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林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指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及個性化開創性人才為主要途徑的人才教育模式,利用具有新疆文化特色的不同導向的微創業教育培養模式,可以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基本素質和能力的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支援新疆的經濟建設。
【關鍵詞】微創業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微創業模式是在產業轉型升級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的,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0年,我國“兩會”期間提出微創業概念,是對創業教育理論的有益補充。2011年,微創業運營模式及原則首次出現在“中國互聯網‘微創業計劃”,并被系統地提出來。同年,啟動了創業邦2011中國“微創業計劃”大賽。微創業模式主張不拘泥于當前資源約束,用微小的成本進行價值創造。因此,創業者可以輕裝上陣,風險相對較小。
創新創業教育是指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及個性化開創性人才為主要途徑的人才教育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創新性、創造性及實踐性。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大致可分為如下類型:一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以“課堂教育為主導”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提高學生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為重點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三是以溫州師范學院為代表的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四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綜合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但是新疆地區因為地廣人稀,經濟相對落后,為更好支持新疆建設與發展,根據國家教育部的計劃,內地許多高校招收了新疆少數民族學生。這些學生來到內地以后如何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水平,提高這些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并且探索行之有效可復制的模式,是目前內地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與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內地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既有其與內地學生的共性特征又有其民族的特殊性,這是由新疆少數民族的文化特點和民族特色所決定的,下面我們用不同導向的微創業來闡述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教育模式。
第一、以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產品為導向的微創業,可以培養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
對于內地漢族文化為主流的民族文化產品,大家已經習以為常,而新疆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產品,對一直在內地生活的人有較大的吸引力,可以激發更多人的購買欲望,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通過利用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產品進行微創業,可以讓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很快體會到創業帶來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創業意識。
第二、以挖掘內地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微創業,可以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動機和興趣。
目前,社會需求多樣化具體表現為:消費領域不斷擴大,消費內容日益豐富多彩,消費結構越來越多元化,消費者的行為由被動變為主動,消費類型由抑制性向個性化轉變,居民消費的自主選擇權和決策權不斷增強。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來到內地,慢慢的融入到內地的生活后,指導老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挖掘內地的社會需求,通過比較內地社會需求和新疆本地的社會需求的差異性,不斷從中去尋求商機,進行從事滿足不同社會需求的創業創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業創新的動機和興趣。
第三、以專業融通為導向的微創業,可以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來到內地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專業學習,逐漸了解到專業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這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另一個相關專業,比如學習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再去了解和學習社會工作專業,這樣經過啟發和思考,學生或許開始選擇一個從事老年社工的新方向。這種有意識的專業融通培養,可以逐漸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第四、以新媒體為導向的微創業,可以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的培育。
如今,新媒體已經充斥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以新媒體為導向的微創業,是利用網絡平臺與實踐結合的創業形式,如淘寶店就屬于微創業形式的典型代表,據淘寶數據顯示,一半以上淘寶店主年齡在20-32歲之間,大學生開網店早己成為一種時尚,有過開網店經歷或者正在經營網店的大學生也不在少數。再者,隨著微信而興起的微商也是大學生微創業的代表,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利用微信和淘寶店進行微創業,既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經營和管理,也可以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的培育,讓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發現,微創業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我也可以做。
第五、以大學生校園需求為導向的微創業,可以促使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模擬實踐成果的產生。
微創業項目選擇要著眼校園市場,服務師生,學校可以以校園師生為目標定位,引導學生開展基礎性、公共性和服務性微創業。大學生熟悉校園內各群體的文化特質,可以通過調研、策劃、走訪等形式尋找商機,開辟校園微創業。其次,充分利用校園資源優勢,多載體推動微創業實踐活動。比如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可以利用民族文化藝術節,推售自己的民族服裝和裝飾品,這樣可以促使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模擬實踐成果的產生。
第五、不同導向的微創業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產生遷移效果。
通過不同導向的微創業實踐,學生從中了解到創業的基本模式和需要承擔的責任風險,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的積累,在一定時候會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產生遷移效果。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特別是新疆少數民族學生,通過學校的多方位引導,不斷的創業學習和實踐,充分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能動性,提高學生敏銳發現市場、善于合作溝通、堅毅自信、誠實而富有責任感、敢于冒險和創新等能力與品格,最終實現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當代少數民族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劉俊賢等.國內外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對比
分析,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年第5期
[2]張士華.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探究,科技創
業月刊,2014年12月
[3]任少偉等.協同創新視闕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
與實踐,2015年12月
[4]葉華.微創業模式研究進展及其教育路徑概述,職業時空,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