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強
(廣東省臺山市赤溪鎮有福學校,廣東 臺山 529227)
提高農村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探討
朱立強
(廣東省臺山市赤溪鎮有福學校,廣東 臺山 529227)
運算能力主要是指小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法則與運算規律進行正確運算的能力,在2011年頒布的《課程標準》中已經對此有明確定義.本文基于農村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現狀,從出題者與做題者的身份翻轉、解題能力與練習質量的重視、尊重小學生個性三方面討論了提高農村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農村;小學生;運算能力;教學
在農村教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目前小學生運算能力的強化主要通過老師出題、小學生做題的方法來進行.其實,這種練習模式弱化了小學生對算術原理的理解深度.老師可以嘗試鼓勵小學生自主出題,因為題目生成的過程對小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鍛煉.當然,讓小學生從被動做題者轉換為自主出題者是存在難度的,老師可以向小學生們提供參考,先讓小學生們進行參照性的改編,再通過對題目的對比,獲得出題的方法與技巧,從而加深對數學計算的理解.
比如,老師出的題目是將一根20厘米的鉛筆用去二分之一,還有多少厘米?那么,小學生就可以參照老師給出的題目進行改編,如:一根鉛筆20厘米,用去三分之一還剩多少?或一根鉛筆長20厘米,用去一段后還剩三分之一,那么用去多少?等等類似的問題,小學生在問題改編的過程中,需要對題目中的各項條件進行綜合考慮,明確數字的實際含義與作用才能夠完成出題.所以,讓小學生進行自主出題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解題思路的深化與運算規律的運用能力.
小學生若想解答一道數學題,需要具備解題能力與計算能力,也就是需要小學生具備對解題思路的整合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小學生對解題方法與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進行探尋,從而獲得不同的計算方式.
例如,在教除法算式的時候,筆者給小學生出了這樣一組數學題:①一群螞蟻想要吃掉一條長一米的餅干,前三天一共吃掉了30厘米,問:照這個速度,螞蟻吃完這個餅干還需要多少天?②一群螞蟻打算將一塊面包搬回家,需要走15米的距離,前三天一共前進了道路的三分之一,問:螞蟻把面包搬回家還需要多少天?③一群螞蟻打算吃掉一塊餅干,前三天吃掉了餅干的三分之一,問:照這個速度,吃完這塊餅干一共需要多少天?這組題目的解法都有相似之處,就是把螞蟻需要吃掉的面包長度都可以看作單位“1”,然后通過運算得出結論.不同的題目有著不同的解題思路,也會有解題思路的相同之處,所以,小學生能不能熟練進行解題,取決于小學生對解題思路的整合能力.
我們將數學題目的練習分為多練與精練兩種,其中精練是指練習數量要少,但是練習的內容要精時間要短,用最少的時間掌握數學算理.而多練就是對練習內容的深度強化,使小學生在多加練習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更加熟練與靈活,形成一定的數學能力.所以,精練與多練都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沒有精練就不能形成對知識的認知與掌握,而沒有多練,則會使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練習的目的是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并不意味著小學生所做的練習題量越多越好.精練是多練的前提,多練的程度是針對練習時間、題目難易程度與練習數量綜合判定的.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以將練習題放在課程內容講解前的幾分鐘時間里進行,讓小學生做幾道練習題來‘熱身’.雖然每次練習題所占用的時間并不多,但學習的可貴在于點滴的積累,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效果還是很顯著的.只占用課前幾分鐘,練習量不多,時間短,這種模式的多練不會成為小學生的負擔,還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農村的小學生由于成長環境不同、家長輔導不同等等因素,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每個小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方法與思維特性,對老師所講解的問題也不能夠達到較統一的理解程度,這就需要老師注重小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證小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進行簡便運算教學時,大部分小學生能夠從數字的特性入手,靈活運用運算定律實現簡便計算的目標.像231-199=?這樣的題目,大部分小學生能夠運用整數的計算方法來進行計算,就是將199假設為200,得出結果之后再將多減掉的‘1’加回來,就是這樣的:231-200+1=32.但是,有的小學生對數字較為敏感,而口算能力較好,在運算的過程中喜歡按自己的方式進行,并不喜歡遵循教科書的計算方法.而且,有的小學生只是看一看題目就能說出答案.當然,也有一些對數字敏感度不高的小學生,他們對運算定律及性質達不到較熟悉的程度,只能按照最基本的四則運算來進行計算.所以,老師在教學時,要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思維特性,允許小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運用一些個性化的計算方法.對于運算能力較弱的小學生,老師也要加強輔導,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多提供一些計算方法的講解,以適應不同小學生學習思維.
當前農村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較差,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提升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措施.小學數學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思路,以小學生出題為主、老師出題為輔;提高小學生解題思路的整合能力與練習質量;最重要的是,從小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入手,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小學生的運算能力能夠幫助小學生理解運算原理,從而在運算的過程尋求更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高小學生問題解決效率.
[1]李小燕. 數學新教材關于計算教學的變動與思考——以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新教材為例[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16(17):50-53.
[2]楊學林. 淺談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幾點做法[J]. 教育:文摘版, 2016(4):184.
[責任編輯:李克柏]
2017-06-01
朱立強(1976.1),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計算課堂教學探討。
G622
B
1008-0333(2017)20-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