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明
摘 要:《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規定建筑業企業資質分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和施工勞務三個序列。社會各界對專業承包企業中的預拌混凝土企業適用法律產生了明顯的分歧。本文通過分析預拌混凝土企業性質、《產品質量法》中“建筑材料”的定義,認為預拌混凝土屬于建筑施工的一部分,應當屬于《建筑法》的調整范疇。
關鍵詞:預拌混凝土;法律法規
一、引言
隨著社會化大生產不斷發展,專業分工不斷細化。建筑業設立了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施工勞務三個序列[1]。取得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通常會將專業工程依法分包給擁有專業技術和專門施工設備的專業承包企業,既可以促進企業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又能夠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造價,保證工程質量及縮短工期。但隨著建筑業專業分工的細化,對專業承包企業中的預拌混凝土企業適用法律,呈現出認識不清的現狀。
目前,不少省市對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監督管理是由建設主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以下簡稱《建筑法》)進行管理,但也有質量技術監督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以下簡稱《產品質量法》)進行管理的情況。各地方法院對預拌混凝土質量不合格引發的合同糾紛適用法律也有不同的認識。
本文根據預拌混凝土行業的實際情況以及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嘗試進行解答,供大家研討、商榷。
二、預拌混凝土企業性質
《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規定建筑業企業資質分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和施工勞務三個序列。該標準第三條第二款進一步規定,取得專業承包資質的企業應對所承接的專業工程全部自行組織施工,勞務作業可以分包,但應分包給具有施工勞務資質的企業。因此,專業承包企業屬于施工單位,而在《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的目錄中,專業承包序列資質等級標準第13項為“預拌商品混凝土專業承包資質標準”,基于上述標準,預拌商品混凝土專業企業屬于從事施工活動的專業承包企業。預拌商品混凝土專業企業屬于《建筑法》所稱之“施工單位”,屬于該法律之調整范疇。
因此,對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的監督管理,依據《建筑法》,應當是由建設主管部門負責的。
三、預拌混凝土受何種法律法規管轄
預拌混凝土企業是施工企業,屬于《建筑法》之調整范疇。而不是通常理解上的材料供應商,從法律意義上來講,預拌混凝土企業從事的不是生產某種產品的生產活動,而是進行的施工活動,預拌混凝土企業拌制的混凝土是施工過程中的階段性產物,拌制的混凝土性能參數表征的是其施工的質量。而在實際社會分工中,混凝土攪拌本身即屬于建筑施工的一部分,只是基于質量控制、環境保護等需要,由預拌混凝土專業企業在施工現場以外為建筑工程預拌混凝土并運輸至施工現場進行澆筑。預拌混凝土企業拌制的混凝土性能,代表的是其施工成果,應當屬于施工質量。
因此,預拌混凝土質量問題應當屬于《建筑法》中施工質量相應條款的調整范疇[2]。
四、預拌混凝土是否屬于《產品質量法》中的“建筑材料”
《產品質量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必須遵守本法。本法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建設工程不適用本法規定;但是,建設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屬于前款規定的產品范圍的,適用本法規定”[3]。通常非專業人士想當然的認為預拌混凝土企業性質為材料供應商,預拌混凝土屬于建筑材料,會產生預拌混凝土應按照《產品質量法》管理的錯誤認識。
首先,需要先明確預拌混凝土的定義。按照《預拌混凝土》GB/T14902-2003里面的定義,預拌混凝土是指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組分按一定比例,在攪拌站經計算、拌制后出售的并經采用運輸車,在規定時間內運至使用地點的混凝土拌合物[4]。預拌混凝土不進入流通領域,不能銷售,只能使用。預拌混凝土的加工行為,只是施工方施工行為的外化,系施工行為地點轉移到了混凝土生產企業,雙方的合同屬于建筑合同。不屬于《產品質量法》第二條“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因此,其質量不由《產品質量法》規范。
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釋義》(以下簡稱《產品質量法釋義》)指出,用于建設工程的建筑材料、構配件、設備,如果作為一個個獨立的產品而被使用的,則應屬于產品質量法的調整范圍。比如,建筑鋼材、門窗、電梯等,雖然用于建設工程成為原材料或者組裝件,不妨礙將其作為獨立的產品進行監督管理。根據預拌混凝土的定義,預拌混凝土僅僅是拌合物,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階段性產物,在規定時間內運至使用地點,交貨后還需要由施工方負責澆筑、振搗和養護才最終形成混凝土成品,不是作為一個個獨立的產品而被使用。而實際生產中,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確也只提供拌合物這種半成品,只負責交貨之前的工作性和標準養護條件下到齡期的強度。預拌混凝土只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階段性產物,交貨后還需要由施工方負責澆筑、振搗和養護最終形成混凝土成品,也的確不是作為一個個獨立的產品而被使用。因此,預拌混凝土不屬于《產品質量法》所界定的產品范圍,在實際操作中也無法將其作為獨立的產品。
五、由預拌混凝土質量不合格引發合同糾紛的舉證責任
由于預拌混凝土不屬于《產品質量法》的調整范疇,由混凝土質量不合格引發合同糾紛不應視為產品質量糾紛,而應視為建筑合同中的民事侵權糾紛。因此不能采用《產品質量法》的產品責任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受害人要求生產者賠償時,無須證明生產者是否存在過錯,而是由生產者依照本法的規定,對其生產的產品是否具有本法規定的免責事由,自己是否具備法定的免責條件,承擔舉證責任。而是應按照一般民事侵權責任中的過錯責任,受害人要求賠償的,應當對責任人的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即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六、結論
預拌混凝土從法理上、從社會分工的實際情況還是從行政執法的操作性上,都屬于建筑施工的一部分,混凝土攪拌站拌制的混凝土性能參數表征的是其施工的質量。預拌混凝土質量屬于施工質量的一種形式,應當屬于《建筑法》而非《產品質量法》的調整范疇。
參考文獻:
[1]建市[2014]159號.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Z].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Z].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Z].
[4]GB/T14902-2003.預拌混凝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