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芳
(新疆農業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石河子市新型城鎮化優化路徑選擇
□馬 芳
(新疆農業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國家在實施新型城鎮化規劃的同時對新疆兵團提出了更高層面的要求,要求兵團將其特殊體質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緊緊相連,從整體上提升其發展的內在質量。在國家的戰略指引下,兵團以“師市合一、團鎮合一”為原則,“師建城市、團場建鎮”為主要構筑思路,優化并調整人口、產業和城鎮等各方面的結構,在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腳步的同時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整體質量。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石河子市被列入重點示范試點名單,因此,于石河子市而言,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實現城市突破性發展的主要支撐和保障,在兵團整體發展戰略中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基于此,本文選取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為研究區域,提出相應的人口集聚引領型發展路徑、城鎮職能定位型發展路徑、產城融合型發展路徑、中心集聚型發展路徑以及兵地互融型發展路徑,為石河子市未來階段內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一定程度的參考建議。
新型城鎮化;路徑選擇;石河子市
探討石河子市的城鎮化路徑,旨在達到經濟發展同時,保障邊遠城市的安全與穩定,因此對于不同發展類型的城鎮我們必須要根據區域情況的差異明確城鎮化功能,明確不同城鎮化階段何種功能應該占據主導地位,從而選取不同類型且具有獨特性的城鎮化發展路徑。基于此,提出符合石河子市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的優化路徑。
我國的城鎮化經歷了從建筑面積擴張的城鎮化到內涵式城鎮化的過度,形成了新的以人口集聚引領的城鎮化模式。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人口要素作為一切經濟活動的最基本的主體,具有著不可替代的功效。
石河子市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也同樣需要通過人口聚集來進行帶動。通過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張,整體框架的持續優化轉型、就業框架的優化升級、教育框架和收人結構的不斷完善,能夠高效帶動石河子市各方面的蓬勃發展。并在調整人口結構的同時,完善石河子市和各團場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提高環境質量及人民生活水平,吸引更多人留下來建設城市。還要充分發揮團場小城鎮的城鎮功能,使得老市民與新市民都能夠享受城市文明,改變人口城鎮化率呈現虛高的現象。
對石河子市和團場小城鎮進行職能定位,結合其自身發展條件和區域發展條件,考慮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相互適應,將產業發展作為關鍵性的突破口,使自身優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基礎性職能得到最大化的突出,使得小城鎮職能結構具備“外有特色、內有分工”的特點,構筑區域小城鎮發展集群,持續增強小城鎮的輻射力、影響力以及競爭力。具體來講可以形成以下幾種類型。
2.1 資源依托型
在石河子市特色城鎮化進程中,資源開發的支撐作用應更加突出,具有資源優勢的團場可以選擇資源型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例如,142團土地資源具有土壤肥沃的優勢就可以大力發展“農林牧”等副業;136團石油資源較為豐富,俗稱“小拐石油第一家”,就應該利用好石油資源。資源型團場在發展時,前期可通過資源開發形成生產基地,逐步配套相應的服務產業,經過若干年形成相當規模后開始多元經營來帶動團場的城鎮化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以資源開發為主的城市產業結構往往會比較單一,而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又是非可再生的,早晚會面臨枯竭,所以資源型城市發展既要依托于資源開發,但有不能夠完全依賴于此,在發展的同時也要逐步考慮到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問題。
2.2 旅游產業推動型
石河子市是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市,特殊的文化風情造就了石河子市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石河子市有周恩來總理紀念碑、沙漠公園、巴音山莊、南山風景區、馬河大峽谷、軍墾第一犁、駝鈴夢坡等豐富的旅游資源。這些場鎮能夠依據特色旅游資源來開展城鎮化建設,在充分發揮當地的旅游資源優勢的同時,免除了工業化所帶動的城鎮化對本地景色的破壞,極大程度地維護了生態安全。從這個角度來說,石河子市走旅游依托新新型城鎮化路徑是可取的,是帶動當地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旅游產業推動型的城鎮化路徑即是指依托于旅游資源來有效促進旅游業發展進而帶動城鎮化發展的一種發展方式,加大旅游資源開拓力度和資金投入力度,從而開拓與旅游業相配套的餐飲、住宿、交通運輸、民族手工業品等服務性產業,進而將經驗向兵團城市適宜市推廣,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帶動石河子市落后市城鎮化健康發展。但是綜合考慮目前石河子市旅游資源的分布以及市場前景,具備這樣發展思路的景點還很少,由于石河子市旅游景點分布過散,景區周邊人口相對較少,發展旅游依托型城鎮推動團場城鎮化發展只能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大力扶持選擇個別幾個有潛力的景點進行重點建設。
2.3 農業產業化型
石河子市農業資源豐富,149團的棉花、134團、143團的蟠桃和西瓜等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農產品優勢。石河子市的農業機械操作化程度較高,有利于推進第一產業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為第一產業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目前石河子市的城鎮化階段來看,把本地農業資源的優勢通過延長產業鏈,推進精深加工表現出來,推動產業發展,形成規模經濟。因此,基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路徑即是指依托于當地的第一產業資源優勢,強而有力的推動著農業產業化生產,帶動團場農業勞動力轉移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進而有效促進城鎮化進程的發展方式的轉變。
石河子市作為一座兵團城市,工業發展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位于腹地的傳統農業區域面積較大。首先,農業產業化有利于實現資源轉化,資本不足,區位優勢不明顯的情況下,特色農產品資源的精深加工具備現實條件,進入壁壘也相對較低;其次,以第一產業的產業化的形式發展鄉鎮工業,在一般情況下來講以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為主導,可以有效促進團場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使就業結構得到調整。
石河子市總體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經濟總量小,工業化程度較低,經濟發展缺乏內生動力,地方財政支持難以滿足城鎮發展的需求。產業結構雖然有比例上的調整,但轉型升級速度緩慢。一產是傳統優勢產業,但一產的市場化水平以及產業延伸發展能力較弱,難以成為城鎮發展的支柱產業。且產業之間的關聯度較低,難以形成適應石河子市布局特點和發展基礎的有效的產業鏈條,以利用經濟力量加強城鎮之間的聯結,提升城鎮化的綜合實力。石河子市的區域產業布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調整,但總體的布局還不夠合理,欠缺整體科學性,空間分工有待進一步改善,以擴大企業規模,加強城鎮之間的產業聯系,形成產城融合型的城鎮體系。能夠帶動城鎮經濟迅速發展的特色支柱產業和具備頑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沒有完全成形,欠缺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團場小城鎮經濟基礎薄弱,特色產業挖掘不夠,小城鎮之間的經濟關聯較弱,分工不明確,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難以支撐小城鎮的發展。
所謂中心集聚型城鎮化路徑就是指,在地區范疇之內選取一個或幾個經濟實力很強、帶動效用強、具備發展潛質和實力的市或鎮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中心地。
由于北泉鎮和152團距離石河子市距離較近,具備了承接石河子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區域優勢,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呈現出與石河子市較高的協調性,但是,石河子市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僅對這2個團場影響最大,對其他團場小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相對較小,由此表明,石河子市輻射的范圍較小,其輻射帶動作用的潛力未被完全發掘,還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間。122團、132團、134團、143團都與周圍距離較近的場鎮合并為中心場鎮,中心場鎮正逐步發揮出對周圍場鎮的輻射帶動作用。綜合考慮石河子市及團場小城鎮的各方面發展水平,石河子市城鎮化過程中要持續走中心城市化的發展路徑,使得城市產業體系不斷優化完善,輻射并促進各個場鎮的新型城鎮化發展。
兵團與地方實際上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兵團與地方的城鎮化進程并不存在本質的沖突,通過協調是可以實現雙贏的。石河子市的城鎮化發展離不開兵團的城鎮化,對于兵團與地方毗鄰或相交的區域,應該走兵地融合型城鎮化發展之路。在石河子市,有些許場鎮與地方毗鄰,在其城鎮化過程中要堅定不移的走兵地融合的城鎮化發展路徑,構建兵地共建型城鎮。石河子市143團與沙灣縣烏蘭烏蘇鎮之間的距離僅僅相隔500-600米,距離非常靠近。由于行政體制和地理位置上的不同,石河子市也有“飛地”鎮的存在,例如144團。這樣的團場在城鎮化進程中要會同兵團地方的相關部門制定長期的發展規劃,及時協調處理好城鎮化進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應設置專門的常設機構負責相關事務的處理,主要領導定期溝通,共同推進兵團與地方城鎮化共贏發展。兵地融合型路徑是解決兵地矛盾方面的最根本有效的途徑。在兵團與地方的合力下能夠更好地解決一些當前存在的城市發展緩慢、城市缺少聯動的現象,甚至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合并形成石河子市新的區域性大城市,提高輻射帶動作用。
[1]王凱.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與模式思考[J].上海城市規劃,2013(6):12-17.
[2]王素齋.新型城鎮化科學發展的內涵、目標與路徑[J].理論月刊,2013(4):165-168.
[3]張欣然.石河子墾區城鎮化空間發展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
1004-7026(2017)10-0013-02
F299.2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07
馬芳(1991.8-),女,回族,2014年畢業于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同年繼續攻讀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師從馬瑛教授,研究區域與資源可持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