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
(江蘇省常熟市練塘中學,江蘇 常熟 215551)
讓高效課堂落地生根
張國良
(江蘇省常熟市練塘中學,江蘇 常熟 215551)
現代的中學生,尤其是城市的中學生,課余生活比較豐富,生活安排比較緊湊,我們不能指望學生在課下會認真地完成許多作業,這也違背了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負的教育要求,因此,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對物理教學中實效性進行思考.
物理教學;實效性;思考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強抓課堂,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而要提高課堂實效性一個很關鍵的地方要把握好,那就是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要切實符合中學生心理特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破除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障礙,才能使知識得以有效傳遞,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對如何提高課堂效率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1.上好第一堂課.對于一門新的學科,幾乎每個學生都盼望知道這門課學的內容是什么,這門課的老師是什么樣的,這是青少年好奇心的驅使,是學生充分具備學習動機的一堂課,因此,第一堂課上得好,學生以后會對這門課充滿興趣,第一堂課上得不好,學生會大失所望,對這門課沒有特別興趣.
第一堂課要把握好這幾點:
(1)精心準備小實驗.這些實驗都要源于生活、簡單易做、現象出乎意料,讓學生覺得物理充滿樂趣、奇妙無窮.
(2)講述科學家的故事.讓學生明白科學家之所以能夠成為科學家,是因為他們萬事都喜歡問個為什么,并堅持不懈地探究下去.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們探索物理規律的曲折道路,被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所鼓舞,為他們在以后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提供精神動力.
(3)教師要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眾所周知,學生上完一個新老師的課之后,教室都會沸騰,談論的話題都是這個老師,因此,第一印象良好,可以給自己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2.明確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太多,但只要提出來的要求就要明確,并且要從第一節課開始不折不扣地堅持下去.要讓學生從一開始就知道,這門課的老師是嚴格的,對他們的要求是不容妥協的,習慣一旦養成,日后的教學工作就會得心應手.
1.教學內容忌繁、雜、多.處在十二三歲年齡段的中學生,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不超過30分鐘,講兩三個知識點,學生就有可能掌握這兩三個知識點,但如果講七八個知識點,學生掌握的最后結果就是零.因此,教學內容忌繁、雜、多,一定要做到內容精簡,重點突出.
2.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生活.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的物質及它們的運動規律,在中學階段,學生已經積累了不少的感性認識,建立了很多關于自然界知識的圖式,這為他們順利學習物理知識,形成物理技能奠定了基礎.
3.重要知識點的教學要引起學生的注意,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在課堂上,我們要求學生聚精會神的從頭聽到尾,只有極少數意志力強的學生才能做到,絕大部分的學生都很難做到.但是,我們在重點知識的講解上,卻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讓所有學生把注意力轉移到要學的知識上,實現有效教學.對重點知識的教學我們要從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兩方面著手.要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們在教學方法上盡量防止單調呆板,或教學過程松弛、說話缺乏節奏感;在教學內容上切忌枯燥乏味、雜亂無章、只顧趕進度,或不厭其煩地重復等,這些都容易造成學生分心.要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我們首先要向學生明確每堂課的具體要求和任務.另外,在教學中要善于設立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或引起學生一種期待心理,都容易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當要求學生進行他們力所能及的,但又需要他們作某些努力的思考活動的時候,就能使之更好地保持注意力.同時,教師要給予正確的評析,及時表揚,這些都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還有,我們可以把智力活動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讓學生手腦并用.
4.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反應要作出回應.有位老教師曾經告訴我,教師備課是“備思路”而非“背語句”,背語句的課堂是老師在唱獨角戲,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隨機應變的靈活性.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反應,包括對學生整體的反應和對個別學生問題的反應.靈活有效的課堂,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表情,簡單易懂的地方講得快些,學生感到困惑難以理解的地方適當放慢速度,這樣才能把力度用到最適合的地方,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5.教學設計要有梯度,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難易有度.任何一個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都是參差不齊的,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顧及優秀生而忽視后進生,更不能只管后進生而不問優等生.怎樣的課堂能使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是我們每個教師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在此我要提出的就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梯度問題.
在一次聽公開課時,有位老師的公開課使我對這點感受頗深,讓我找到了為什么他教的學生中會出現較多的尖子生的原因.這位老師上的課是電學《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一開始是復習電功率公式,接著做實驗、得數據、出結論,很多老師的課也是這樣上的,對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大部分學生都能達成,沒有什么難度.當我以為這節課內容已經結束的時候,這位老師下面的一個設計讓我眼前一亮,精彩的一筆出現了!
討論有無遇到以下問題:ⅰ.為什么用了三節電池還不能達到2.5V?ⅱ.為什么當燈泡的電壓為2.5V時,電流卻不是0.3A?ⅲ.算一下測量的電阻,發現有什么規律?ⅳ.能否說電壓越高,燈泡越亮?能否說電流越大,燈泡越亮?ⅴ.燈泡的亮度由什么決定?
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解決了部分學生實驗過程中的疑問,而且也使本堂課得到了升華,使那些認知水平高的學生有了思考和發揮的空間.同時,也是對物體探究性教學中最后一步“討論與交流”最到位的實施,以前對這最后一步不知道如何有效實施,總是省略或者敷于形式,從這節課中我找到了答案.這樣有梯度的教學設計,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平臺.
6.課堂開放自由,自行換位,好差結伴,共同進步.在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每個老師都在準備復習方案,計劃著怎樣在短暫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復習效果.在復習之前,我們可以先進行一次摸底測驗,測驗結果會使學生對自己的位置和水平有個大概的評估.然后,在課堂上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同桌,原則上好差結伴,自愿組合.這樣一來,復習課上老師就輕松了,把重要知識點和典型題目列出來(或印成紙質學案),讓學生自己先做,可以相互討論,大部分知識點老師都可以不再浪費口舌,只對學生存在較多疑問的題目重點講解即可,這樣的效果非常好,成績落后的學生通過同桌講解理解了以前不會的知識,而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有收獲,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清晰和深刻了,老師則是輕輕松松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方法不僅用在復習課堂上,在平時的新課學習上也一樣可以用.
[1]葉文光.對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J]. 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04).
[2]高春娟.談2011版初中物理新課標的學法教學[J]. 理科考試研究,2014(10).
[3]王宜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習題課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3(27).
[責任編輯:閆久毅]
2017-06-01
張國良(1981.11-),男,江蘇常熟,中學一級,本科,從事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研究.
G632
B
1008-0333(2017)20-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