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云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高級中學,江蘇 蘇州 215100)
融入人文底蘊教育突顯物理核心素養
張亞云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高級中學,江蘇 蘇州 215100)
物理學本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其中蘊涵了大量人文底蘊教育因素,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愛國熱情,促進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思維方式,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人文底蘊;高中物理教學;物理核心素養
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過于重視物理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人文底蘊的培養.作為物理教師, 須順應時代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底蘊教育資源,在物理教學中注重滲透思想、文化、意志與素質等方面的人文底蘊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遠大的理想和勇于為科學奉獻的精神.
物理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其根源是生活現象,是一門地地道道的生活科學.例如:在同一十字路口等待的裝滿貨物的大卡車和一輛小轎車,當信號燈變成綠燈時,兩車同時開始啟動,但小轎車啟動得比較快,這一現象對慣性及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概念物理意義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當后面的車輛與前面的車輛之間的距離縮小時,駕駛員會立即開始踩一點剎車;當乘客發現自己要乘的大巴剛出發不久,并考慮到路途有幾個站點會停車帶客,便會搭乘一輛摩托車去追趕那輛大巴……這些生活經驗,給學生分析運動學中的追擊問題都提供了強有力的知識背景.
我國著名教育家、化學家傅鷹教授曾多次講過:“一門科學的歷史是那門科學最寶貴的一部分.科學只能給我們知識,而歷史卻能給我們智慧.”物理學是在前人的發現、探索、積累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是在人類與自然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產生的自然科學,因此,物理學史也就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歷史,其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物理學思想及物理研究方法對人類的思想及世界的進步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因此,物理學史是融入人文底蘊教育、突顯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資源.例如:受到奧斯特發現電流周圍存在磁場這一事實的啟發,法拉第堅信利用磁場一定能產生電流,憑著這堅定的信念,法拉第用了十多年時間,經過無數次失敗,終于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通過這一事實,可以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及甘心為科學奉獻的精神.史,不僅讓學生懂得了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知識建立的來龍去脈,更能培養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追求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嚴謹的科學作風,從而挖掘人文底蘊教育的的內涵.
人的思想和行為源于人的認知,審美能力是認知水平高低的標志.正如席勒所說:“若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徑是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人們對自然界中各現象、物質的轉變等做出的規律總結.許多自然現象是錯綜復雜、表面上是雜亂無章的,但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就會發現它們都遵循有序的規律,而且這些規律是簡單的、是和諧統一的.例如,關于光的本性的認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存在很大的爭論,以惠更斯為代表的認為光具有波動性,以牛頓為代表的認為光具有粒子性.波動說和粒子說均能解釋一些事情,但又都具有局限性.后來,1800年,托馬斯·楊發現了光的干涉現象,說明光具有波動性,但光電效應的發現又說明光具有粒子性.歷經三百多年的爭論,最終達到了共識——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這將原本對立的波動說和粒子說統一起來,體現了物理規律的和諧統一.其實,這樣的例子,物理學中隨處可見:牛頓運動定律把地上和天上的力學統一起來;麥克斯韋方程組把電、磁、光統一起來,并提出了電磁場理論,把電和磁的物理規律與光的物理規律統一起來,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偉大的發現;質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動量守恒定律也是物質世界和諧統一的體現…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現狀,讓學生主宰物理課堂,充分利用物理學中的人文底蘊功能 ,引導學生在琳瑯滿目的物理學宮中發現美、感悟美,領略物理科學的和諧統一,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實現人文底蘊教育,突顯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任何一個規律的發現,都要經歷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有的物理學家為了一個物理規律需要艱苦奮斗幾十年,甚至為之付出了生命,也有的物理規律需要幾代人去探索、研究.例如,法拉第為了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法拉第從不放棄,他堅信電與磁有著密切的聯系,決不是相互孤立的,他憑著堅忍不拔不的毅力,頑強拼搏了十多年,反復研究,終于在1831年找到了答案,開創了人類歷史的電氣化新時代.為了確定α粒子轟擊氮核的核反應打出的質子來源何處,布拉凱特不嫌工作煩瑣,耐心地分析拍攝的兩萬多張云室照片,終于從四十多萬條α粒子的徑跡中,發現有八條發生了分叉,從而確定了質子是α粒子打進氮核后形成新的復核放出的……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從物理學科的特點出發,利用各種資源創造條件,讓學生重溫各個物理規律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明白,在科學之路上從沒有寬闊大道,要敢于向困難挑戰,從而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突出人文底蘊教育的精髓.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入人文底蘊教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物理學科各個領域及思維方法的研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提升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增強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追求實事求是、崇尚科學的人文精神,從而可以有效突顯物理核心素養.
[1]陳紅利.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職物理教學策略與案例分析[J].物理通報,2016(11).
[責任編輯:閆久毅]
G632
A
1008-0333(2017)30-0045-02
2017-07-01
張亞云(1974.12-),女,江蘇省如東縣,中學高級,教育碩士,從事中學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