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亞平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2
摘 要 高校體育專業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自身專業素質在新的信息時代面臨新的挑戰,我們應當對高校體育專業教師的“外形”和“內質”進行重塑,外樹形象內練內功,提高綜合專業素質,以適應新的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 體育教育專業 外形 內質
隨著高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高校體育專業教師面臨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師人格魅力和自身專業素質,其次單就對學生影響方面來說,“外形”健康標準的模式化也很重要,試想一個體型臃腫、大腹便便的體育教師去教學生強身健體,誰還愿意聽你的?你的外形就足以讓學生對你感到失望了;如果一個體育教師,知識面不廣,課堂上滿嘴粗話,對學生犯錯不是責怪就是挖苦甚至體罰,對基本動作講解示范不清,面對這樣的體育教師,學生如何能接納呢?所以作為各級學校體育的“母機”——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師的“內質”與“外形”的重塑顯得格外重要。體育專業的學生要明確體育教師的形象素質在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將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響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思想品 質、學習態度以及個性發展。 為此,體育專業學生的形象素質訓練在教學中的訓練是必要的,具有時代意義。
一、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外形的重塑
(一)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外形”現狀。首先是體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體育教師因為以前運動過度或者傷痛,運動量明顯不如從教后大了,加之營養又過剩,體型大都變得臃腫,曾經調查統計過四所地方性本科大學男女體育教師入職前后的體重,發現80%的教師體重都增加了十斤左右,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體重嚴重超標,達到肥胖程度了,這樣的體型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會是什么反應呢?經訪談部分學生,他們表示不能接受,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學生心中大打折扣了。一個體型畸形的體育教師去給學生傳授養生健身之道豈不是成了笑話?所以不可輕視體育教師的“外形”變化,高校體育教師健康的體魄對學生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高校體育專業課教師除了身體的“外形”,口頭表達言行舉止這些“外形”也不可忽視。可是在現實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高校體育專業教師言行舉止不夠文明,課堂內外充滿口頭禪,甚至隨意體罰學生,對學生批評教育言語粗魯等現象時有發生,加之社會對體育教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傳統錯誤看法,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形象,亟待改善,重樹形象。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明顯的區別,其特有的教師職業特點:全展示形象,師生直接互動,體力消耗大,室外工作量大等。因此體育教師良好形象的自我塑造對提高教書育人的效果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外形”的重塑。千百年來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為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其他的職業活動不同,是以人為對象,教師的教學是知、情、意的和諧,真、善、美的統一。[1]因此,得體的舉止對體育教師來說是不可忽視的,同樣是一種職業素質,也是體育教師所必須具備的。教師出現在課堂,自然成了學生注目的中心。學生首先以審美的態度向教師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師整潔大方的服飾衣著、莊重優雅的舉手投足、親切熱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學生產生愉快感,都會對學生產生一種初始魅力。教師穿戴應當端莊、得體,體現職業特點和個人氣質,又不失親和力。體育教師是直接跟學生長時間接觸的人,更加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站在以你為典范的孩子們面前,就要按照教師日常行為約束自己,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以自己的一舉一動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學生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使他們在觀察教師時產生一種“放大效應”。教師的一件小小善舉,會使學生感到無比的欣喜;教師的一點小小瑕疵,則會使他們產生莫大的失望。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由此可見,舉止行為要從受教育時就進行培養和訓練[3]。因此,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對學生行為舉止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減肥健美,注重言行舉止形象等重塑體育教師的“外形”是新時代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內質”的重塑
教師“內質”意即教師內在素質,是指能順利從事教育活動的基本品質或基礎條件。是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一般包括專業性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體育教師不但要注重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還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和一種無形的感召力,才能在學生面前真正成為一名心靈美、形態美、動作美和語言美體育教師。事實上“外形”要通過“內質”來樹立展示的,高校體育專業教師的“內質”顯得更為重要。
(一)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內質”現狀。受傳統教育理念及其分配制度的影響,目前各高校教師待遇的差異主要是體現職稱職務與學位上,至于科研與教學能力在分配上并沒體現出來,尤其是教學方面的待遇無法合理計算,大都是以課時來計算。這就導致了教師輕視教學而重視職稱職務與學位的晉升。而現行制度下職稱學位并不能完全體現出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個人專業知識能力的提升應當引起重視。很多職稱學位高的體育教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并非很高,教學能力也是如此,這樣的現象會導致體育教師職業精神的淪喪。體育是以“技藝性”為主的學科,如果都以職稱學位論能力,那誰還去學技藝呢?所以目前許多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學歷高學位高職稱高,但是專業技能并不一定高。由于不恰當的政策導向,使得很多體育專業教師不再追求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提高,年輕教師也不再把提高個人專業修養放在首位,而是把追求高學歷與高職稱放在首位,因此也不再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上追求更新與創新,沿襲傳統教學方法已經成了常態,教書育人職能也隨之退化,敬業精神逐漸變弱,這種現狀應當引起各級學校足夠的重視。
(二)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內質”的重塑。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終身學習,通俗的說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為適應新課改的需要,體育專業課教師應該積極改變現狀。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學習,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拓寬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綜合教學能力,強化專業敬業精神,不管政策如何變化,我們要牢記教書育人始終是我們教師的神圣職責。因此,我們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重構體育專業課教師的“內質”。首先是體育教師自身要有健康的體魄,為學生做出榜樣;其次是扎實的專業技能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最后是要有創新精神與敬業精神。因此,教師必須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教法,提高專業素質,以適應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隋曉偉.淺談體育教師的行為舉止與職業素質[J].湖北體育科技.2004年23(2):146-147.
[2] 周明星主編.國際對接——中國教育的樊籬與跨越[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 李春風.淺談師范院校體育專業學生形象素質訓練的重要性[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