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佩賢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 海門 226100)
“動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董佩賢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 海門 226100)
物理學科的實踐性十分突出,要想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識,就必須提供給學生足夠多的操作機會,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習慣和能力.
初中物理;動手動腦;實踐研究
在當前階段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習題的練習占據了很大的比重,這就導致物理教學給學生們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甚至有些同學會出現聽見物理就“變臉”的態度,因此,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師應該想辦法轉變學生們對于物理學科的學習態度,從在“霧里”學習變為在科學世界中“悟理”,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們動手參與進來,親身經歷物理學科的探索,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在初中物理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有許多定理都是教師們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們自行消化,但是學生們在初步接觸這個知識點時并不能理解、牢記,因此教師們可以采取讓學生們自己通過實驗驗證課本中的定理的方法,強化學生們的記憶,讓學生們在運用這一知識點解題時更加熟練,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例如,在講解一個磁體摔成兩段,則一段磁體有幾個磁極,一方面可以從磁體的內部結構進行講解,還是有兩個磁極,另一方面可以從實驗出發,讓學生根據概念想辦法自己動手做實驗,用斷了的磁體去吸引大頭針,兩端吸的最多,說明該處磁性最強為磁極,說明斷了還是有兩個磁極,由此還可解釋這一現象,將一根鐵釘吸在一根磁體的磁極處,將另一根磁體的異名磁極去接觸該磁極,會發現鐵釘掉下來了,說明該處磁性很弱,類似于磁體的中間部位,而先前能吸引鐵釘說明磁性很強,反過來說明斷了的磁體還是存在兩個磁極.在進行力學的分析時,教師們也可以采取這種方法.
不論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學生們動手實踐的實驗課中,教師們都要靈活教學,盡量避免出現全班同學都聽教師的,整個課堂處于教師滿堂灌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盡量把學習的舞臺讓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充分展現自我,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體驗機會,教師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積極鼓勵,大膽進行假設,用于創新、開拓新思路.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要維護學生們操作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對于一些出現操作問題的同學,要在一旁耐心指導,對于創新型的操作行為,教師們要給予肯定,讓學生們收獲成就感,敢于創新,將實驗氛圍向積極輕松的方向發展,以此提高學生們的操作積極性,提供更多的實驗機會.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可以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充分展現出自己的動手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教學關注重點往往只限于較少數的“優等生”,對于那些學習速度較慢,接受程度較弱的同學們沒有太多關注,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增加大班級內學生們的差距,讓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掌握更全面、更到位的知識,讓成績較弱的學生們慢慢失去積極參加的動力,逐漸喪失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該以全體學生為教學對象,讓學生們都無負擔的進行物理新知識的學習,更加積極地主動地加融入物理課堂氛圍中.教師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做到因材施教,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教師們應該積極提問,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列出自己的觀點,談談自己對于某個問題的思考,或是講講做實驗過程中的操作步驟,這樣能夠充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參與程度,同時教師們也能夠知曉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苦難部分,從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總之,物理學科的實踐性較其他學科來說十分突出,教師們要想讓學生們更加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識,就必須提供給學生們足夠多的動手操作機會,鼓勵學生們嘗試,收獲成就感,慢慢形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讓物理學科的學習變成一項有趣的探索旅行.
[1]成學兵. 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初探[J]. 學苑教育,2017,(13):94.
[責任編輯:閆久毅]
G632
A
1008-0333(2017)29-0067-01
2017-07-01
董佩賢(1975-),女,江蘇省海門市人,本科,中學一級,從事初中物理學科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