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盼 肖濤 李盼盼 母威力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荷球寶貝”顧名思義是由“籃球寶貝”轉化而來。在荷球比賽中植入“荷球寶貝”不僅能讓荷球比賽更具觀賞性,而且還可以調節比賽氛圍提高比賽的趣味性及隊員的團隊精神,使荷球文化更具多樣性,實現合作共贏推動雙方共同發展。
關鍵詞 荷球競賽 植入 荷球寶貝 可行性
一、選題依據
荷蘭式籃球,又稱為“荷球”。1903 年荷蘭體育教師尼可.布魯克修森在瑞典參加講習時,根據籃球及籃網球(又稱簡易籃球)的規則加以改良,發明了荷球。荷球運動打破了許多體育運動項目按性別組隊的方法,是一項提倡男女互助,相互合作的運動,培養了球員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至今,荷球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項男女混合比賽的團隊運動。
荷球運動與啦啦操運動結合起來,以賽場為服務對象,提供烘托賽場氛圍、娛樂表演等服務,滿足觀眾娛樂的需求。“荷球寶貝”不僅能讓荷球比賽更具觀賞性,而且還可以調節比賽氛圍提高比賽的趣味性及隊員的團隊精神,使荷球文化更具多樣性,實現合作共贏。
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在荷球比賽中植入“荷球寶貝”不僅能讓荷球比賽更具觀賞性,而且還可以調節比賽氛圍提高比賽的趣味性及隊員的團隊精神,使荷球文化更具多樣性,實現合作共贏推動雙方共同發展。探討荷球比賽中植入“荷球寶貝”的可行性,討論其中的價值,利用調查問卷、個案研究等方法,證實荷球比賽中植入“荷球寶貝”的現實可行性,荷球比賽中植入“荷球寶貝”提供科學的理論參考依據。本研究根據近幾年發展趨勢分析出“荷球寶貝”在荷球比賽及宣傳中的巨大潛力。希望通過本文研究,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使中國荷球界創新傳統的荷球理念,增加荷球運動的發展方式,為荷球運動更好的開展提供新的視角和理論依據。
三、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鄭州大學荷球隊隊員以及荷球專選班學生以及荷球公修課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抽樣調查法抽取其中的200名學生作為調查樣本。
(二)研究方法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及實地觀察法等方法就荷球競賽植入“荷球寶貝”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荷球運動在我國開展的情況
在亞洲荷球運動開展的時間還不夠長,大部分的中國人對荷球運動比較陌生。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社會指導中心對荷球運動的競技、健身價值和社交價值進行了充分論證,正式把荷球列為21世紀我國重點引進的球類項目,并將鄭州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確立為中國荷球發展最具推廣可行度的示范性高校。2010年全國荷球錦標賽順利舉行,荷球開展才剛剛起步,荷球的推廣和發展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荷球競賽植入“荷球寶貝”的因素分析
一、荷球跟籃球有很多的共同點,都有中場休息和暫停。荷球比賽所須時間和暫停為: 一場比賽分為上下半場各三十分鐘,之間有十分鐘半場休息時間。每隊可在每場要求最多兩次暫停。這為“荷球寶貝”的植入提供了時間支持。二、荷球場地長40米、寬20米,為“荷球寶貝”的表演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支持。三、啦啦操運動在我國還是一項新型的體育項目,但受到我國青少年的喜愛。
(三)在荷球競賽中植入“荷球寶貝”的必要性分析
“荷球寶貝”最基本的職責就是激勵士氣,為運動員加油。“荷球寶貝是以團隊形式出現,結合了舞蹈、口號、特技動作,配合音樂、服裝、隊型變化及標示物品。大多口號為自己隊設計, “荷球寶貝”以自己的激情表演來感染荷球隊員以鼓勵他們頑強、拼搏、團隊精神,增強和鼓動荷球隊員的士氣同時也激發了荷球隊員的團結合作精神,運動員從她們身上表現出來的激情獲得力量與信心。
(四)荷球競賽植入“荷球寶貝”基本構想
在荷球競賽中植入“荷球寶貝”,利用“籃球寶貝”的模式,大力宣傳發展荷球運動,使得荷球運動競賽商業化、專業化,同時也豐富了荷球文化,為荷球文化注入新鮮血液,使得荷球運動不斷發展壯大最終達到與籃球影響一致。
(五)鄭州大學為例進行個案研究。
以鄭州大學為實驗基地,在校內荷球比賽率先植入“排球寶貝”比賽,提高校內影響力。通過媒體發布信息吸引各院系或者高校來參賽,提高知名度和信息傳播渠道,從而達到傳播荷球發展荷球的目的,同時也能增加荷球比賽的趣味性觀賞性。有啦啦隊員的支持與鼓勵荷球運動員會有更好的狀態,有助于提高運動水平和運動技術。
五、結論與建議
荷球競賽植入“荷球寶貝”具有時間、場地、競技需要等有利因素。二者協同發展共同進步。“荷球寶貝”最基本的職責就是激勵士氣,為運動員加油。賽場需要“荷球寶貝”來烘托氣氛,植入是很有必要的。在荷球比賽中植入“荷球寶貝”是可行的。建議學生在體育教師、校團委和校學生會的領導下成立“荷球寶貝”俱樂部,定期開展有利于荷球推廣的各項活動。在各院系開展“荷球寶貝”選拔賽,提高賽事的影響力。做好荷球競賽前的各種宣傳培訓。
參考文獻:
[1] 黃文卉.荷球來到中國[J].體育博覽.2004(5):57.
[2] 彭博.荷球運動在我國高校推廣的現狀與前景分析[J].教育時空.
[3] 王海潮,王罕翡.我國籃球比賽中的啦啦隊效應[J].科技信息.2008,(14):179.
[4] 馬襄城.荷球運動特征及其社會價值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