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珍 李欣 吳銘 魯心靈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本文對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的心理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從期望效應、自信心、價值觀、認知、態度和壓力等方面進行分析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產生的心理因素。通過分析得出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產生的各個心理因素,對青少年興奮劑行為不同致因分別進行了分析并找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從而杜絕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的產生。
關鍵詞 青少年 興奮劑行為 心理致因 對策
一、興奮劑行為
在體育領域中,運動員或相關人員人為地和不正當地使用任何形式的藥物,或異常計量生活性物質以及采取不正當的方法、手段或心理傾向活動等,以提高運動成績、獲得比賽勝利為目的各種行為被稱為興奮劑行為。
二、影響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的致因
青少年使用興奮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國部分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此進行了分析、歸納、調研。高晶(2004.6),認為青少年考生興奮劑行為產生的個人因素是:為了達到分數線;克服傷病的影響;提高自信心;對興奮劑的副作用缺乏認識;強烈的上大學的愿望;不用吃虧;迫于別人的壓力;查到的幾率小;懲罰力度小;滿足虛榮心。顧建仁(2008.12),認為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產生的社會因素主要是:經濟利益驅使;升學因素;教練員因素;現有反興奮劑條件的限制以及社會心理方面等因素。易劍東、余俊明(2001)等主要從社會心理方面研究得出興奮劑產生和泛濫的由八大社會心理根源致使。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響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期望效應、自信心不足、價值觀出現偏差、錯誤認知、態度模糊和壓力過大。
(一)不合理的期待效應
在名與利極大誘惑的社會環境下,如果教練和家長對青少年沒有一個合理的期待,加上學生為了迫切希望能考進入理想學校,部分青少年則會鋌而走險選擇興奮劑行為。
(二)自信心不足
青少年自己身體素質不好或是由于傷病等原而導致對比賽或考試沒有信心,則會想通過某種途徑來克服傷病的影響來提高成績來獲取大家認同感。青少年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以及對興奮劑危害認識不夠的情況下,就很容易致使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的產生。
(三)價值觀出現偏差
體育的初衷是培養青少年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價值觀,但是有些青少年由于盲信別人的誘導、對興奮劑知識的匱乏,以及錯誤的目標定向等價值觀偏差的影響,致使興奮劑行為的產生。
(四)錯誤認知
青少年對興奮劑作用原理以及興奮劑行為對身心危害的認知水平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青少年興奮劑的使用情況。
(五)態度模糊
在升學壓力逐漸增大的情況下,對興奮劑行為態度模糊的青少年有可能會成為為追求高成績而犧牲健康為代價的功利主義者。
(六)壓力過大
對興奮劑態度模糊的青少年,在競賽和考試激烈的競爭以及教練非合理的期望等影響下,隨之而來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則會導致一部分青少年人會持僥幸心理選擇使用興奮劑。
三、改善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的干預對策
(一)寄予青少年合理的期待效應
社會、學校和家庭方面應寄予青少年合理的期待效應,并引導青少年進行合理的定位,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期待效應。
(二)提高青少年自信心
引導青少年對自身能力進行正確的定位,樹立合理且實際的目標定向,以提高青少年自信心。社會、學校及家庭也應鼓勵和提醒青少年,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定向,強調實現目標是努力奮斗和實力進取的結果。
(三)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體育運動中,青少年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尊重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客觀規律,尊重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的體育精神,正確的看待興奮劑行為問題。
(四)更正青少年對興奮劑行為的錯誤認知
通過對青少年進行興奮劑行為危害的認識教育和青少年道德觀念的有意培養,提高對興奮劑行為的認識、增強興奮劑危害辨別能力,提高青少年抵制誘惑和自我保護的能力,避免興奮劑行為的產生。
(五)明確青少年對興奮劑行為的態度
社會及相關部門應對青少年進行責任感和道德觀念教育,增大社會輿論壓力,嚴格查處興奮劑行為,凈化社會環境,改善青少年對興奮劑行為的態度,堅定青少年對反興奮劑行為的立場,從而防止興奮劑行為的產生。
(六)降低青少年群體的壓力
要降低青少年群體的壓力,應從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等方面對青少年進行行為的影響,從期望效應、自信心、價值觀、認知、態度和壓力等維度對青少年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通過“四位一體”和“六個維度”的協同作用才能實現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提高青少年對興奮劑行為的認知,改善青少年對興奮劑行為的態度,真正從最根本上解決青少年興奮劑問題,最終實現整個體育領域社會文化環境的凈化。
參考文獻:
[1] 朱美玲,沈艷珍,李欣,吳銘.青少年興奮劑行為的特點及其表現形式的探析[J].
[2] 高晶.對山東、廣東體育高考生使用興奮劑的心理調查[D].廣州.華南師范.2004(6).
[3] 顧建仁.少年業余運動員使用興奮劑原因分析[R].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體育科學論壇大會主題報告文章.2008(12).
[4] 易劍東,余俊明.論興奮劑產生和泛濫的社會心理根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