與冠脈血流儲備分數在冠狀動脈臨界病變缺血評價中的對比研究.貴州醫(yī)藥, 2014, 26(11):1006-1008.
[11] 宋光遠, 劉慶榮, 張麗華, 等.冠狀動脈瞬時無波形比值聯合血流儲備分數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山東醫(yī)藥, 2015, 24(38):1-3.
[12] 丁誠, 劉慶榮, 宋光遠, 等.冠狀動脈壓力導絲評價中華小型豬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微循環(huán)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5, 11(z1):27.
[13] 李亞琳, 王智慧, 侯秀偉, 等. 壓力導絲在冠狀動脈臨界病變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老年學, 2014, 34(13):3811-3813.
[14] 蘇綺雯, 黎鳳群, 陳燕芳. 冠狀動脈內壓力導絲檢測血流儲備分數的護理配合. 護理學雜志, 2013, 28(7):27-29.
[15] 彭長農, 王小慶, 廖志勇, 等. 壓力導絲在冠狀動脈臨界病變處理中的意義.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1, 21(12):1811-1814.
[收稿日期: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