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博從出現到占據社會生活重要位置只用了極短的時間,然而微博作品由于獲取便利,成為侵權行為的重災區。本文通過對微博作品是否認定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主要侵權行為、侵權構成要件等方面進行論述,界定了微博作品的侵權行為的判斷標準,以期實現促進社會文化繁榮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微博作品;著作權;默示許可;侵權
一、微博作品著作權的取得
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傳播媒介早已在社會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微博作品從最開始的140字的文字作品發展為現在以圖片、視頻、文字等多種形式雜糅的新形式作品,突破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條所列舉的作品形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絡環境下無法歸于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由此可知,微博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權并受著作權保護,并不因其發布平臺和內容的變化產生改變,而是其是否具有獨創性和可復制性。
作為互聯網傳播的重要媒介,微博的可復制性自然無需多言。而獨創性,是指一件作品的完成應當是作者自己的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描述的結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復制而來,也不是依已有的程序推演而來。微博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并不在于其形式的多樣、文字的多寡,而是作者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的組合是否體現出獨創性的表達以區別于日常口語化的描述或時事新聞類的播報,而且應當注意的是,有些文字和圖片單獨并不具有獨創性,但二者的組合可能具有獨創性因此受著作權的保護。
微博作品的范圍不應當只局限于博主發布的微博正文,還應當包含評論、回復等發布的內容。雖然評論、回復通常以純文字的形式出現并且字數更少,但其只要符合可復制性和獨創性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并不妨礙其成為著作權意義上的作品。
二、微博作品侵權行為
1.微博用戶的侵權行為
微博用戶作為微博平臺的主要參與者,在微博平臺上發布、轉發和評論微博作品中的侵權行為以抄襲行為為主,主要行為有:①微博作品的發布者以自己的名義抄襲發布非微博作品,侵犯了原創者的著作權;②微博轉發者轉發微博作品時故意刪除原創者的微博出處,以自己的名義發布,此種情況與第一種類似;③微博中常出現的“神回復”、“神評論”等熱門評論被大量微博用戶以自己的名義發布,如果該評論符合獨創性原則屬于著作權保護中的作品,則該種行為也屬于侵權行為;④原作者發布已將網絡信息傳播權獨家授權給第三方,未經第三方同意在微博中發布的行為,也屬于侵權行為。
2.微博服務平臺侵權行為
“盡量明確網絡服務提供商對著作權侵權的過錯責任,不使其輕易承擔過重的責任,以保護和促進新興網絡產業的健康發展。”微博服務平臺作為網絡平臺服務商,并無對用戶發布微博內容的嚴格審查義務,僅在技術可達范圍內對敏感詞或嚴重違法內容進行篩選。若微博服務平臺作為微博內容的發布者時,則負有和微博用戶同等的嚴格責任,必須對自己發布的內容進行嚴格審查,否則將承擔侵權責任。
3.微博外使用者侵權責任
微博作為一個公開的網絡傳播平臺,由于其內容可以輕松獲取,也出現了各種非微博內使用的侵權行為,主要有:①其他媒體未經微博作品著作權人同意使用發表出版其微博作品,無論是否注明原作者及來源,均屬于侵權行為;②表演者未經微博作品著作權人同意在演出中使用微博作品,除滿足《著作權法》中規定的免責事由外,也屬于侵權行為。
三、微博作品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1.具有侵犯微博作品著作權行為
侵權行為是侵權構成的必要條件,該行為在微博作品侵權中主要表現為抄襲、擅自轉發、未注明出處和作者轉發、擅自出版、表演等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原作者如果將作品的網絡信息傳播權獨家授權給第三方,未經第三方許可擅自在微博發布,同樣屬于侵權行為。
2.侵犯微博作品著作權行為造成了損害后果
對著作權侵犯的損害后果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身權主要為非財產權利,主要為人格或精神利益被損害。著作財產權為可以用貨幣來量化的財產性權利,包括對著作權人既得利益的減少和可期報酬的滅失等方面。侵權行為必須要有損害后果才可能被認定,如果僅有侵權行為而無任何后果,則無法認定侵權。
3.侵權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微博作品著作權侵權中,因果關系一般存在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兩種。直接原因為行為人未經許可擅自使用他人作品,他人一品已經發布,該行為的直接因果關系當即成立,行為人續承擔侵權責任。間接原因為微博服務平臺為侵權人提供技術支持,即如無微博服務平臺提供服務該侵權行為不可能發生,此種情況下如著作權人向微博服務平臺提供相應證據證明被侵權,微博服務平臺應立即在合理的時間內將相關內容刪除,否則將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4.侵權行為人過錯
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和過失是以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明知界定的,因為在著作權侵權中主要表現為使用他人作品,而該作品是否為自己創作是當事人必定知曉的,所以無論是否明知該種行為是侵權行為,都應當視為存在過錯。即在微博作品著作權侵權中,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行為人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不能以不知道、非故意等理由提出抗辯。
5.微博作品默示許可
轉發和評論是微博的一項主要功能,也是所有微博用戶都應當知曉的使用功能。往往熱門的微博作品會得到大量轉發,轉發過程中自動以@的方式標注原微博發布者。在這種情況下,微博作品發出者如果禁止轉發或有其他附加條件,應當在微博作品或其他顯著位置予以明示,否則應當視為微博作品發出者默示許可微博使用者可以在表明原作者的情況下轉發該微博作品,不構成侵權。
四、結語
通過對以上章節的闡述,對微博作品著作權侵權問題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微博作品作為眾多網絡作品的一個縮影,對我們原有立法提出了新的挑戰。法律如果不能對新技術下產生的作品予以妥善保護,將勢必產生劣幣取代良幣,從而阻礙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春田:《知識產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4版,第55-56頁.
[2]叢立先:《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版權侵權責任》時代法學,2008年第六期,第60頁.
作者簡介:
朱勇瑞(1989.4~),男,籍貫山東省菏澤市,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文學學士,目前在重慶市九龍坡區市政園林管理監察支隊從事行政執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