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洋
(吉林農業大學 吉林 長春 130118)
吉林省農業院校畢業生求職期望淺析
□高 洋
(吉林農業大學 吉林 長春 130118)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大學生就業不僅關系到社會穩定、家庭幸福,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為使畢業生能充分高質量就業,了解畢業生就業期望和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畢業生就業初期的求職意向,并通過分析為高校就業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和對策建議。
大學生就業;求職;期望
當今社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濟發展與日俱增,市場竟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趨突出。對于即將走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在就業環境不容樂觀和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的雙重壓力之下,如何明確努力的方向,找尋合適的崗位注定是個不小的挑戰。為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期望,更好的為畢業生服務,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通過調查發現,畢業生最理想的畢業去向是考取研究生(37.06%),究其原因分析有三,一是大學生剛剛畢業,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陌生的工作環境,未知的工作內容,復雜的人際交往,部分學生有暫時逃避就業的心理,而逃避就業最好的出路就是繼續深造;二是農業院校的招生歷來是受到社會的“歧視”,研究生招生更是如此,所以農業院校的研究生相對容易考?。蝗巧孓r行業的工作環境相對惡劣,工作內容可能過于艱苦,部分學生不愿意從事,所以想考取研究生拓寬就業出路。
其次是落實就業單位(32.28%)和考取機關事業單位(11.81%)。從歷年就業數據來看,落實就業單位始終是畢業生就業去向的主渠道,最終的比例往往能達到60%;畢業生想考取機關事業單位的比例有所減少,但熱情依然較高,社會上各類公務員考試考前培訓班、面試保過班等也依然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對于想選擇落實就業單位的學生來說,國有企業相對穩定的工作、優厚的工資待遇是大部分學生的優先選擇,占比34.99%;三資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良好的工作環境也吸引很多畢業生,占比15.41%;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民營企業也越來越多,并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得到大學生青睞,占比14.61%。
農業院校的涉農專業相對較多,畢業生想學以致用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占比最高,為20.73%;隨著“互聯網+”不斷地深入人們的生活,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選擇該行業的占10.81%;另外金融業(9.6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7.0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7.09%),教育產業(6.29%)等行業也是多數畢業生的選擇。
畢業生理想就業區域以東北地區為主,占42.08%,這與學校地處東北地區和國家振興東北戰略息息相關;另外期望到北部沿海地區(22.55%)和東部沿海地區(13.67%)工作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畢業生的就業期望是指導高校開展就業工作風向標。高校要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就業指導能力和水平,為學生拓展就業渠道,提供更加精準就業幫扶,為學生充分高質量就業保駕護航。
高校要堅持實施全程化、全員化、精準化的就業指導,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必、選修課程,將課程教學和企業實戰體驗充分融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和體驗。一是做好課程體系建設。完善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實踐環節,并利用慕課平臺,豐富課程內容和案例。二是做好師資隊伍建設。要提升學生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從輔導員、專業教師中選拔新教師豐富指導教師隊伍,不斷地進行內培外訓提升教育指導能力。
高校就業工作要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維護好原有優質單位資源,不斷拓展新的優質單位,要建立豐富的符合畢業生求職意愿的就業資源庫。堅持校院兩級市場開拓模式,充分發揮教師主力作用,學生輔助作用,校友支撐作用,要依據畢業生生源地域分布、就業地域流向分布、校招企業區域分布、畢業生就業意向等數據,有針對性的走訪開拓就業市場并開展深入合作洽談。
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服務理念,精準實施就業管理服務,促進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了解認同,切實增強供需雙方洽談的實效性,實現就業工作精準對接。利用現代信息手段,精準推送服務信息。通過大數據思維,打造“互聯網+就業”平臺,利用微信、手機APP、智慧就業平臺不斷創新精準服務模式。
1004-7026(2017)19-0034-01
G647.38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20
高洋,男,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