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嬋 邱啟銀 曾曉明 熊海燕

【摘要】 目的 觀察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自我管理的影響。方法 140例行介入術的冠心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7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 觀察組行延續性護理模式。應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結果 出院時兩組定期復查、生活規律、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出院半年及1年觀察組定期復查[(86±4)、(87±2)分]、生活規律[(85±5)、(92±3)分]、遵醫囑用藥[(63±3)、(65±1)分]、合理飲食[(87±4)、(97±3)分]、規律運動評分[(76±3)、(87±3)分]均高于對照組定期復查[(71±3)、(63±2)分]、生活規律[(83±2)、(47±2)分]、遵醫囑用藥[(46±2)、(28±1)分]、合理飲食[(81±3)、(49±2)分]、規律運動評分[(60±2)、(55±3)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行介入術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應用延續性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預后良好,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冠心病;介入術;自我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7.093
冠心病的發病原因是冠狀動脈阻塞或過于狹窄, 由此引發的心肌壞死、缺氧、缺血性心臟病[1-5], 臨床上主要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來治療, 患者需要長期按時用藥, 做好自我保護才能提高治療效果及預后。常規的護理模式大多重視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 患者一旦出院也就終止了護理服務[6, 7]。然而離開了醫院環境, 回到家中沒有了醫護人員的督促, 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會明顯降低, 加之對疾病的認知不夠, 以至于讓預后質量大打折扣[2]。為此, 本院對行介入術后的冠心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介入術的140例冠心病患者, 納入標準:①全部符合WHO制訂的冠心病診斷標準[3];②無溝通障礙者;③全部為擇期行介入術治療者;④手術成功, 無術后并發癥者;⑤對本研究內容知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介入術失敗者;②精神異常無法配合研究者;③伴有臟器功能異常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70例。對照組中男43例、女27例;年齡45~78歲, 平均年齡(58.3±6.6)歲;急性心肌梗死32例、心絞痛38例;合并高脂血癥52例、合并糖尿病46例、合并高血壓57例、有吸煙史者42例。觀察組中男45例、女25例;年齡46~77歲, 平均年齡(59.2±5.9)歲;急性心肌梗死36例、心絞痛34例;合并高脂血癥55例、合并糖尿病49例、合并高血壓62例、有吸煙史者4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服用β受體阻滯藥物、他汀類藥物、鈣通道阻滯藥物及抗血小板藥物等, 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冠心病的相關知識、保健常識、用藥方法及健康飲食的注意事宜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 分為院內、院外護理各兩個階段, 總共四階段的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院內護理
1. 2. 1. 1 第1階段 告知患者冠心病的發病原因、預防及治療措施, 使之對自身疾病有全面的了解, 建立科學的健康理念, 主動配合院內治療及護理。為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詳細記錄患者在院內的健康、身體及治療情況。從術后第2天起, 每天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冠心病知識30 min, 包括早期的康復治療計劃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分析引起冠心病的主客觀因素, 讓患者了解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對治療疾病的重要性, 主動戒煙戒酒、早睡早起、積極鍛煉, 提高治療依從性;講解每種治療藥物的具體作用, 根據患者的個體病情差異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方案, 與之建立友好、信任的護患關系, 指導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 并提倡家屬參與到患者的自我管理中, 時常督促, 結合患者每日所需的脂肪、熱量、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蛋白質等制訂飲食方案[8, 9]。
1. 2. 1. 2 第2階段 由醫生為患者制訂運動計劃, 并詳細告知運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冠心病患者做康復訓練時, 護理人員必須在場并做好監護工作。①下樓梯150 m然后坐電梯返回病房, 2次/d;②中速行走, 來回各30 m;③步行上下樓梯共200 m, 2次/d;④病床邊坐位練習與關節運動。出院前與患者共同商討并制訂符合自身情況的管理方案, 叮囑患者在管理日記中記錄下每天的運動時間、運動方式、吸煙次數、血壓、血糖及血脂水平、體重、排便時間及次數、飲食情況等, 同時叮囑家屬幫助患者認真落實自我管理方案, 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10]。
1. 2. 2 院外護理
1. 2. 2. 1 第1階段 患者出院后90 d內, 通過電話方式提醒患者定期做門診復查, 叮囑患者在家中按時服用氯毗格雷雙聯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藥物;結合患者的運動訓練情況, 為其指定強度較低的運動方案, 每周至少做3次運動。
1. 2. 2. 2 第2階段 患者出院后90 d~1年, 每月與患者通話, 了解其康復情況, 為患者解答自我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每季度電話提醒患者來院復查;若患者病情相對穩定, 則為其制訂新的運動計劃, 把運動量增加至每周4、5次;患者出院1~2年之后, 每月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的身體情況, 每半年電話提醒患者來院復查,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結合患者病情調整康復計劃[11]。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應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滿分100分, 包括定期復查、生活規律、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及規律運動幾方面, 分數越高, 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出院時兩組定期復查、生活規律、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半年及1年觀察組定期復查、生活規律、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盡管醫學技術的進步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患者依然對心臟類疾病充滿恐懼, 在長期的服藥及治療中產生自憐自艾、消極悲觀、自責等心理, 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毫無興趣, 一直沉浸在不良情緒中, 只關心自己的恢復情況, 逐漸變得沉默少言、郁郁寡歡[12-14]。介入術的治療費用較高, 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經濟負擔, 以致于生活水平下降[15, 16]。延續性護理促進了患者與醫護人員、患者與家屬以及病患之間的交流, 激發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在相互鼓勵、分享、互動中讓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緒及生活飲食習慣得以改善, 形成良性循環, 因而有助于促進患者、家庭、醫院、社會的和諧關系[5]。
本研究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 觀察組行延續性護理模式。結果顯示, 出院時兩組定期復查、生活規律、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出院半年及1年觀察組定期復查、生活規律、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行介入術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應用延續性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預后良好,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甘莉. 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自護能力及心理狀態的影響.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5, 40(12):1734-1738.
[2] 白璐, 胡傳來, 韋學萍, 等.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提高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效果. 安徽醫學, 2016, 37(8):1037-1040.
[3] 張翠萍. 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康復期患者服藥依從性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2):4-6.
[4] 楊慧, 吳迪. 電話隨訪式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患者二級預防非藥物措施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醫學研究與教育, 2016, 33(3):29-33.
[5] 耿躍然, 何翠竹, 陳玉娟, 等. 微信式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康復護理效果的影響.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163-166.
[6] 鄭淑梅, 楊秀蘭, 呂燁輝, 等. 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4):297-300.
[7] 鄧春友, 謝智恒, 張俊玲, 等. 行介入治療冠心病患者開展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中國醫藥科學, 2015(13):125-128.
[8] 董延麗. 延續性護理對冠脈介入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山東大學, 2015.
[9] 王嫻莉. 延續性護理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 全科護理, 2015(9):823-824.
[10] 金蓮, 徐惠萍. 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介入者遵醫行為的影響.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4, 34(5):601-602.
[11] 陳務賢, 寧傳藝, 李宏, 等. 自我管理教育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康復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2):129-130.
[12] 王曉晶, 王璐璐, 王如意. 延續性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循環雜志, 2014(s1):205.
[13] 楊英. 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臟康復中的應用探討.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2016(10):57-59.
[14] 韋柳青, 黃連欣, 覃瑩瑩, 等. 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預后的影響. 右江醫學, 2016, 44(1):38-40.
[15] 章院琴. 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6, 37(5):503-506.
[16] 李蘋, 林平, 陶領偉, 等. 延續性自我管理干預對PCI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20(24):3019-3023.
[收稿日期: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