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西作為環北部灣地區經濟協作模式的中心,中國面向東盟的窗口,在東南亞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的多重輻射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也給廣西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廣西中小企業要抓住機遇,提高自身,充分利用區位合作優勢,破解融資之難。
關鍵詞:區域合作;廣西中小企業;融資
一、區域合作與廣西中小企業發展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進一步發展,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不斷加強,給廣西經濟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自古以來,廣西由于多山多水,交通不便的地緣劣勢,經濟相對落后,具有一定規模的大企業相對較少,經濟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和創新、社會就業的擴大和社會的穩定主要依靠中小企業的推動。廣西中小企業的成長與發展對于廣西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推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如今,廣西作為環北部灣地區經濟協作模式的中心,中國面向東盟的窗口,在東南亞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的多重輻射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也給廣西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二、廣西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原因
1.融資渠道單一
廣西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有兩種: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由于內部和外部的原因,但導致廣西中小企業的融資主要來源于間接融資。與全國其他發達地區相比,廣西社會融資仍然高度依賴傳統銀行貸款。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廣西貸款占全區金融融資總量的比重為70.5%,傳統貸款仍占主導地位。2011上半年廣西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62.3億元,僅占全國的2.33%;廣西短期融資證劵和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融資額90.5億元,僅占全國的1.3%;廣西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融資25億元,僅占全國的0.38%。導致這種現象的外部原因再于: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不像西方國家那樣發達,資本市場門檻過高,對企業發行股票和債券的限制比較嚴格,再加上廣西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質量較高的中小企業數量比較少、規模比較小。
2.企業自身素質
廣西中小企業和發達地區相比,優勢和主體地位的行業仍以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主:技術含量不高、更新慢,競爭激烈,收益不高,風險巨大,難以吸引風險投資。此外,家族企業在廣西中小企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存在管理混亂,財務可信度低,信用缺失,專業性欠缺等問題。商業銀行出于收益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考慮,對于廣西中小企業的貸款采取謹慎的態度。
三、對策
1.提高自身能力,推動技術創新,促進自身發展
商業銀行貸款是廣西中小企業主要融資渠道。銀行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會為了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而降低貸款的標準和要求,中小企業能否取得銀行貸款,關鍵點不在銀行,而在于中小企業自身。廣西中小企業首先要抓住機遇,穩定經營,專業管理,提高信譽和自身抗風險能力。
其次,推動技術創新,向科技環保型中小企業轉變。技術創新是企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增強企業活力的源泉。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廣大中小企業面對激烈競爭的戰略選擇。近年來,各類企業都在積極采取措施,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以加速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戰略選擇是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存活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促進技術創新,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國家近些年來推崇的重點,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推崇會越來越明顯。科技型中小企業收益高,投入少,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巨大,大大增加了得到風險投資和銀行貸款的可能。科技環保型中小企業符合國家的政策發展方針,會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得到國家扶持的希望也比較大。
2.利用區域合作優勢,整合金融資源
為了搭建區域性金融合作平臺,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和泛珠三角區域的平臺優勢,促進金融在區域資源流動中更好地發揮配置導向和市場調控作用,推動廣西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可以考慮將泛珠三角區域內的省份聯合起來,建立面向中國-東盟和泛珠三角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來促進中小企業融資。
此外,依托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地域和政策優勢,吸引包括新加坡新展銀行、馬來西亞國際商業銀行、泰國泰京銀行等外資銀行落戶廣西,拓寬廣西民營中小企業銀行融資的新來源。
3.積極探索建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
政策性金融是指在一國政府支持下,以國家信用為基礎,運用各種特殊的融資手段,嚴格按照國家法規限定的業務范圍,經營對象,以優惠性存貸利率,直接或間接為貫徹、配合國家特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而進行的一種特殊性資金融通行為。
中小企業作為弱勢群體,想要在商業金融機構中的到像大型企業一樣的服務是相當困難的,這就需要政府通過創立政策性金融機構以實現對中小企業的傾斜幫助。政策性金融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決定了其應該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特殊的作用。對于從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新興行業,技術含量高的行業等推動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企業,廣西政府部門可以予以政策性金融的扶持;依托區域優勢,對于那些與對外經濟活動相關的中小企業提供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服務和支持,從而對中小企業的政策金融支持呈現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點。
4.利用區域優勢,鼓勵外來投資
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利用中國-東盟平臺優勢,吸引外資和國內其它區域資金,積極利用外來投資,鼓勵外來投資注入廣西中小企業,通過外來投資拉動廣西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采取的具體措施:
(1)出臺相應優惠政策。政策先行,對于提供帶來創新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外國投資,給予相應優惠。鼓勵外來企業利用自己的資金、技術、管理優勢,改造廣西中小企業,在廣西設立高科技研發基地,人才培養基地等。
(2)簡化來自貿區其他國家投資的辦事程序和手續,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中小企業投資的門戶網站,保證辦事程序和相關政策的透明。
(3)加大宣傳力度,強調廣西的區位和地緣優勢,優惠政策,歷史文化背景,資源特色。
5.加強區域內部中小企業的交流
充分發揮中國-東盟自貿區和大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的區位優勢,在相近的經營范圍內,成立廣西中小企業和區域內中小企業商會性質的聯盟,突出“抱團”優勢,發展企業集群融資,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企業回訪等活動,加強中小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單個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貸款需求急、金額小、需求頻繁、管理難度大、不確定性高,降低了金融機構的貸款意愿。如果廣西中小企業單打獨斗,往往達不到融資預期,但中小企業成立聯盟,集聚成群,能避免這個問題,形成與單個的中小企業截然不同的獨特融資優勢。
四、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窗口,具有沿海。沿江、沿邊的優勢,廣西中小企業要抓住機遇,提高自身,充分利用區位合作優勢,破解融資之難。
參考文獻:
[1]關守科.廣西中小企業資金及融資情況調查.金融時報
[2]黎路.區域合作視角下廣西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分析及其對策探討.市場論壇.2009年第03期
作者簡介:
戴藝晗,漢族,籍貫遼寧大連,澳門大學博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