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取保候審是我國刑事訴訟法中一項重要的強制措施,適用范圍廣、適用頻率高,為節約司法成本、打擊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司法實踐中,取保候審在適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弊端亟待完善。
關鍵詞:職務犯罪;取保候審;規范化
一、職務犯罪中的取保候審概述
取保候審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責令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證人或者繳納保證金,保證不逃避或者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隨傳隨到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作為一種非羈押性的刑事強制措施,其具備以下功能:
1.訴訟保障功能
通過適用取保候審,要求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督促并引導被取保人遵守相關規定,防止被取保候審人可能實施的逃避偵查、起訴、審判,損毀、偽造證據或串供,犯新罪等危害刑事訴訟和危害社會的行為,確保訴訟活動順利進行,保障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安全。取保候審給予犯罪嫌疑人的是一種有條件的自由,被取保人仍然要遵守一系列的規定,仍然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有效的約束,保證訴訟的進行。
2.人權保障功能
取保候審具有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權利,使其免受羈押之苦的功能。通過取保候審的規范化程序,避免司法機關對公民人身自由權的隨意處置,體現了人權保障的理念。取保候審體現了對犯罪嫌疑人基本人權的尊重與保護,被取保人享有一定范圍的自由,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3.節約司法資源功能
目前我國仍然體現出高羈押率的特征,超期羈押現象也很嚴重,看守所、監獄人滿為患,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維持這些羈押場所的正常運行,因此,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采取取保候審作為羈押的替代性措施,以緩解羈押帶來的壓力,其在訴訟程序中的獨特作用,以及訴訟成本的低廉,似的取保候審比其他強制措施有著更為廣泛的適用范圍。取保候審適用率的增加也就意味著羈押率的降低,可以有效減少國家為實施羈押所支出的各種費用,從而有效節約司法資源,降低訴訟成本,符合訴訟效益原則。
二、我國職務犯罪偵查階段取保候審面臨的問題
1.取保候審的適用過于籠統,可操作性不強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1條之規定,適用取保候審采用的是刑罰與社會危險性兩重標準。從法律對取保候審的適用范圍的規定看,存在過于籠統寬泛、缺乏可操作性的問題。對具體什么情況下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和“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情況,法律是沒有明確細化規定的,要做出具體判斷還存在一定的實際困難,這樣就給了辦案人員過大的自由裁量權。
2.取保候審的保證方式過于簡單
取保候審的保證方式有保證金和保證人保證兩種方式,兩者不鞥同時適用。依照規定,保證金的數額可以根據案情進行調整,但滿足不了實踐辦案對取保方式的可調整性要求。同時在辦案過程中,案件風險是存在的。有些案件風險大,有些案件風險相對小。但是我國的取保候審措施對于風險這一塊如何適用缺乏明確規定。在實踐中,經常出現取保候審的保證方式只適用于風險較大的案件。對于以下風險較小的案件,由于無法提出適當保證人或交納足夠保證金而被排除在取保候審的范圍外。
三、關于我國職務犯罪偵查階段取保候審規范化的建議
1.從立法上明確取保候審的適用條件
針對我國刑事訴訟法對“社會危險性”界定不明確的問題,建議從立法上對“社會危險性”的標準和適用條件做出限制性的具體規定。可以通過建立風險評估制度,對社會危險性進行量化分析判斷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危險性,他的一貫表現、在案偵查審理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態度、對于案件性質情節等問題的把握,辦案機關可以掌握,但是對其他問題的調查,不是辦案機關一個部門可以了解的,需要整合社會力量完成。通過建立風險評估制度,能夠降低評估過程中的模糊性,一定程度上制約司法機關過大的自由裁量權,保證取保候審適用標準的明確性和公開性,增加民眾對取保候審的接受度。
2.增加取保候審的保證方式
為擴大取保候審的適用范圍,使符合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排除客觀因素制約而得到取保候審,建議從立法上規定靈活多樣的保證方式。一是規定保證金與保證人保證兩種方式可以同時適用。這兩種保證方式在適用上并無沖突,如果同時適用,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互補,加強取保候審的使用效果。二是將保證人的范圍擴大到相關組織,如村委會、社區、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因為其對犯罪嫌疑人的具體情況更加清楚。三是建議把有價證券、財產憑證作為擔保財產。
3.修改取保候審執行機關
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決定取保候審的案件,必須交由公安機關執行。在司法實踐中,公安機關取保候審案件的執行流于形式。另外,對于檢察機關做出的取保候審決定的案件,由于案件性質特殊,涉及到保密的問題,公安機關也不應具體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公安機關對于被取保候審人及保證人的情況進行監督便無從談起了。因此,現行法律對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及其權利的規定是不妥當的,建議從立法上明確規定,做出取保候決定的機關為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
4.設立有效的救濟途徑
法律規定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律師有權向司法機關申請取保候審,我們也可以賦予這些主體申請復議的權利。如果他們對于司法機關的決定存在異議,可以向決定機關申請復議,可以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核,或者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訴。對于這些申請,有關機關必須予以及時的答復,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于取保候審的決定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救濟。
5.加大監管力度,家中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的懲罰力度
公安機關是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但是公安機關本身就肩負著治安管理、案件偵查、戶籍管理等各項工作,其任務非常繁重,公安機關在取保候審執行過程中,對于被取保人的監管力度往往不夠,必須加強監管力度。公安機關可以在內部設置專門的部門或者指定專門的人員負責取保候審的監管工作,了解取保候審的世紀之星情況。
作者簡介:
單彬彬,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助理檢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