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成亮
摘 要: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人民警察的執法環境變得更加復雜,致使人民警察在正常執法過程中被侵權甚至暴力抵抗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如果民警權益保障機制不完善、民警自身能力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執法期望,不僅會使人民警察執法的積極性和效率收到嚴重影響,對社會穩定性也極為不利,在此背景下,本文針對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法律保障問題展開研究,為我國行政執法工作的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民警察;執法權益;法律保障
人民警察執法權益能否得到法律保障,直接關系到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實情況,與社會穩定息息相關,但近年來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執法權益受到侵犯的事件越來越多,如何保證人民警察在履行崗位職責的同時,人身權益不受到非法侵害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一、人民警察執法權益法律保障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已經頒布了多項法律對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進行說明,但在法律實踐中可以發現,法律缺陷問題仍然較明顯,使依法執政存在較大的困難。
(一)人民警察的執法職權并未得到法律的全面合理規定
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雖然明確的賦予人民警察警察權,制定其具有治安管理和懲治犯罪的職能,但并未對人民警察執法權益保障進行系統的說明,其規定的人民警察所具有的盤問、滯留、約束等強制性職權,反而會加大人民警察執法過程中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1]。另外,在該項法律中并未對執法程序、執法方式、執法范圍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說明,雖然部分條款有所涉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執法環境的改變,已經逐漸脫離實際需要,這直接導致執法糾紛發生后司法機關難以客觀的保證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
(二)警察職務防衛權法律規定缺失
雖然在《關于人民警察執法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的具體規定》中對人民警察執法過程中的職務防衛進行了說明,但并未明確的指出防衛權的行使范圍以及行使方法;而《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條例》中,雖對警察行使職務防衛權過程中警械等武器的使用情況進行了約束,但管理的過于嚴苛,甚至在《國家賠償法》中并未明確指出人民警察職務防衛權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民事責任由國家承擔,導致人民警察在執法防衛中產生不敢防衛的錯誤認知。
(三)法律體系忽視對執法對象的懲治說明
雖然目前我國《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條文中對侵犯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行為進行了懲罰說明,但通過法律條文可以發現,其并未明確的指出治安和刑事責任的界線、暴力妨礙公務和襲擊警察的區別,這直接導致執法對象存在僥幸心理,加大侵犯人民警察執法權益事件發生的概率[2]。
(四)缺少針對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法律規定
我國《國家公務員法》中雖然對公務人員崗位權利進行了說明,但并未專項針對人民警察的名譽權、物質保障權等進行立法說明,使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消極情緒,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這種情緒會直接影響執法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大人民警察執法過程中與人民群眾出現沖突的概率,使執法侵權事件增多。
二、人民警察執法權益法律保障的完善措施
(一)為人民警察職權行使提供健全的法律依據
首先,將我國現行《憲法》《刑法》《行政強制法》《行政程序法》等與人民警察執法特點相結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完善人民警察執法程序、范圍、方式等方面的內容,并增加法律救濟項目,使人民警察在執法的過程中有據可依,減少因執法公正性、規范性不足,誘發執法對象的不滿[3]。其次,對人民警察執法過程中警械武器的使用情況和執法過程中戰術的應用情況等,用規章制度進行明確,使執法人員在履行崗位職責的過程中,既不濫用職權,又擁有保護自身執法權益的依據。
(二)完善人民警察職務防衛權的法律規定
首先,在我國現有相關法律的基礎上,通過法律對人民警察職務防衛權的行使原則、程序、責任、方法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規定,使人民警察對防衛權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避免不知用的現象發生。其次,我國應通過法律手段,對人民警察執法過程中防衛權的應用手段進行豐富,使人民警察職務防衛權的應用切實可以保證人民警察正常的執法權益,例如要求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必須佩帶錄音筆,一線人民警察配備麻醉槍等。再次,通過法律對人民警察正當使用職務防衛權過程中出現的民事責任賠償主體及賠償原則進行說明,避免職務防衛權不敢用的現象發生。
(三)通過法律加大對侵犯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執法對象懲罰力度
首先,我國相關法律要明確暴力和非暴力行為,并對兩種行為的具體形式進行懲罰力度層次劃分,通過治安處罰和形式責任追究兩個角度對執法對象侵犯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行為進行懲處;其次,將侵犯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懲處規定獨立于其他公務員崗位權利規定進行說明,并針對侵權的嚴重性進行懲罰力度劃分,以此強化法律對執法對象的震懾作用。
(四)完善法律對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規定
通過法律對人民警察的警務經費、福利、醫保、休假、培訓以及因公致傷殘、死亡等方面的救濟補助措施進行規定,調動人民警察提升自身執政能力的積極性。
三、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人民警察執法權益受到侵害,與公安執法環境、公安機關內部重視程度不夠、輿論導向存在偏差等因素具有密切的關系,要解決此問題,應在提升人民警察自身執法能力的同時,加快相關立法進程,建設保障人民警察權益的機制,創造更有利于人民警察執法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許杉. 警察執法權益保障問題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
[2]梁寧寧. 我國警察執法權益保障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
[3]李延軍. 論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法律保障[J]. 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6: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