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毅
(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00)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經濟法》中的應用與探索
□袁小毅
(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00)
本文在通過分析高等院校財會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在教學內容、課程安排、教學方法、教材選擇、教學手段和成績考核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十多年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一些心得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學改革措施。以期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要求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適應國家轉型發展需要。
經濟法;改革;課程;教材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為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才供給與需求關系深刻變化,面對經濟結構深刻調整、產業升級加快步伐,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質化傾向嚴重,畢業生就業難和就業質量低的問題仍未有效緩解,生產服務一線緊缺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養結構和質量尚不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
積極推進轉型發展,必須采取有力舉措破解轉型發展改革中頂層設計不夠、改革動力不足、體制束縛太多等突出問題。各地各高校要從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大局出發,切實增強對轉型發展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擺在當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教育部首期應用型課程建設研修班”幾天的聆聽學習,感觸良多高等職業教育轉型勢在必行,教育必須以受教育者為中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是應用型課程的開發和建設,而教師是應用型課程開發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名任課教師應該積極地、努力地把自己所帶課程設計開發建設成應用型課程。經過各位專家的生動而詳細的解讀和案例分析,長期困擾我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向應用型課程的轉型問題有所釋懷,應用型課程建設的思路漸漸明晰。課程的設置以學生的成長為目標,課程的設置服務于學生的成長。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以及經濟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社會上的各種用人企業對財會人才的需求也已經發生了鮮明的變化,在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經濟情況下,社會、企業對于財會人員的要求有著更高的追求,要求企業財務會計人員要有著自身良好的職業素養、不僅具備專業的財會類知識,更需要懂得相關的財務類的國家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根據商場上專門的調查研究機構對一定數量的畢業生所進行的各種調查發現:一部分甚至是多一部分的財務專業的學生對于我國有關財務會計方面的法律知識的還很缺乏,相關的法律意識也是很淡薄的。
2.1 法律基礎薄弱
在我國的大學教育教學當中,經濟法這門課程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豐富的理論性、同時還有著很強的操作性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的學習,往往對于經濟學專業的同學有著一定的要求,要求經濟學專業的同學要有著扎實的法律學基礎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學的理論知識,雖然我們國家的高校為經濟學專業的同學們普遍開設的有《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這門公共課程,但是這門課程開設的時間相對較早,而且這門課程的學時也相對的較少,老師在講授這門課程的時候往往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學習一些相對基礎的法律學知識,但是經濟法這門課程對財會類專業的同學就有種很高的要求了,這門課程有著大量與經濟學息息相關的各種法律條款,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反映出學習比較困難的情況。
2.2 涉及法律知識眾多,缺乏專業針對性
在我國高校中,對于財會類專業中所開設的《經濟法》這門課程,開設的課程學時一般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為48個課時,在這僅有的48個課時當中,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卻是涵蓋了勞動法、合同法、公司法、企業法、證券法、房地產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這些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為企業經濟蓬勃發展而保駕護航的數十部相關經濟學方面的法律相關條款,這么多需要學習的內容,而那么少的課時,決定了在這些知識的講授過程當中,絕大多數知識的學習只能是蜻蜓點水而過,沒有辦法進行深入的講解,這樣經濟學專業的同學對知識的了解就不具有系統性。
[1]黃唯,劉坤坤,沈嬋媛.教學改革探討[J].青年與社會:下,2015.
[2]馬翡玉.高校經管類專業經濟法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經濟,2014.
[3]張杰藐.經管專業本科生經濟法教學改革探討[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
[4]王春平.經濟法課程參與式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4.
[5]馬云波.經濟法教學改革探析[J].會計之友,2004.
1004-7026(2017)10-0063-01
D912.29-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43
袁小毅(1975-),女,籍貫陜西,本科學歷,講師,西安培華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法學和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