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等收入陷阱:生成實質與超越

2017-04-14 08:22:22
生產力研究 2017年1期

(中國計量大學 法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等收入陷阱:生成實質與超越

俞靈靈

(中國計量大學 法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現已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但從我國經濟、人口、生態資源、收入分配、社會環境以及國際環境來看,我國面臨著種種挑戰。故當前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文章通過深入分析我國當前經濟社會出現的特殊表象以及拉美國家掉入陷阱的原因,并以成功邁過陷阱并位于高收入國家行列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為參考系,指出我國須解決好綜合性問題,協調好各類矛盾,才能實現發展,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經濟增長;協調發展;中國模式

2006年,世界銀行在《東亞復興:關于經濟增長的觀點》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由于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嚴峻挑戰,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無法繼續發展成為高收入國家,從而長期滯留在中等收入水平的一種困境狀態。

一、我國已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對于按收入劃分國家類型的標準,世界銀行2012年發布的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2012年世界銀行按人均GDP劃分國家類型的標準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歸類,當今世界處于高收入水平的國家有79個;處于低收入水平的國家有31個;處于中等收入水平的經濟體有104個,其中中等偏上收入51個,中等偏下收入的53個,主要分布在中亞、非洲、拉美等地區。

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雖經受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及之后的歐債危機的考驗,仍在不斷持續增長登上新臺階。在1978年時我國人均GDP僅為190美元,但用了23年的時間于 2001年突破1 000美元大關,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之后用了9年時間,于2010年人均GDP達到4 412美元,躋身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之列。2012年人均GDP破 6 000美元大關,2015年人均GDP破8 000大關,如表2所示。

表2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人均GDP不斷登上新階梯

根據世界銀行的人均GDP劃分國家類型的標準,我國已處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二、我國面臨的是陷阱還是高墻?

(一)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

我國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實體經濟“下滑”,如圖1所示。

圖1 2000—2015年中國GDP增長率和世界平均GDP增長率

(二)從人口發展的角度看

我國人口老齡化時代到來,人口紅利期逐漸消失,這將使得國家公共福利、社會保障以及勞動力市場面臨巨大壓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隨之下降。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見表3),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多年來首次出現下降,說明我國勞動力供給關系已有所改變,勞動力供給下降的拐點已開始顯現。由于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勞動力市場呈現短缺,再加上國家改善民生的要求,要增加低收入者工資收入,勞動工資必然以一定幅度上漲,導致企業用工成本增加,過去多年來低成本勞動力競爭優勢將逐步消失[1]。

表3 2009—2014年人口年齡結構表 單位:萬人

根據國際人口學界定標準,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指出,中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并且我國老齡化是在“未富先老”、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況下發生的。2012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水平的國際比較如表4所示。

表4 2012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水平的國際比較

(三)從生態環境及資源的角度看

我國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使生態環境面臨巨大考驗,主要表現在:荒漠化、水土流失嚴重,沙塵暴頻發;水、大氣、海洋、土地污染嚴重;自然災害頻發;資源短缺,浪費嚴重。圖2、表5、圖3為我國環境資源現狀的部分圖表展示。

圖2 2008—2014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

表5 2008—2014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與上年同比增長率

數據來源:中國環境保護部,《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8—2014年

圖3 2001—2014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

(四)從收入分配的角度看

1.國富民窮。我國強大的GDP總量和弱小的人均GDP形成鮮明對比,如圖4所示。

圖4 2002—2014年我國GDP和居民收入變化對比圖

2.貧富不均。一方面,從不同的收入群體看,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高收入群體是低收入群體工資的5.8倍,2014年是5.4倍,如表6所示。從城鄉收入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如表7所示。

表6 城鎮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表7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基尼系數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基尼系數低于0.2表示收入過于公平;而0.4是社會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線,故基尼系數應保持在0.2~0.4之間,低于0.2社會動力不足;高于0.4,社會不安定。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起,中國的基尼系數就超過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2006年達0.487,2008年達近10年來最高值0.491,近幾年有所下降,國家統計局披露的2015年基尼系數為0.462,如圖5所示。

(五)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

首先我國干群關系緊張,腐敗問題嚴重,權錢交易頻發導致政府官員形象損害,人民群眾離心傾向蔓延,社會風氣被腐蝕,社會公正被損害,法治環境被破壞,公共權威被削弱。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統計,2014年全國查辦各類職務犯罪案件41 487件55 101人,人數同比上升7.4%;查辦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4 040人,同比上升40.7%,其中廳局級以上干部589人,省部級28人①數據來源:201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15年查辦貪污賄賂、挪用公款100萬元以上案件4 490件,同比上升22.5%②數據來源:2016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根據國際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的報告,在2010年全球清廉指數排行版上,中國排名78位,2011年上升到75位,而2012年退到了第80位③數據來源:http://news.cntv.cn/china/20121205/106859.shtml,于2016年10月3日訪問。(見表8)。

圖5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3—2015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

表8 2001—2012年中國排名情況

其次,改革開放使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但精神層面卻被漠視,中國人心理危機出現,出現了社會亞健康狀態。2014年9月,《人民論壇》雜志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受調查者認為中國現今存在“信仰缺失”、“看客心態”、“社會焦慮癥”、“習慣性懷疑”、“炫富心態”、“審丑心理”、“娛樂至死”、“暴戾狂躁癥”、“網絡依賴癥”、“自虐心態”十大社會病態[2]。

再次,我國的法治建設存在短板,立法體系不夠完善;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存在;司法行政化的問題仍突出,公正性仍有待提升;人民群眾法治觀念淡薄等等。

(六)從國際環境的角度看

近年來,由于世界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世界貨幣匯率等浮動頗大,我國實體經濟出現了增長緩慢,效益下滑的現象,面臨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的巨大壓力,特別是小企業面臨著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且稅費苛重的巨大壓力,經營環境日趨緊張。且受金融危機后遺癥影響,我國不斷遭受歐美等發達國家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阻撓,貿易摩擦不斷,經常遭到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導致我國外貿出口“走出去”的步伐頻頻受阻。此外,國際社會對我國有著種種論調,如“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等等,對我國的人權問題、環境問題的指責聲源源不斷,且中美關系、中日關系敏感多變,臺海問題嚴峻。

三、中等收入陷阱的生成實質

(一)從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起飛原因

二戰以后,大多數國家都逃脫了低收入陷阱,經濟發展速度大幅度提高,很快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這主要是因為國際環境相對穩定,各國開啟工業化進程,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二戰結束后,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出現了生育高潮,70年代之后則出現了生育率的持續下降。這使得70年代之后,0~14歲少年人口比的減少,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的增加,構筑了年齡結構的黃金橋梁,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人口紅利期”[3]。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生成原因

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低收入國家能夠通過利用國外技術,生產勞動密集型的低成本產品以此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但在國家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未充分就業的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工資增加,競爭力被削弱。如果無法通過創新提高生產率,那中等收入國家就會發現自己陷入困境。”[4]也就是說各經濟體從低收入成長為中等收入的機制、方法,對向高收入攀升是不能夠重復使用的[5]。如果曾經經濟增長的動力不可持續,或者發展中積累的社會問題與經濟增長的動力作用相互抵消,那么就會導致經濟增長的速度減慢甚至出現停滯[6]。

而當一個國家在逃脫低收入階段的時候,往往會片面地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容易忽視很多長久性的持續性的發展問題,比如技術創新、環境資源、公共服務建設等等,從而使得經濟與社會、環境資源,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產生矛盾和危機,最終導致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漸下降,比如我國,拉美國家甚至出現了經濟發展停滯和衰退。可見中等收入陷阱是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多種風險交織作用而成的。

(三)中等收入陷阱的實質

拉美地區是墜入中等收入陷阱國家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是典型代表。基于此,中等收入陷阱也被稱為“拉美陷阱”。那么拉美陷阱何以產生,原因有四點。

1.經濟發展方式的失敗。拉美國家長期附庸國際市場,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原材料等低成本優勢來賺取微薄的利潤。比如巴西,長期依附外貿、利用外資,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產品出口遭受重創,導致經濟增長出現下滑。2012年巴西年GDP年增長僅為1.76%,2014年0.14%,如表9所示,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犯罪活動猖獗。再如阿根廷,不重視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反之長期實施進口替代戰略,無論是普通消費品還是耐用消費品、甚至資本品都是長期通過進口來供應。

2.科技創新能力低,教育水平落后。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主要是依靠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才能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減緩環境污染。但是拉美國家普遍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意識,長期依靠照搬照抄發達國家的科技導致科技水平落后,創新能力不足,嚴重制約經濟的發展騰飛。另一方面,拉美國家不重視教育,在人才培養的投入成本和資源少。由于長期實行加工貿易,一味地發展來樣加工、來料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導致缺乏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力弱。

3.收入分配不公,社會矛盾激化。20世紀50至70年代,拉美各國政府普遍存在“重(先)增長,輕(后)分配”的觀念。這導致了大量貧困人口的產生和城市病的爆發,大城市人口膨脹,消費水平高漲,交通擁堵,房價暴漲,失業人員增多,社會秩序混亂,犯罪率居高不下。雖然80年代,拉美國家為調節收入分配推行了一系列的舉措,如建立普遍社會保障支付、加大公共教育投入等,但由于制度設計不完善,過分偏向高收入階層,最終沒有根治兩極分化的問題,收入差距仍然懸殊。

4.利益集團阻撓改革。拉美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利益集團阻撓政治體制改革,進行尋租、投機,產生腐敗現象,導致市場資源的配置作用扭曲。與此同時,拉美國家的社會結構被長期固化,職業、階層流動受到限制,中下等民眾的訴求得不到重視,缺乏進入上層社會的途徑[7]。

四、中等收入陷阱的超越

(一)“東亞速度”的借鑒經驗

韓國、新加坡、日本也曾經歷過中等收入階段,但是這三個國家卻成功跳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它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時間分別為:韓國(1977—1995年)用時18年;新加坡(1971—1990年)用時19年;日本(1966—1985年)用時19年;其中,在從中等偏上收入向高等收入階段跨越時,韓國用了7年,新加坡用了11年,日本用了12年①數據來源:http://www.banyuetan.org/hqkd/jjfy/110315/32712_1.shtml,于2016年10月3日訪問。。東亞速度和拉美陷阱是中等收入階段的兩個對比度鮮明的例子,原因何在?

1.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締造了“漢江奇跡”。它規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在于創新能力和社會能力的演化與升級[8]。

從產業結構角度看,韓國在20世紀60至80年代先后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產業轉型。第一次為60年代,基于勞動力的優勢,在樸正熙政府“出口第一主義”口號的引導下,重點發展輕紡工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關稅的調整、貨幣匯率的降低以及貸款的投資投入,積極推進出口貿易。第二次為70年代,主要承接資本密集型的業務,通過技術引進、吸引外商投資的方式,聯合金融財稅法律的支持,在國內開始發展重化工業。第三次為80年代,承接資本和技術兼備的產業業務,積極發展電子、精密儀器、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90年代以后,政府又將發展信息產業作為重點,進行了產業結構的再一次轉型升級,如表10所示。

表10 韓國1960—1995年三次產業結構變化表單位:%

從社會政策的角度看,20世紀80年代,韓國正處于“三大紅利”②三大紅利是指低油價(石油危機結束)、低利率(美國放棄緊縮政策)、低韓元(相對于“廣島協議”后升值的日元而言)。時期,就業崗位的增加解決了用工難問題,且政府為配合就業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還實行大學的擴招。不僅如此,1980年的韓國政府建設福利社會,在憲法修正案中新增“全力改善社會福利”的條款,并且推行全民醫保和養老金制度。

從文化及品牌角度看,韓國政府發展“韓流”文化,把文化觀光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將韓國的文化拓展到影視、娛樂、旅游等領域。而三星作為韓國的第一大企業,注重技術研發、建立設計優勢,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這對韓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新加坡以社會福利和廉潔政府給世界烙下了美麗獅城的印記。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在于巧妙的制度設計。

在社會福利層面上,新加坡政府注重培養“橄欖形”的社會結構,兩頭小,中間大,壯大中產階級隊伍。對此,新加坡有兩項獨特的制度設計,即組屋政策和中央公積金制度。組屋政策始于1960年,由政府出資建設再出售給居民的商品房,是一種讓全國廣大居民分享資產增值的方式,它覆蓋了除少數富人之外的所有社會成員。截止2008年,85%新加坡公民住進了組屋,其中93%的居民擁有了房屋的產權。而中央公積金制度,并不同于歐洲國家由政府直接承擔的養老保險體系。它是一種強制儲蓄,要求每名就業人員都開通自己的戶頭,然后跟雇主一起繳納養老金。對于50歲以下的雇員,雇員自行繳納月工資的20%,雇主繳納16%。此項公積金制度在用于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還拓展到了購房、醫療和子女教育領域。這對收入分配的均衡和社會和諧的促進有著巨大的作用。

在廉潔政府形象的塑造上,新加坡有效治理腐敗的舉措主要依靠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嚴密有效的法律,嚴懲貪污腐敗行為;(2)建立精干高效的反腐機構,嚴抓嚴打腐敗行為;(3)嚴把公務員準入關,并加強對職業道德的教育;(4)實行強有力多角度的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機制嚴厲;(5)實行高薪養廉制度。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針對公務員實施了獨特的公積金制度,它規定公務員每月可獲得月薪30%~40%的公積金,工作時間越久,所得積蓄越多。如果在職時廉潔奉公,退休后安居樂業;但如果貪污違法,則在被革職的同時還要扣除所有公積金,遭社會輿論唾棄。

3.日本通過一系列政策,如旭日一般刺破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黑暗。在經濟方面,日本于1960年實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具體如下:(1)改善產業結構,在企業進行大規模設備更新的帶動下,提高其產品附加值[9];引導企業適當集中、合并,緩和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并存的二重結構[10]。(2)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20世紀60年代,日本農產品價格上漲95%左右,而農村購入的工業品價格僅上漲了約30%[11]。(3)扶持科技進步,提高國民素質。日本結合工業發展需要增設理工科大學,增加“工業高中”的數量[12],加強職業技術工人的培養。(4)充實社會資本,強化公共職能。日本加強公路、港口、鐵路、機場、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充應用于住宅、生化環境等設施上的社會資本來緩解城市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并增加在保護國土設施方面的投入[13]。(5)糾正各種級差,引入最低工資制,在初次分配中就致力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6)減少稅收,降低利息,發展債券市場。

在經濟與環境的關系問題處理上,日本從一個“公害大國”發展成為一個“清新島國”。20世紀70年代,日本著力完善有關環境的法律,修改制定了《公害對策基本法》、《水質污濁防治法》等。90年代,日本制定了《環境基本法》并實施環境的綜合治理,根據國內外的環境保護形勢,要求在“循環”“共生”“參與”及“國際合作”的原則下,使社會經濟活動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壓力[14]。

(二)我國的跨越之道何在?

2014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APEC會議上說:“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么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發展。”那么我國如何總結吸取拉美國家的經驗教訓,未雨綢繆;如何借鑒發揚東亞速度,順利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是值得深思且具有重要意義的。

如果將中國經濟類比成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硬件故障、軟件故障和動力供應故障很有可能會使得這輛車子在不遠的將來剎車,使中國經濟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中去[15]。也就是說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綜合的問題,中國經濟也是一個綜合體,因此跨越陷阱、發展經濟需要綜合性的對策。上文已經提及我國現階段存在著多對矛盾,必須解決好上述矛盾、協調好各類關系,才能發展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平衡好需求和供給、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我國如今供求關系失衡,鋼鐵、水泥等產業產能過剩,但這種產能過剩是屬于結構性的產能過剩。再如房地產由于分層供給,具有特殊性,在核心地段供不應求但城郊地段供遠大于求。這些都是在供給的結構上出了問題。對于這種結構性的產能過剩,單純地調控需求是無用的,而應該平衡好需求和供給的關系,在供給上下功夫。首先實行國有企業改革,大量地關停并轉鋼鐵、水泥企業,優勝劣汰。其次大力推行“一帶一路”,進行產能的轉移,在國內消化不了的產能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向國際輸出。再次,驅動創新來匹配國內需求,依據消費者的喜好和品質要求通過市場的篩選來進行創新,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對于經濟轉型升級、支持創新,政府要予以補貼獎勵技術創新,但是政府的事前認定技術創新以及進行物質鼓勵遠不及市場校驗技術是否創新是否高效的作用。政府一旦在技術等尚未進入市場之前就預判是一種創新而予以獎勵,這種預判是不具備基本原理的,因為技術創新是對科學的應用,它是無法通過鼓勵創造出來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確定和鼓勵名單應由市場予以篩選,而不是由政府在各個企業競爭的起點上就進行預判,從而造成各行業各企業之間的不公平。因此對于鼓勵嘉獎技術創新應先通過市場校驗篩選。此外,在政府、市場、法律關系問題的處理上,政府的權力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但如今互聯網、電商正是由于恰是權力難以監管的地方出現了民間的繁榮創新。但是對于政府權力難以監管的領域,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必須依靠法律依靠規則依靠標準。而法治并不意味著政府通過利用法律來治理,而是政府先遵守法律。哈耶克在《法律的立法與自由》一書中提到,市場中沒有一個像主權者一樣的權威去引導我們,但具備一套抽象的規則——正當規則,每個人的行為都尊崇這一套規則,就像法律一樣,那么就可以對彼此的行為存在預期從而可以協調,可以把不同的預期統合到同一個預期中去。在這個意義上講,法治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政府的功能就在于保障這種規則得以順利地進行。但如果政府凌駕于這套規則之上,就會干預破壞到個體的預判,最終導致市場的瓦解。因此法大于權,市場和政府必須合作,協調發展。

2.協調好勞動力和老齡化的關系。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紅利是經濟增長的重要變量。我國老齡化時代已經到來,人口紅利期逐漸衰退。也就是說勞動力將減少但贍養比將增加。且如今一大批國有企業改革,僵尸企業關閉,可能會出現一波下崗潮。因此,在高校的人才培養上應多培養應用性的技術人才;在失業人員的扶持上應持創造提供崗位優于資金補助的態度,幫助再就業或者鼓勵創業、鼓勵發展實體經濟;在社會保障機制上應完善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加強養老機構建設,一方面可以解決“空巢老人”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拉動一部分就業。

3.解決好經濟和生態的問題。綠色富國、綠色惠民,推進傳統制造業的綠色改造,發展低碳循環綠色經濟。

對于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進行結構調整,將原始的資源、勞動力優勢逐漸向人才優勢和科技創新優勢轉變,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品牌形象,來提升市場競爭力。

4.治理好社會高低收入關系和貧富矛盾。貧富差距過大,基尼指數過高就會撕裂高低收入群眾的關系,使得社會矛盾激化,陷入不穩定狀態。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化率高達49.6%①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1104/t20110428_30327.html,于2016年10月4日訪問。,屬于淺度城市化。淺度城市化的其中一個標志為春節后的“用工荒”,城市外來打工人口沒有城鎮戶口,缺乏享受均一公共服務的機會,也易加重城市二元結構,出現社會問題,激發社會矛盾。因此要建立社會包容機制,推進社會發展成果共享,打破城市二元結構,給予農民更多就業和居住的機會。對于兩極分化的收入分配,積極培育“橄欖形”的社會結構,降低基尼系數,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基數,實現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標;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解決社會矛盾。

5.處理好政府和人民的關系。干群關系的緊張使得社會利益沖突加劇,社會動蕩,易發生惡性事件。首先要打破權資利益鏈,粉碎官商同盟圈,嚴懲貪污腐敗行為,遏制腐敗滋生,打造健康陽光政府,提高政府效能。但是靠人治腐敗是無用功,要靠制度去治理,新加坡的高薪養廉制度以及社會倡廉惡腐的輿論風氣值得我們借鑒。其次,政府在政策的推行和權力的行使過程中應像法律一樣具備確定性、安定性、一致性和可預期性。在給不了人民群眾安定性和可預期的情況下,宣傳政策和措施是無用的。一旦群眾尊信了口號,但生活狀況并沒有發生改觀,更易加劇刺激心理的產生。例如財產,法律就具備可預期性,法律一經確定,我們的財產權利就會得到保障,只要我們不觸犯法律。但是如果身處一個政府權力不具備可預期性的國度,就會擔憂自己的財產會不會被保留,是不是確定的,那么中上階層的就會想方設法轉移自己的合法財產。因此政府的權力的行使應具備可預期性、確定性、一致性與安定性,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怎么使用,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預期,通過事先確立的事物去引導自己的行為。再次,我國正處于一個民主的發酵期,過度壓抑思想只會導致思想上的抗議升華至行為上的抗議。我們應該開放思想市場,引進開發智庫。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大腦資源豐富;且思想、言論自由的大環境下,若具備創造力就能激活整個市場。

6.把握好國際國內關系。中國在改革開放剛起步時,西方國家就大力“唱衰”中國,如今又開始進行“捧殺”。對于輿論復雜的國際社會環境,應保持清醒頭腦,保持憂患意識,韜光養晦,關注并致力于解決國內的民生問題、發展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忍氣吞聲,另一方面也要有所作為,必要時捍衛國家主權,推動周邊外交,實現共同發展。

[1]葉連松.論實體經濟發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18.

[2]徐艷紅,袁靜,譚峰,2014.當前社會病態調查分析報告[J].人民論壇(25):17.

[3]田雪原.人口老齡化與“中等收入陷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6.

[4]世界銀行,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主報告)[R].北京.2015.

[5]宋圭武,2011.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對策[J].領導之友(4):30-31.

[6]厲以寧.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1.

[7]馬遠之.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與鏡鑒——經濟問題與主義Ⅱ[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271.

[8]宋宇,楊佩卿.中等收入陷阱的東亞式規避:韓國經驗及其啟示[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3.

[9]孫敬水,黃秋虹,2013.日本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經驗教訓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問題(1):12.

[10]周長城,何蕓,2011.日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對中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J].學習月刊(5):33.

[11]董小君,2015.日本解決“三農”問題的經驗借鑒[J].甘肅農業(3):31.

[12]張車偉,蔡翼飛,董倩倩,2010.日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學動態(10):107-111.

[13]馬晶.“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造就日本黃金時代[N].新京報,2007-03-18.

[14]劉昌黎,2002.90年代日本環境保護淺析[J].日本學刊(1):79-92.

[15]胡永泰,陸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展望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12.

(責任編輯:C 校對:R)

F061.3

A

1004-2768(2017)01-0010-06

2016-11-04

俞靈靈(1993-),女,浙江紹興人,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3p视频| 视频一区亚洲| 国产人人射|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午夜啪啪网| 99在线视频网站|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午夜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综合五月天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亚洲综合色在线| 91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蜜臀| 青青操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第二页|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www.91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 伊人色天堂|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2020极品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网|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黄色a|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色成人综合|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99热亚洲精品6码|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清纯|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久久女人网|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成人蜜桃网|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欧美三级自拍|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日韩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