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明
(信陽農林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河南 信陽 464000)
信陽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研究
□朱 明
(信陽農林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河南 信陽 464000)
文章客觀分析了新常態下信陽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狀,指出目前信陽市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并對成因進行了深度剖析,進而提出新常態下落實信陽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對策和措施。
供給側改革;問題;對策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信陽作為省級區域性中心城市,區位、市場、生態、人力資源等綜合優勢不斷提升,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河南省三大國家戰略規劃、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核心區建設背景下,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信陽市應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信陽市所處階段的歷史任務和主要矛盾,著力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供需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確保信陽在全省經濟發展大局中繼續保持好的爭先態勢,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信陽市堅持穩增長、保態勢,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總體上看,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長新動力、新亮點持續顯現,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民生大局保持穩定,但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容忽視。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信陽既要面臨穩增長、擴增量帶動發展的任務,還要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中結構調整陣痛,以及由此帶來增長動力轉換仍需時間和過程的困難。
2.1 供需錯配問題制約
信陽市傳統產業規模大,占比高,總體技術水平還比較低,工業產品層次低,中低端產品多,多數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附加值較低。企業缺乏創新能力,研發設計投入不夠,營銷售后服務不足,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不高。市場需求旺盛的高品質消費品和高端投資品生產能力短缺,有的還是空白。現代服務業、部分生產性服務業發育不足,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仍有很大潛力挖掘。
2.2 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當前實體經濟面臨產能過剩、供需錯配的梗阻,部分工業、房地產和貿易傳統企業生產經營存在困難。工業方面,企業盈利能力減弱,市場需求依舊偏弱,鋼鐵、電力、紡織、建材等領域受困產能過剩、價格低迷等影響,生產經營情況依舊不容樂觀。房地產方面,在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的大環境下,部分企業在開發成本、融資渠道、結構調整等方面面臨重重壓力。貿易方面,部分傳統貿易企業尚未能及時完全適應電子商務發展趨勢,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不足,線下商品零售受到沖擊較大。與此相對應,全市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上升。
2.3 新舊動力轉換帶來仍需時日
部分傳統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能源原材料行業困難加劇,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均下降,下拉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隨著信息消費的興起,網絡購物越來越受到青睞,實體店面等傳統零售渠道消費受到沖擊,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加上信陽消費性城市特點,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尚不能滿足需要,存在嚴重的購買力外流。信陽要素配置市場化程度低,資本市場發育不充分,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還不夠強,供給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任務艱巨。
2.4 企業轉型升級面臨多重制約
經濟實現持續增長,一方面靠新經濟成長帶動,一方面靠傳統行業和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當前制約全市企業轉型升級主要面臨著人才、資金、品牌等諸多困境。一是人才短板制約。技術工人和經營管理人員成為部分企業主要需缺工種,企業的人才離職率偏高、難以留住人才,產學研中企業和學校合作不夠,配套人才培養不足。二是融資難、融資貴現象突出,企業成本壓力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反映在融資渠道、融資成本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流動資金不足,生產經營成本高企不下,企業擴大再生產和投資受限。三是本土品牌發展相對滯后。信陽市傳統產業總體技術水平還比較低,大多數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大多數行業和企業很少甚至沒有研發設計以及自主品牌。
2.5 投資的結構和效益有待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目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形勢異常嚴峻。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不足。在當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欠賬較多亟需加強的情況下,投資的有效性發揮得還不夠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乏力,項目投資規模縮減。特別是重大項目儲備問題十分突出,對未來投資增長的制約作用將會持續顯現。民間投資和工業投資持續滑坡,是導致全市投資低迷的主要因素。當前項目建設特別是工業項目儲備嚴重不足,土地拆遷困難、資金不到位等因素影響在建項目進度緩慢,企業市場信心和投資意愿下降。
3.1 持續擴大有效供給
聚焦主導產業,持續做大增量。突出電子信息、綠色食品、新型建材、現代家居、現代物流、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大力實施優勢產業鏈培育工程,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提高效率、增強輻射,大力推進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等物流園區智能化、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努力把信陽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性電商物流組織中心。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逐步提高金融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著力打造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轉變、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高品質提升。持續提升旅游業,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提升特色餐飲業,著力打造信陽毛尖、信陽菜等特色品牌,擴大行業影響力。
發揮進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優化大通關機制,積極引進外向型項目,培育做大電子、茶葉、水產、禽肉等出口基地和外向型產業集群,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國門。支持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其它需求旺盛的產品進口。
3.2 要降低企業成本
落實好省里降成本專項行動方案,幫助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內部管理、擴大銷售渠道,對接市場需求,更加有效地提升市場競爭力。
降低企業成本,持續優化存量。全面落實國家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電力價格等政策,充分運用企業金融債務重組相關規則,實施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管理,降低企業生產經營和融資成本。
3.3 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繼續推進產業集聚區提質創新,積極承接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終端消費品工業,提升供需匹配度。圍繞省重點支持的重大產業,選準主攻方向,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進一步擴充優質增量、縮小減量、優化存量,促使技術先進、產品競爭力強、有市場需求的企業加快生產,以暢補滯,同時加強對困難行業和困難企業的幫扶力度,幫助渡過難關,進一步優化企業服務,推動降本增效,對持續虧損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要堅決實現市場出清。
鼓勵企業開展上下游兼并重組,提高產業準入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態環保標準,促進企業產品升級,加快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轉型轉產。繼續開拓產能利用空間,擴大產銷對接,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等方式,拓展國內外市場。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加強分類指導,推動產能過剩行業重組,促進企業轉型解困,有效處置特困企業。
3.4 持續擴大有效需求
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推動消費加快升級,著力擴大服務消費,進一步放寬服務業準入。啟動新興熱點消費促進工程,持續擴大旅游休閑、教育培訓、健康養老、家政服務、文化體育服務消費能力。大力推進跨區跨境、線上線下、體驗分享、電子商務、智能家居等信息消費,積極培育綠色消費,持續提升農村消費。著力擴大產品消費,以工業消費品和食品為重點,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增加高質量、高水平產品的有效供給。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消費結構加快升級。
3.5 持續提升創新能力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促進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建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創新和研發生產經營等產業活動融合,推動產業產品高端化品質化。培育創新文化,鼓勵各類重點人群創新創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
3.6 要持續抓項目促投資
要充分認識項目建設的重要性,更好發揮有效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要利用好全市重點項目建設例會機制形成的成果推動項目建設,要抓項目謀劃,各縣區要認真研究國家政策,特別要高度關注國家涉及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生態功能區、證監會扶貧意見等相關政策,結合當前發展實際和長遠發展需要,突出前瞻性和可行性,高水平、高品位、高標準謀劃一批重大項目。抓項目對接,爭取有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級規劃籃子。加快實施重大產業結構升級項目和服務業重點項目,統籌做好專項建設基金項目申報和實施工作。
擴大社會有效投資。民間投資是社會投資的主體,要深入落實鼓勵支持民間投資政策措施,著力解決政策環境不優、發展預期不穩、投資意愿不強等問題,鼓勵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國家有序放開的電信、增量配電網、市政、社會服務等領域。要加強對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的督導,積極推廣PPP模式,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民間投資增速回升。
3.7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金融領域去杠桿,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在結構性改革當中,風險隱患積聚,一些風險點會顯露出來,但掩蓋不是根本之策,要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妥善處置風險案件等。
把降低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杠桿率作為重點,推動企業加快兼并重組、債務重組、重整重組,盤活存量資產,推進債權轉股權,發展股權融資,優化負債結構,逐步降低杠桿率。
防范化解風險隱患。一些地方變相舉債存在隱患,風險防控不力,地方債務風險暴露。嚴格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推動政府融資機制規范化、法制化。切實加強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企業互保等領域金融風險防控,持續保持對非法集資高壓態勢,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3.8 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改變地方政府嚴重的經濟發展路徑依賴癥和與民爭利的利益格局,逐步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房地產去庫存,最佳方式就是調控地價、降房價,而不是釋放流動性和加杠桿。堅持規劃引導,有序發展房地產業,加快構建市場配置與政府保障、自主購買與市場租賃相結合的住房體系,支持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嚴禁投機炒房,加強輿論正面引導,穩定市場預期。
3.9 優化發展環境,增創優勢,補齊發展短板
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要加大對企業特別是信陽本地企業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引導、產銷對接、融資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強產品質量監管,培育創建本土品牌,進一步提升信陽產業品牌的影響力。
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經濟發展的現實優勢、潛在優勢和比較優勢,集聚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將優勢真正轉化為推動增長的動能,提升綜合競爭力。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認真查擺自身薄弱環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彌補發展短板,特別是要研究政策出臺措施重點支持和促進本土企業加快發展,提高內生增長動力。
[1]馬艷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J].甘肅金融,2016,2.
[2]陳璐,孫楊.新常態背景下的“供給側改革”[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3.
[3]林衛斌,蘇劍.供給側改革的性質及其實現方式[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6,1.
[4]沈坤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治理思路的重大調整[J].南京社會科學,2016,2.
1004-7026(2017)10-0010-03
F592.7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06
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SKL-2017-3013);信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6JJ037)。
朱明(1978-),男,河南信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