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
(朝陽市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心 遼寧 朝陽 122000)
推進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路徑探析
□王志新
(朝陽市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心 遼寧 朝陽 122000)
政府投資在我國公共資金支出領域占比較大,而又是問題頻發的“重災區”。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對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及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審計全覆蓋”作為重要提議,來加大對公共資金的全面審計,來提升政府投資的管理效率。為此,探析當前實施審計全覆蓋的現實意義,并從當前政府投資項目審計中的問題入手,來提出改進對策和建議。
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全覆蓋;對策研究
政府投資審計是審計機關專職審計人員對涉及政府投資的項目進行真實性、合規性、合法性審計。從審計內容上,既包括固定資產方面的項目審計,也包括財務審計,以及管理活動的監督與評價。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全覆蓋,一方面來加大對國有資產投資活動進行監督,另一方面來提升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投資合法回規合理。
開展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從審計職能上有助于破解審計盲區,優化審計資源,提升政府投資效率。同時,政府投資審計也是履行審計職能的基本要求,特別是在構建全面、客觀的投資審計體系中,將政府投資行為、投資決策、投資活動作為審計對象,來充分評析和審查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高政府審計的“免疫力”。因此,全面推進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才能更好的挖掘公共資金的風險點,保障投資項目合法合規。從當前政府投資量來看,特別是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占比更大,這些資金在使用中因涉及范圍廣,監管問題突出。如涉及城市建設、醫療服務、教育、交通等基礎設施,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關系緊密,一旦存在不合法、不合規問題,將影響經濟社會秩序的良性發展。再者,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各級政府在投資領域中,對公共資金的投資規模、范圍也大幅增加,由此帶來的項目建設風險問題加劇。如一些高投入低產出項目、超額投資項目、甚至違規建設項目等問題,也誘發了政府官員的貪腐。因此,從構建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路徑上,加大對各項投資的全面審計,更是防范貪腐,提高投資效益的重要內容。
我國在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實施中,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促進了政府投資的合法、合規。不過,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建設項目違規違法現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投資項目多與現有審計隊伍不足構成矛盾。由于各級政府在投資領域所涉及的項目較多,而現有的政府投資審計人力往往不足,很難做到審計全覆蓋。據了解,在我國大中型城市群體中,深圳是唯一能夠做到審計全覆蓋的城市,而其他多數城市,很難落實審計全覆蓋。另外,在審計人員配備上,副省級城市專門成立事業性質投資審計中心,而相關工作人員往往較少,而對于一些未設置審計中心的城市,面對數以千億的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全覆蓋談何容易。二是在審計職責上缺乏嚴格分工,導致審計資源浪費。從當前政府項目審計實踐來看,多數審計機構將重心放在工程造價審核上,而難以兼顧其他環節的審計。事實上,在審計領域,如果僅關注工程造價審核,則容易耗散審計資源,難以提升審計效率;同樣,在審計業務上,政府審計多傾向于查錯,比如在造價審計、資金管理審計、概算審計上做得很好,而對于項目投資合理性、合法性,對相關政策的執行是否到位等等則未予重視;另外,在審計方式上,政府審計多集中于項目的事前、事中審計,當然也挽回了資金損失,但對于一些政府投資項目的跟蹤審計工作則難以為繼。比如一些審計人員過于關注建設項目的審計,使得審計監督者轉向為項目決策者,難以發揮審計的監督使命,反而制約了建設項目的執行力。當然,從政府審計隊伍專業水平來看,還難以適應全覆蓋要求。比如當前政府投資審計的重心往往側重于資金的核減,對相關投資項目合規合法性進行審計,無法兼顧審計項目的投資效益,特別是對項目使用績效的關注不足,導致審計工作陷于一般性審計。另外,針對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大數據、云技術的發展,與現有審計人員知識結構相比,還需要從專業知識、數據庫技術等方面來提升,以應對新環境下的審計挑戰。
3.1 構建全覆蓋審計計劃,明確重點
開展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要講究計劃性,要細化工作重點,不能平均用力。以現有審計資源為例,要充分發揮現有審計條件,通過審計重點的傾斜來挖掘審計力量,提升審計實效。在投資項目審計中,要作為審計計劃安排,優化審計力量,有步驟地推進審計工作。比如對于科教文衛、住房建設等設施項目,要作為審計重點,做到年年必審;對于大型項目投資,根據投資額度進行優化審計重點,對特大數額的投資項目開展專門審計。
3.2 強調審計工作聯動,發揮各自審計優勢
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工作是艱巨的,特別是在審計業務不斷增長,而審計資源相對緊張的當下,如何從審計工作量大與審計人力不足的矛盾中,突破審計盲區,調動審計積極性和優勢,迫切需要構建上下聯動機制,強化審計工作上報、下達與統一配置審計力量,發揮各自審計優勢;加強對重點審計項目的專項化審計,特別由上級機關牽頭,協同各方審計資源。另外,強化對審計主體積極性的引導,特別是優化審計機關人員與社會中介機構的協同,在當前審計資源不足條件下,最大化發揮各方審計力量的合力。比如將內審人力優化配置到本級審計機關,引入社會中介機構參與審計,積極構建審計誠信度披露平臺,加大對審計行為、執業環境的監督,遏制各類審計腐敗問題。
3.3 構建政府投資審計輪審與復審制度
審計機關人力不足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一方面要加大審計人員隊伍建設,另一方面從完善審計制度措施上做到兩點。一是構建輪審制度,特別是圍繞審計全覆蓋要求,從審計主體的科學統籌上,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開展年審、五年輪審制度。對于各級地方審計機構,要從審計計劃制定上,分階段、分批次地推進動態審計機制建設,特別是確保審計對象在某一時間段接受審計監督。二是加強對審計二次復審制度建設,一方面可以從聘任審計事務所的人來參與二次復核;另一方面可以對審計結果進行抽查復審,針對存在的審計結果偏差問題,要追究其責任,提升審計質量。
3.4 優化審計方法,完善抽樣審計
從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實施來看,很難做到完全的覆蓋。審計方法的優化,特別是抽樣審計方法的選擇,可以貫穿審計全覆蓋理念,拓寬審計范圍。比如在投資審計方向上,走出財務審計范圍,滲透到各審計項目、不同進度的審計領域,特別是各工程標段的審計,相關建設項目的資料抽樣審計等等。在當前抽樣審計方法優化上,一種是統計抽樣審計,另一種是非統計抽樣審計。無論是那種審計方法,都要從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數據庫挖掘技術上來完善抽樣樣本的評價結果,促進審計過程可控、準確、規范、有效。
3.5 構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平臺的審計環境,防范審計風險
現代信息技術的成熟與發展,為政府投資項目審計提供了技術支撐。審計人員要積極利用現代手段,來提升審計質量和效率。一方面積極做好政府投資項目數據庫建設,并從計劃、批復、可行性報告、資金管理等流程納入全面審計評審體系中,促進審計資源各項;另一方面,加大對重點項目、較大投資項目、惠民項目的統籌審計,特別是從建設、施工、監理等方面推進審計項目跟蹤,對重大變更、材料采購、項目索賠等問題,納入全程性審計,真正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
[1]曹小林.政府投資項目跟蹤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會計,2016(05):53-55.
[2]劉紅衛.創新政府投資審計方式的思索[J].審計月刊,2016(01):27-28.
1004-7026(2017)10-0070-02
F239.6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