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凡媛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13)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及對策研究
□戴凡媛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13)
近年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在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和實施精準脫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基礎設施落后、法律法規和標準化體系不健全、人才稀缺等突出問題亟待解決。“十三五規劃”提出,“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為破解以上問題提供了科學指南,必將推動各地農村電子商務健康持續發展。
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
1.1“互聯網+”的概念
簡單的來說,互聯網+一個傳統行業就構成了相應的互聯網行業。但是實際效果絕不是二者相加這么簡單。像這樣的“互聯網+傳統行業構成互聯網+行業”的例子有許多,比如說,傳統的集市與互聯網相加形成了淘寶,傳統的百貨賣場與互聯網相加形成了京東,傳統的線下銀行與互聯網相加形成了支付寶,傳統的紅娘與互聯網相加形成了世紀佳緣而傳統的交通方式與互聯網就形成了滴滴,這些互聯網+行業的形成不是簡單的對傳統行業的顛覆,而是對傳統行業的一個升級,并且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1.2 電子商務的概念
電子商務就是一種交易平臺,一種在網絡信息的載體下進行商品交換的商務活動。簡單的來說,就是在網絡上進行商品交換的一種行為。通過這種方式,買賣雙方可以在全球各地進行商品交換。正如我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淘寶,它并不是自己去賣東西,而是提供一個平臺供商家進行交易。現在我國已經承認了商務師的證書,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
1.3 農村電子商務的概念
農村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的一部分,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廣大農村地區進行的網上購物活動,但實際上它并不局限于此。
農村電商的建設至少涵蓋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消費習慣培養、農產品質量把控、農產品營銷推廣在內的多體系建設。
2.1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受眾人群特點
2.1.1 我國網購人群偏年輕。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我國農村電子商務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受眾即消費者偏年輕,而在農村,這個現象又是更加嚴重,表現的更加明顯。在農村電子商務中,消費者主要是20多歲的年輕人,大約占消費人群的三分之一,而年齡較大的消費者的比例遠低于城鎮相應年齡段的比例,因此在當今的農村電商消費市場,更多的是年輕人來進入,來消費。隨著這部分人逐漸增長,他們的消費能力比起城鎮相應年齡段的人群的又會增加。
2.1.2 我國農村手機上網占比較高。我國農村八成以上的居民在用手機上網,高出城鎮許多,這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現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手機購物的便利,網購市場也迎來了高峰期,農村市場的增長較快。
2.1.3 農村居民網購的目的并不是圖便宜。如果按照一般思維,我們會認為我國農村居民網購是為了圖便宜,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通過分析我國農村居民網購消費的購物類型我們發現,他們消費依然以日常生活消費、生活用品、家用電器、服裝等為主,對一些服務型的消費也存在,比方說手機費、社保、水電費的提交以及資金的轉存等。從這些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居民淘寶購物是為了買到那些身邊買不到的,而不是去買便宜的。去調查,我國農村居民每年網上購物消費額在2000元左右,農村居民也越來越接收并且習慣這種生活方式,從之前的從未收到快遞到平均每周一個。
2.2 我國農村居民喜歡網上購物的原因
2.2.1 價格上存在優勢(時間上的便利)。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由于不需要出租屋面,網購在價格上具有較大的優勢。通過節省一道道的進貨、輸出,節省一段段的中間環節,消費者可以直接從生產商那里購買貨物,這樣就省了相當大的一筆消費。其次,通過互聯網農村居民可以買到更多品類的商品。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通過網絡,農村居民可以買到居住地以外的像北京、上海、廣東等大城市的商品,會使得其有更加開闊的眼界去看待世界,充滿想象。其次,互聯網購物會送貨上門,無論天氣陰晴,這使得居民在家就可以買東西,極大的便利了居民的生活,節省了時間,也使得居民更加的喜歡網絡購物。
2.2.2 更多的品類選擇。在農村,消費一般要到小賣部,大一點的村子或者鎮上可能會有小型超市。有的還會在每個月進行一次集市。但是對于小賣部而言,購物是很方便,但是貨物的品類太少,不能滿足或者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集市品類較多,但是有時間限制,一般一個月才有一次;城鎮有超市,品類多,但是有地點限制,要通過交通方式去城鎮才可以購物,這樣就使得購物比較麻煩,花費時間和精力。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居民坐在家里就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使得購物十分輕松、方便、愉快。
3.1 我國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率較低
雖然互聯網已經很發達,信息越來越流暢,但是,在農村,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很多家庭并沒有購買電腦,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大件消耗品,并沒有實際用處;有的認為電腦太先進,接觸起來很難,自身存在抵觸心理;有的認為有許多事情尤其是不好的事情都是在電腦上發生的,她不要去接觸此類事件,因而拒絕使用電腦,甚至有些買了電腦,但是村里并沒有條件給拉網線等等。人們去接收一些新鮮事物,往往會有一些抵觸心理,因而,這些為農村互聯網+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
3.2 相應的與農村電子商務有關的人才較為匱乏
由于對電子商務不是十分了解,而人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又有一定的局限,尤其是我國農村居民,他們的接受程度本來就較慢,再遇上電子商務這種電子產品,就更慢了。而很多懂得這方面的技術人員在城市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便不愿意再到農村這樣的地區去服務,因此,種種原因造成了農村相應的電子商務人才較為匱乏的現狀。
3.3 農村電子商務網站缺乏專業性和實用性
由于農產品本身的特性,不易保存、需要新鮮,因此就對農產品網站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國農村電子商務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土地面積較大,而且不同地區的文化特點及農產品的差異性較大,又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在之前幾乎沒有什么基礎,因此初步工作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我國農村大型數據庫的建立也是近幾年才開始一步一步嗎慢慢探索發展中,相比其他類別的數據庫,建立更加困難,目前呈現出形式相似、缺乏專業性和實用性的特點。
4.1 政府的大力支持
任何一項新政策的落實,尤其是針對我國大部分人口的勞動群體,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作為政府,應該給予百分百的引導和支持,加大政府保障工作,利用各種先進的實力做好基礎工作,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2 加大宣傳
新鮮事物的落實,要通過大力宣傳,可以有居委會、宣講會等。
4.3 開展培訓
定期培訓當地居民的專業性,使其擁有一定的技能。
電子商務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點亮了一盞燈,讓很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農產品和特色手工藝品,拜托了封閉,走向了廣闊的天地。電子商務正以“燎原之勢”迅速發展,這必將有助于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進程。
1004-7026(2017)10-0035-0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