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 LETTERS
承受孩子第一次明確的掙脫
一只躺在廣場上的豆莢突然啪地一聲炸開了,幾只圓滾滾的豆子跳了出來。可是,豆子們在掙脫豆莢的束縛時發生了什么?每一個孩子,就如豆子,在脫離開豆莢之際,與豆莢都有過第一次碰撞。
元旦那天,接了放晚課的女兒去就餐。等菜的過程中,女兒在玩先生的手機,菜上來了,她還在玩,我勸了幾句,可是一心在動畫片里的女兒只是答應,并沒動筷。為了引起她的興趣,我舀了一小勺脊骨湯給她喝,她喝了一口,沒什么反應,我就又舀了一勺,這次女兒在勺子送到嘴邊時,把頭扭到了一邊。
我把勺里的湯自己喝掉,突然發起呆來,因為在那一刻我猛然意識到,女兒已經開始表達自己,學會拒絕我所認為的善意。她有自己的感受并開始有勇氣表達,這是一件好事,她不是幾歲的小孩子,早就可以超出本能來思考問題。這種拒絕和她小時候邊跑邊吃有時扭頭拒絕是完全兩碼事,那時是本能,現在是表達感受。她不再全盤接受我的意見或做法。
過一會兒,女兒主動親了我,撒嬌說,媽咪,生氣了?我笑了,怎么會?但我相信自己的笑是有些勉強,因為內心起著波瀾,既高興又失落,女兒不但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還會為自己的行為有一套斡旋的章法了。這種感覺是不是就像空空如也的豆莢看著得意洋洋的豆子?
我有一個朋友,她說孩子大學第一個暑假回來給她印象最深的是開始“有脾氣”了,或者說開始顯露個性。以前朋友請客,只要不是特殊場合,就會帶著孩子去,喊一聲就行。現在不是說帶就能帶出去了,孩子認為自己不想去的,就會拒絕。有時不想出來,就整天在房間里彈吉他。我說,你是不是感覺心里有點不是滋味,她笑著點點頭,可不是嗎。這就是母親的矛盾:希望孩子成長,卻又害怕那種必將到來的兩個成熟的人之間的疏離。
小時候孩子軟綿綿的小身體依賴在懷里的那種溫馨、那種母愛回蕩胸間的幸福感還依稀心間,如今,孩子“翅膀”硬了,掙脫懷抱,要尋找自己的天空了。一場好戲開場,自己卻該退到幕后了,既自豪,又心酸。
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智的母親會微笑著,目送,就像龍應臺說的那樣,小時看他背著書包,長大了送他出國,一次次的背影,一次次的目送,在這一次次的背影目送中,孩子成了一個可以和你無論在思想還是行為上平起平坐、相提并論的人。可以說,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節點,都有母親糾結的失落和自豪的愉悅。
可是也有并不明智的母親,生拉硬拽,涕淚漣漣,令孩子無所適從。一邊是廣闊的天地、心靈的曠野,一邊是母親的眼淚、團團的包裹。幾次努力無果后,許多孩子在失望與無奈中,沒了碰撞的勇氣,選擇放棄,就如鄉人所說的癟豆莢,豆子因為豆莢的束縛發育不完滿,而沒有能力跳出豆莢爭取自己真正的人生。
母愛有時不光是付出,還有放棄,還有承受,承受孩子第一次明確的掙脫,放棄無空間的束縛、無理智的愛。
遼寧鐵嶺 陳柏清
重要啟事:
原創是我們的追求,優秀作者是我們的渴求。也許我們使用了您的作品,因各種原因一時無法與您取得聯系,請您撥冗與我們聯系,以便致以稿酬。
讀者信箱:
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將您關于教育的每一點想法發送至the_ educator@126.com。
讀者QQ群:12779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