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嵐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校園貸”在高校存在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張 嵐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我國國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層面,很多家長在大學生培養的過程中都提倡:只要孩子需要就一定滿足的理念。也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花錢大手大腳、毫無顧忌。長期惡化循環就導致在家長難以滿足學生需求,或者學生自身想要得到高端產品的時候,出現了校園貸的情況。在這樣非理性判斷的情況下,校園貸混亂情況頻繁,這也對很多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家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文針對前一階段校園貸的亂象,就目前我國高校中校園貸存在的原因以及其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純凈校園金融環境,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校園貸;高校;原因;應對策略
“校園貸”主要指的就是,在大學階段學生通過自己的身份,利用自己的學生證、身份證等證件,進行小額度的貸款。這樣的貸款方式在為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我們的大學生理財意識不強,未意識到逾期利息壓力,借錢花的后果造成的利滾利等現象。為此發生了在校大學生因為不能按時還款,放款公司威脅,從而選擇了自殺,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的事件。因此有必要對校園貸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期找到合理的控制和解決對策,為凈化校園環境做出貢獻。
目前活躍在高校之間的網絡貸款平臺很多,主要包括P2P平臺、小額貸款平臺和一些民間借貸平臺等。為大學生的消費信貸提供了一定的便利。除此之外校園貸款利用網絡平臺和高校校園,根據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和學習生活環境需求,大量投入廣告宣傳,引起了學生對貸款的關注。根據筆者了解,手機APP上凡針對學生的游戲和公眾微信號,以及在校園中隨處可見的從學生宿舍到教學樓,甚至食堂都遍布校園貸的宣傳廣告比比皆是,這些都為大學生選擇的校園貸款提供了便利。
在社會中大學生屬于一個非常特殊的消費群體,由于年齡較小,正處于青春發展期,所以心理狀態也處于不穩定和不平衡的一個階段,這樣年齡的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和一般的群體有著不同的心理狀態。盲目消費、攀比消費和奢侈消費的情況遠遠高于社會中就業人群,這一點也導致大學生在正常生活過程中出現過度消費的現象。絕大多大學生屬于無收入群體,其主要的生活開支就來源于父母的支持,再加上我們的大學生普遍缺乏理財教育,導致學生消費信貸風險控制意識不強。一旦學生在想要購買奢侈品,而家長無法滿足的情況下,這種不合理的消費觀念就會促使大學生嘗試校園貸款,而首次成功之后,需要心理得到滿足,這種貸款行為則一發不可收拾。
近年來,在我國社會中由于校園貸款所造成的影響大學生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的事故經常發生,在2016年中旬爆出了校園貸款提出的條件是裸貸,也就是指女大學生想要通過網絡平臺貸款,只需要手持身份證拍裸照,或者視頻作為抵押,如果不能如期還款,這樣的照片和視頻就會流傳到網絡,甚至學生的家人和同學手中。在同一年轟動校園及各大社會輿論話題之一校園貸大案,起因事件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再就是有些校園貸款貸款到期后,如果學生不能夠按照規定的時間償還,貸款平臺則通過電話騷擾、短信轟炸和言語威脅等,通知貸款學生的父母,這也給父母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和經濟上的壓力。
目前校園貸為了擴大校園業務,還采用了學生代理層層提成的營銷模式。這種營銷模式不僅僅把大學生作為各類校園貸平臺的業務員,更把這一業務直接通過大學生間展開,讓大學生之間正常的同學室友關系,變成了金錢的借貸關系。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原本健康、和諧的學習生活,參雜了貸款與借貸的關系,就導致很多學生都難以把思維投入到正常的學業中,而是分心在貸款問題,甚至導致很多學生在中途荒廢了學業,嚴重影響校園學習正常秩序。
針對校園貸的亂象,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近日強調,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得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為了滿足學生金融消費的需要,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據悉,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年6月份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省市自治區教育管理部門,緊急通知所屬高校徹查校園貸情況,并對學生做好防范校園貸風險的教育,對存在的問題做好妥善的善后處理。具體應該做到:
當前形勢下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校園對貸款工作的引導情況,通過教學管理部門和學生處,加強大學生對貸款風險的防范意識的教育。普遍開設個人理財方面的必修課程。增強學生消費信貸風險意識。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良好的消費理念,并且合理規劃自己已有的財產。同時,校園也可以鼓勵大學生參與到業余的打工賺錢工作之中,讓學生嘗到自己動手賺錢的辛苦和幸福,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懂得父母的不容易。針對學生合理的消費需求,可以引入正規的商業銀行放款,滿足學生合理需求,避免非法校園貸的發生。
校園要想避免非法貸款的情況的出現,防患于未然,還是要摒棄傳統的思想的影響,即學生上大學之后就不需要家長的關注,學生完全可以自理。但是在校園貸這個問題上,需要學校能夠及時地與家庭溝通,學生管理部門和班主任要關心學生,關注學生日常的狀況,如果出現學習消極、愁容滿面的現象需要及時的詢問,如果是因為貸款自己還不上,就需要趕快聯系其家人,告知其學生的現狀,避免學生由于過大的壓力,做出錯誤的決定。平時班主任也需要及時的與學生家人進行溝通,把校園貸的現象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請求家長協助校園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正常的消費觀念,這樣也能夠合理有效地減少校園貸的產生和存在,為校園提供一方凈土。
加強P2P平臺、小額貸款平臺和一些民間借貸平臺針對校園貸款的監管,國家金融監管部門要制訂嚴格的監管制度,防范不良校園消費信貸發生。對針對校園發放的貸款項目嚴格審核,嚴把源頭控制關。
我國針對企業征信及成年人的征信體系正在建立且逐步完善。但是針對校園大學生的征信體系為一空白地。根據我國大中小學教育年齡分布,進入大學的學生正步入成年。依托完善的國家高校學籍管理體系,建立大學生征信體系。在校園內做好宣傳,讓大學生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堵住不良校園貸的漏洞。
[1]李海媚.“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校園貸”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探究——基于高校管理的視角[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5):22-26.
[2]胡林娜.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校園貸”的調查與思考——以溫州高校大學生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7,(05):30-33.
[3]丁晨,呂萍.獨立學院“校園貸”的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以阜陽師范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08):75-77.
1004-7026(2017)19-0134-02
F832.479;G649.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85
張嵐,女,漢族,浙江省鄞州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貨幣銀行學。目前在教務處從事教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