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永 辛明遠 陳麗麗
(黑河市學院 黑龍江 黑河 164399)
淺論“協同育人”理念對高校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
□王 永 辛明遠 陳麗麗
(黑河市學院 黑龍江 黑河 164399)
目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國際社會和國內社會的市場越來越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亟需創新,以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道路上,“協同育人”理念因將課程設置改學科導向型為專業導向型而備受關注。本文試論“協同育人”理念對高校轉型發展的重要的指導意義。
協同育人;普通高校;轉型發展;意義
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國際背景下,愈發要求高校培養出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的“十字形”人才。但由于國內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約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建設局限等因素,應用型高等教育理念很長時間沒有被我國高等教育所接受。雖然普通本科院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打下了基礎,但實質性進展不大。
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應在切實依據辦學定位,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和創新能力全面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基礎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建協同育人教育教學改革,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實際需要重構課程體系,著力合力共建和協同創新,大力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對于公共體育課教學的改革可以從弘揚體育精神、培養健康意識、學會鍛煉方法、養成鍛煉習慣等方面進行。這些改革都不能脫離一個基石,即以“協同育人”基石,同時不違背一個準則,即“以人為本”的準則,“協同育人”和“以人為本”是我們進行公共體育課改革的創新源泉和根本考慮。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們大力提倡一要開展合作辦學和協同育人教育發展模式,二要創新教育教學體系,構建新的實際操作性強、教學收益顯著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思路大體可以概括為:改學科導向型的課程設置為專業導向型。具體構建建議如下:
2.1 基礎課要適用,課時適當下調
在基礎課有保證的情況下,建議學校根據社會需要和協同育人的總基調,適當下調基礎課。這樣既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開展實踐教學,也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知識進行社會實踐應用,從而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2.2 專業基礎課要管用,優化和整合課程內容,降低重復性
當前的社會是快速發展、告訴運行、強調實際應用的社會,學生可以多渠道全方位的收取知識,致使其普遍接受能力便有所提高。因此,在這種社會背景和學員能力的情況下,建議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以社會實際需要為基準,而且要求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知識進行優化整合,已達到教育最優化的目的。
2.3 專業課要理論聯系實際
在社會實踐專業引領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教學目的要緊跟時代步伐,同時強調要依托實際,借助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好協同育人有利條件,把人才培養和社會經濟建設結合起來,使人才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市場需要,培養出具有解決生產和管理中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學科課程體系改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內涵建設的關鍵,也是目前建設應用型高等教育的薄弱環節。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高校要充分利用所持優勢,借助各種有利條件和合作機會,重構以知識輸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構架,從以知識輸入為導向的學科教學理念變成以知識輸出為導向的學科教學理念。設置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科課程體系,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綜合能力,不只是增加實踐教學學分比例。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和評價機制改革學習內驅力調動,從課程體系構架上系統考慮,有序推進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碩士學位建設。
各高等學校要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理念,不斷健全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合作平臺,實現校企合作無縫對接,在學科設置上形成學校與政府、行業、企業共建了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定向培養班、“學產服用”合作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培訓機構五類校企合作平臺等。
在“政校行企”各方推動下,科研創新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科研平臺和團隊建設成效明顯,科研項目獲準數和經費資助額度不斷提升,科研成果取得較大進展和突破,科學研究水平持續提升。從而高校在支撐區域發展與產業行業能力、社會發展研究能力等方面都有不斷提升,為構建“學產服用”一體的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體系奠定良好基礎。
在轉型期的普通高等院校中,依托培訓機構等校企合作平臺,實施“專業強鎮”行動計劃,對接鎮街,對接支柱(特色)產業及鎮街內的學校,實行對口服務,為地區經濟發展提出的政策建議,得到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在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院校性質進行準確定位后發現,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院校性質為辦應用型本科教育,開展應用科學研究和技術轉化,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協同育人”方案的建立和開展正定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院校性質,不斷借助地方高校的文化氛圍引領地方文化的發展。
大學在文化建設方面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是培育良好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的重要場所,特別是高等學校,要在人才培養當中堅持立德樹人,進一步凝煉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構建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價值體系,把學校社會科學價值觀融入文化傳統和核心價值體系當中,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制定大學章程、理順大學內部治理思路、完善制度的時候一定要把我們的價值取向、辦學理念融入進去,充分反映學校的品位和價值取向,是很重要的是思想性和做好頂層設計。將大學的文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聯系起來,不斷深化“協同創新”的功能,將會使高校的文化建設不斷引領地方文化發展。
根據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各轉型期的普通高等學校抓住契機,以“協同育人”的理念為導向,以模塊化教學改革為抓手,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破學科定勢,打造模塊化課程,重構能力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收到了顯著成效。在對畢業生進行調查后發現,以應用型為培養的高校畢業生在以下方面能力突。一是綜合素質較以前大幅提高。二是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三是學生全面發展效果顯著。四是社會滿意度有所提高。五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社會聲譽不斷提高。六是應用型院校的招生分數線逐年上升,畢業生就業形勢好。
由此可見,轉型期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依托區位優勢,開展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產教融合,積極加強“政校行企”多方在人才培養、職業培訓、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上的合作,尤其是在“協同育人”方面,不斷把現代學徒制、工學交替等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下移,滲透到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可以法力促進辦學水平的提升,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1004-7026(2017)10-0084-02
G718.5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59
黑河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建本科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編號: XJG201608)。
王 永(1979-),男(漢族),黑龍江省綏化人。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辛明遠(1983-),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計算機技術和教育管理研究。
陳麗麗(1986-),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