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然
(黑龍江財經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
□李麗然
(黑龍江財經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高校思政課是公共基礎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國家非常重視大學生思政教育,在“互聯網+”時代,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思政課進行教學改革,是高校發展需要,也是社會發展需要。本論文主要從“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政課改革的重大意義、“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路徑進行闡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希望為研究大學生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互聯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
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方法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技術保障,是高校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首先,思政課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形成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發揮互聯網資源的優勢,為思政教學改革提供技術保障。其次,互聯網技術在不斷發展與完善,“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思政課教學中,對教師是一種挑戰和機遇,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利用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為課堂創新提供了可能。最后,在思政課上借助于網絡平臺,教師能更加靈活的進行課程布置,借助網絡平臺進行作業發布等,對教學的拓展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傳統的思政課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學習,課堂效果不好。但在“互聯網+”背景下,借助于網絡技術,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改變了思政課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模式發生變化,在課上課下都可以進行學習,通過網絡平臺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預習,學生在課堂上有目的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思政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斷提升,這對思政課的教學改革順利完成起到保障作用。
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大學生思政課,現在高校思政課都在積極探索改革,改革就是一次革命,改變落后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提高課堂質量,讓大學生充分理解思政課的精髓,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能利用思政課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傳統思政課以教師講授為主,基本都是理論知識傳授,涉及案例教學很少,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發展變化,需要借助于現代科技手段,教學模式不斷在變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有效提高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促使學生能正確理解理論精髓。
首先,傳統的思政課教學重“集體”而輕“個體”,強調集體本身,忽視教學對象的差性,缺失了對學生個體發展需求的關切。其次,傳統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解決不了學生在思想方面的“疑難雜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為了課堂的“局外人”,并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課堂教學過程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同時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路徑的主要形式為以“五大理念”為引領,變革保守觀念,吸收借鑒互聯網思維;構建思政課網絡話語體系,運用互聯網平臺傳播正能量;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打造思政翻轉課堂,讓思政課“活”起來;整合思政課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
[1]劉新剛.從學術維度的視角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癥結與對策[J].北京教育(德育),2017(06).
[2]張暉.從教學實效性的視角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癥結與對策[J].北京教育(德育),2017(06).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117
1004-7026(2017)22-0150-01
G641
A
李麗然(1985.6-),籍貫:哈爾濱人,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單位:黑龍江財經學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