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廣大農村婦女正從配角轉變成主角,并在農村社會的各個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婦女的自我發展能力、科技致富能力還有待提高。本文在分析農村婦女在發展農村經濟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農村婦女的發展經濟能力素質的方法途徑,以期讓廣大農村婦女為農村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婦女;婦聯組織;脫貧致富;素質;新農村
廣大農村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在致富創業實踐中,自身的發展經濟能力、科技致富能力得到了不斷提高,是新時期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廣大農村婦女脫貧致富能力明顯滯后,難以適應市場經濟下的新農村建設發展形勢。因此研究新時期增強廣大農村婦女的脫貧致富能力,對實施扶貧攻堅、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后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時期農村婦女發展農村經濟能力的現狀
1.發展農村經濟能力增強
(1)致富意識增強。多年來,一批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熱心婦女事業的優秀農村婦女進入基層婦女組織,成為廣大農村婦女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廣大農村婦女在基層婦女組織的教育幫助下,自尊自強意識和發展經濟意識普遍增強,積極投身農村經濟建設主戰場,許多農村婦女帶頭實施種養加項目,涌現出一大批女能人和山鄉經濟建設的“致富帶頭人”。
(2)致富能力增強。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加基層婦聯組織舉辦的“綠色證書”培訓、農業新技術培訓和科技下鄉活動,及時掌握農業生產的新品種、新技術,增強了農業生產增收致富的能力。很多農村婦女進入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在基地學到了花卉、反季節蔬菜、瓜果的種植、栽培和管理等新技術,增強了農村婦女闖市場的信心和能,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3)就業實力增強。農村婦女致富就業的渠道不斷拓寬,在農村大批土地流轉的新形勢下,很多農村婦女積極參加家政、育嬰、護理等職業技能培訓,到城市從事家政服務,收入遠遠高于農業生產。很多有一技之長的農村婦女跳出農村發展農村,從事果蔬販運、服裝加工、工藝品生產,成為離土不離家的產業工人,正成為經濟建設的“主力軍”。
2.影響發展農村經濟能力的因素
(1)思想觀念守舊,缺乏競爭意識。部分農村婦女思想觀念守舊,習慣于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對新產品、新技術接受難。還有部分農村婦女的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缺乏競爭意識,缺乏敢闖敢干敢冒尖的勇氣,畏首畏尾,怕這怕那,最終導致整天在家圍著鍋臺轉、抱著孩子串、守著電視看,帶著貧困帽子過日子。
(2)依附思想嚴重,缺乏發展能力。相當一部分農村婦女仍然存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認為致富興家是男人的事,女人只要帶好孩子做好家務就行了,依附思想嚴重。大部分農村婦女是“留守婦女”,需要照顧老人和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新技術,掌握新信息,導致農村婦女的綜合素質偏低,缺乏發展家庭經濟的能力。
(3)發展要素受限,缺乏能人帶動。農村婦女所擁有和所能利用的資源偏少,如發展資金不足和互聯網知識欠缺以及社會人脈資源甚少,這就造成她們難以提高在生產和市場的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導致致富項目難以實施或難以達到預期效益。當地也缺乏能有效帶動農村婦女走上致富增收之路的主導產業和致富能人,一些年紀輕、有文化、有能力的農村婦女只好外出打工求發展。
二、新時期增強農村婦女發展經濟能力的方法途徑
(1)發揮婦聯組織服務職能。新時期婦聯組織職能由“活動型”向“服務型”轉變,所以各級婦聯組織要積極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主動承接產業發展、扶貧開發、困難救助等項目,創新開展女性創業、技能培訓、城鄉環境治理等服務,帶領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與平安創建、搶險救災、維護穩定等任務,既“因勢利導”又“傾力相助”,為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既“牽線搭橋”又“授之以漁”,幫助廣大農村婦女掌握發展技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既“嫁接經驗”又“獨辟蹊徑”,積極爭取國家救助資金,開展貧困母親、貧困兒童慰問、救助活動,使惠民幫扶濟困有新作為。
(2)加強各種知識技能培訓。新時期各級婦聯組織要對廣大農村婦女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引導農村婦女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增強自立意識、競爭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把農村婦女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各級婦聯組織要借助政府資源,依托各類社會教育資源及婦女教育培訓陣地,創新教育培訓方式方法,加強與農業、人社、科技部門的合作,加大農村婦女的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婦女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創造能力。各級婦聯組織要為婦女提供技術、信息和崗位,增加農村婦女勞動力就業率;發動農村婦女立足特色經濟優勢,積極發展“農家樂”、“觀光農業”,促進農村婦女勞動力的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3)全面提高農村婦女致富能力。新時期各級婦聯組織要樹立治窮先治愚的思想,多渠道、全方位地宣傳“四自”精神,啟迪農村婦女的思富盼富心智,增強自我發展意識。同時要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開展科技結對、扶貧結對等活動,做到技術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提高農村婦女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使更多的農村婦女成為致富能手。各級婦聯組織要幫助貧困婦女爭取小額貸款,多途徑幫助農村婦女解決發展生產、創業就業方面的資金困難;要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對農村婦女的就業援助力度,持之以恒地培訓農村婦女的家政育嬰護理等技能,促進農村婦女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能力。
三、結語
新時期婦聯組織要找準工作切入點,積極轉變職能,創新工作方式,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活動,幫助廣大農村婦女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不斷提升農村婦女的綜合素質。實施破門拆墻、走出“三八線”,做好借力、借題、借資、借智文章,架起科技橋、為農村婦女充電,架起彩虹橋、為農村婦女創業搭臺,架起致富橋,幫助農村婦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增強發展經濟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惠.職業農民及其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
[2]杜彬恒,陳遇春.農村留守勞動力教育需求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簡介:
陸學萍,女,安徽省含山縣仙蹤鎮人民政府婦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