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鵬
當前,公安部就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進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四項建設”作出全面部署。這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全國公安機關的工作重心。本文主要以麗江市古城區公安分局為例,對新形勢下如何提升警務保障能力、推進公安“四項建設”提出一些嘗試性建議。
公安警務保障四項建設
公安部做出的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四項建設”,這是面對當前新形勢、新任務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公安工作長遠建設發展的基礎性、系統性、全局性、戰略性工程。公安警務保障工作,作為開展各項公安工作的基礎,也是“四項建設”的基礎,其保障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公安“四項建設”的進程,關系到公安事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警務保障工作,提升保障能力,推進“四項建設”,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制約公安工作發展進步的保障性問題,是基層公安機關面臨的一個十分突出而又棘手的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基層公安工作實際,淺談幾點看法。
一、深化認識、明確重點,努力營造良好發展平臺
基層警務保障部門擔負著經費預算、分配、使用、監督和管理,裝備采購和配備管理、被裝申報發放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等重要職責。警務保障部門的地位和作用,決定其在“四項建設”中要發揮重要作用。
(一)加大經費裝備保障力度,充分發揮基礎性作用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公安工作發展要靠強有力的裝備保障和經費保障做基礎和支撐。如“三基”工程建設、“功能區”建設,執法辦案區建設,涉案財物保管場所建設等硬件建設要先行;偵查破案,辦證服務等技術裝備要先行;安全保衛,專項行動等經費保障要先行;應急處突,基礎設施建設等保障機制要先行;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同樣首要任務是保障到位。2006年實施“三基”工程和2010年“210工程”建設及“三項建設”開展以來,古城公安分局在公安經費保障、業務裝備質量及科技含量上得到明顯改善。2009年公安保障經費為3.51萬元/人,轉移支付資金856萬元;2014年公安保障經費為3.51萬元/人,轉移支付資金949萬元;經費逐年增加,保障了公安機關正常運轉。截至2015年10月,分局共有執法執勤車109輛。共配備電腦528臺,其中筆記本電腦重點配備給基層一線辦案民警和社區民警,確保人手一臺。配備二代證讀卡儀204臺,執法記錄儀323臺確保基層一線辦案民警和社區民警人手一臺。配備單警防護裝備424套,數字身份證書424個,警務通424臺達到了全警配備的要求。按要求建設完成分局應急物資儲備庫的同時為分局應急分隊隊員配備了全套防爆服共200套。“十二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中完成分局業務技術用房建設并投入使用,完成古城區看守所、古城區拘留所建設。實踐證明,沒有強有力的警務保障,就沒有公安工作的長遠發展;沒有警務保障的先行之軀,就沒有公安工作的推進之舉。
(二)不斷拓寬保障措施,努力提升規范化水平
警務保障工作不僅要做到經費、裝備等保障到位,而且要做到規范管理,使其經費、裝備等合理、規范使用,發揮最大效益。這也是“四項建設”的基本內容。近年來,古城公安分局積極探索,加強管理,逐步改變警務保障工作“重落實輕管理”的現狀。一是裝備種類日趨齊全。改變了以往基層民警裝備僅限于配備警車、槍支、手銬、警棍等單一的現象,著重在裝備的現代化、多元化、實用化等方面加大投入。為公安分局增配了交通工具、通信設備、計算機及配套設備、戶籍檔案管理、武器、警械防護監控等設備和排爆罐、防爆毯等反恐裝備十余個項目,公安民警快速反應能力、接處警能力均有所提高。二是科技含量不斷提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的熱點問題及各種矛盾突顯,特別是各種犯罪手段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給公安機關偵查破案帶來諸多困難或造成工作被動局面。為適應新時期公安各項工作的需要,公安裝備的科技含量也相對提高。對此,分局在資金投入上加大了力度,更新配備了活體指紋采集儀、指紋查詢終端、審訊全程記錄系統、單警防暴防護裝備等科技含量較高的裝備,在為圓滿完成各項公安工作任務,特別是在破獲案件、獲取證據等方面奠定基礎的同時,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執法水平。
二、查缺補漏、找準難點,理順四項建設的瓶頸
(一)影響四項建設的主要背景
古城區為麗江市政府駐地,是麗江市的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全區總面積1255.4平方公里,下轄2鄉2鎮7個街道59個村(居)委會,總人數15.3萬人,流動人口約11萬人,有納西、漢、白、彝、藏等10余個世居民族,其中納西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9%。近年來,隨著麗江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古城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區級財政保障的公安公用經費預算基本實現了足額到位。但是,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每年接待旅游人數遞增,治安環境日趨復雜,犯罪手段不斷翻新,公安機關維護穩定、提高破案率的任務不斷加重,公安保障力度和規范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制約了公安機關戰斗力的發揮和提升,也將直接影響“四項建設”的進程。
(二)影響四項建設的主要難點
一是經費保障實施缺乏有力保證,預算核定缺乏合理標準。目前,雖然建立了各級公安機關的經費保障機制,但公安機關經費預算安排,除轉移支付資金和行政運行經費外,其他開支缺乏核定預算的定額標準。如:裝備和設施的維護及修繕費目前尚無明確的標準。同時,沒有明確各級財政對公安經費保障責任,對公安機關的經費保障缺乏法律、制度的剛性保證。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政法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公安基礎設施建設的修繕、維護經費仍存在嚴重短缺。如:“三基”工程建設時限要求完成無房派出所建設,卻又未加入國家投資項目,因此導致房屋按照時限建設好了,但無資金來源,房屋建設存在局限。
二是裝備和經費使用效益不高,科學利用需要制度保障。由于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和客觀條件的制約,無論在公安裝備的購置,還是在經費使用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閑置浪費、盲目追求高檔次、高標準的現象,特別是在裝備資源配置上,不計成本、不善管理等問題十分普遍。當前各級領導機關已經認識到硬件的重要性,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硬件設施有極大的改善,但管理薄弱的狀況依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硬件作用的發揮,向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要戰斗力的任務日益迫切。
三是基層公安機關資金不足,工作條件和環境有待改善。隨著形勢的發展,辦案難度日益增大,辦案成本日益提高,公安經費的供需矛盾日益突顯,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公安機關打擊敵人、懲治犯罪的能力。近年來,雖然上級各部門對基層基礎設施均加大了投入,但個別地區的基層派出所必要的生活設施和業務用房還沒有按要求落實到位。按照《公安機關執法辦案場所設置規范》規定,執法辦案場所要推行辦公區、辦案區、生活區分設,但因與規劃不同步,改造困難,難以達到要求。
三、多措并舉、強化能力,積極推進公安四項建設
(一)努力轉變思想觀念,不斷提高裝財使用效益
俗話說“三分供七分管”,供應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礎,管理是供應的延續,公安警務保障部門要做到管中有供,供中有管,要供管結合,以管為主。目前,通過落實“三基”工程和“210工程”建設后,公安基礎設施已基本上完善,我們要把工作重點由注重供應轉移到管理上來,通過加強管理,進一步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保障能力。實踐證明:管理得好,經費物資就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益,管理得不好,不僅難以發揮作用和效益,而且還會給單位造成更大的損失和浪費。對此,要在公安專項經費安排上,充分考慮所購裝備的運行維護費用支出,使經費預算更具科學性。同時,在裝備配備上,要處理好長遠規劃與實際需求的關系,重點突出先進性、實用性和可靠性,提高裝備的綜合利用效率。
(二)建立健全管理長效機制,實現警務保障有力
公安裝備經費的保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一整套的長效保障機制,只有常抓不懈,各項公安工作才能得以按期達到預期的目的。一是要加強裝備的維護和管理。要提高裝備維護和管理水平,就要健全公安機關財務裝備機構,充實財務和資產管理人員,實行專人管理。明確業務裝備配備標準,實行分類管理,避免重復購置和損失浪費,提高裝備利用率;開展內部清產核資,建立健全原有固定資產檔案,對新增固定資產建立嚴格登記手續,建立正常的清產核資制度。規范裝備的配備、使用、維護和報廢等程序。做到統一存放、統一管理、按需使用、最大限度的發揮裝備的實際使用效能。二是要結合基層民警實際配備和使用裝備。公安業務裝備主要由基層一線民警使用,配什么、配多少,基層民警最有發言權,要進一步深入一線警種部門,全面了解基層所缺,熟悉基層所需,廣泛聽取基層民警對裝備配備的實際需求和合理化建議,有針對性地根據公安民警在裝備使用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使配發的裝備適應實際工作需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效能。
(三)積極營造人人參與的意識,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在日常工作中,警務保障管理工作不是后勤一家能做好的工作,而是需要各個部門共同協作、配合。警務保障部門在做好資源調劑使用、提高公安機關有限資源利用率,實行效益化管理之際,發動全員,提高認識,做到人人講效益,事事講成本,做到“勿以事小而不為”,合理、節約、有效地使用資源,是每個人特別是單位領導和專職人員的重要職責,各部門要各司其職,互相配合,落實誰使用誰管理的制度,共同抓好管理工作,形成一個齊抓共管的管理網絡,努力營造人人參與資產管理的良好氛圍。
(四)積極開展正規化建設,努力提高警務保障隊伍素質
一是建立機制,提高警務保障隊伍素質。將提高警務保障能力和水平的戰略措施,納入公安“四項建設”與發展計劃,做到組織上有人抓,計劃上有安排,經費上有投入,績效上有考核標準。二是積極協調,認真組織業務培訓。通過舉辦學習班、講座,參加各類專業知識培訓班等多種方法,提高現有警務保障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三是加強開展各部門裝備配備使用前的業務培訓。
總之,加大公安警務保障方面的投入,提高公安警務保障科技含量,規范警務保障工作,是公安“四項建設”的強有力基礎,也是提升公安機關戰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公安警務保障建設上要堅持“適用、質優、超前”的原則,保障到位、規范管理,確保公安工作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四項建設”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