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近代早期英國村莊荒廢原因探析

2017-04-14 10:13:35
關鍵詞:英國

(河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近代早期英國村莊荒廢原因探析

吉 喆

(河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英國的村莊荒廢現象由來已久,早在中世紀晚期就已開始出現,到了近代早期尤為引人注目。近代早期的村莊荒廢現象有其鮮明的特點:村莊雖然荒廢了,但農業產量以及農業勞動生產率卻有了顯著提高。究其根本,近代早期的村莊荒廢現象是土地產權變革的結果,引發了新型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農場形成,使原來的村莊聚落形態發生了改變,促進了英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

英國;村莊荒廢;圈地運動;土地產權;資本主義農場

20世紀中葉,貝雷斯福德《消失的村莊》[1]一書問世,使近代早期英國的村莊荒廢現象首次進入歷史研究者的視野。在他之后,克里奇、布蘭查德和戴爾等學者也開始對村莊荒廢現象進行進一步的研究[2-4]。相比國外學界,國內學界雖然自改革開放以來有關英國史的研究成果不斷增多,但尚未以“村莊荒廢”為切入點研究近代早期英國社會經濟及土地產權制度變遷。因此,對英國村莊荒廢問題進行研究,具有相當大的研究空間。本文通過描述近代早期英國村莊荒廢的表現,探究村莊荒廢的原因及其對英國農業的影響,希望能夠為研究近代早期英國社會經濟以及土地產權制度變遷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一 村莊荒廢的表現

早在中世紀晚期,英國就已開始出現村莊荒廢現象[4]31。到了近代早期,村莊荒廢現象尤為引人注目,當時就出現了許多關于村莊荒廢的記載。這些記載主要有三個來源:第一是15世紀末沃里克郡牧師約翰·勞斯對當時荒廢村莊的調查記錄;第二是16世紀流行的文學作品以及流傳的民謠和抱怨;第三是英國政府官方公布的圈地調查報告。這些記載詳細記錄了近代早期村莊荒廢的表現,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最早關于村莊荒廢的記載來自于沃里克郡一位名叫約翰·勞斯的牧師,他在15世紀80年代調查了沃里克郡荒廢的村莊,列出了60個荒廢的村莊名單[1]413。他把當時沃里克郡各村莊的情況與百戶區案卷中記載的內容進行對比,發現斯頓利村在百戶區案卷中記載的有19塊土地,但現在只剩下一所房屋;芬海姆村以前有12塊土地,現在僅剩下4、5塊;克萊費爾德村以前有12塊土地,現在僅有一個農場;最嚴重的是柴斯特頓村,該村在百戶區案卷記載中有79戶家庭,但現在僅剩3戶;此外,尤普頓村已經成為完全荒廢的村莊,巴徹斯頓村也已經什么都不剩[5]159-160。

在16世紀流行的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關于村莊荒廢現象的描述,其中一些名人作品具有相當影響力,最著名的就是托馬斯·莫爾和休·拉提默。托馬斯·莫爾描繪了圈地運動所造成的村莊荒廢現象:“貴族豪紳把每寸土都圍起來做牧場,房屋和城鎮給毀掉了,只留下教堂當作羊欄。”[6]20休·拉提默作為伍斯特主教,在他為國王愛德華六世所作的一次布道中描述了當時出現的村莊荒廢現象:“從前很多家庭居住的地方,現在只剩下牧羊人和他的狗?!盵7]94除了流行的文學作品之外,當時廣為流傳的一些民謠和抱怨也反映了村莊荒廢的情況。例如,英格蘭多地都在流傳這樣一首民謠:“公地被圈占,村莊被荒廢,教堂變羊圈,窮人在哭泣,這就是現在……”[8]89此外,在16世紀的英格蘭,經常聽到人們發出這樣的抱怨:“城鎮和房屋被摧毀,教堂被推倒,人口不斷減少,到處是一片荒蕪的景象……”[9]39

16、17世紀,英國政府的圈地調查報告也記載了當時的村莊荒廢情況。根據1517年涉及英格蘭24個郡的圈地調查報告,圈地涉及1,096個村莊,共有1,745座農舍被毀,6,931名農民無家可歸;1607年,圈地委員會對沃里克、萊斯特、北安普敦、白金漢、貝德福德和亨廷頓這六個圈地程度較為嚴重的郡進行調查,結論是圈地涉及393個村莊,共有966座農舍被毀,2,232名農民無家可歸,而在這六個郡中,萊斯特、沃里克和北安普敦的村莊荒廢情況最為嚴重[10]581。在1578至1607年間,萊斯特郡至少有195座房屋被摧毀,沃里克郡至少113所房屋被摧毀,北安普敦郡118個教區中的358所房屋被毀[11]136。正是因為這一時期村莊荒廢現象越來越嚴重,1597年,伊麗莎白一世頒布了一條關于重建廢棄農舍的法令:“廢棄七年以上的農舍,其中一半必須重建,在過去的七年中被廢棄的農舍必須在原址重建?!盵12]891-893該法令的目的在于重建農舍、制止村莊荒廢,由此可見當時村莊荒廢的嚴重程度。

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近代早期英國的村莊荒廢程度已經相當嚴重,引發了民間和政府的關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近代早期英國出現如此嚴重的村莊荒廢現象呢?

二 村莊荒廢的原因

中世紀晚期,由于受到黑死病的影響,英國人口持續減少,在14世紀中葉至15世紀中葉的這段時間,大多數村莊都減少了一半人口。與此同時,由于領主的控制權減弱,人口的地理流動趨勢加強,導致了村莊的自然荒廢[4]31。近代早期英國村莊荒廢的原因不同于中世紀,需要從英國土地產權制度的變遷中來探究。

中世紀,英格蘭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保有制與敞田制的結合。自1066年諾曼征服后,英格蘭開始實行封建土地保有制。封建土地保有制是指土地的持有人以向其領主提供特定的勞役或服務為代價而持有領主土地的制度[13]37。根據封建土地保有制,全英格蘭的土地最終都是向國王領有的,國王是全國土地名義上的所有者。土地保有人從上級領主那里保有土地,而他又可以另外設定的條件把該土地再轉封給另一個人,并且還可依次轉封下去,三、四級階梯是常見現象。土地如此層層封受,導致幾個不同的人持有同一塊土地,一塊土地上凝固了多種權利與義務,多重所有權混合在同一塊土地上。諾曼人在實行封建土地保有制的同時,以敞田制作為農業的生產和組織方式。敞田制要求整個村莊的土地實行統一的耕作與休耕,對每塊土地的用途予以限制,哪塊地耕種,哪塊地休耕,播種什么作物,什么時候播種,村民大會都作了具體的安排,個體農民必須按照計劃行事。此外,敞田制還造成土地的個人占有權和公共使用權混合。一方面,在開始耕種直到收獲的這段時間內,耕地上的條田是個人所有的,條田上收獲的農作物也歸個人所有;另一方面,在收獲之后和耕種之前的這段時間內,條田作為放牧地區是公共所有的,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共同體的其他成員在他的條田上放牧。也就是說,雖然村民擁有對條田的實際占有權,但使用權卻是公共的,村民的占有權與使用權是分離的[14]34。這種情況下,敞田制不僅限制了個體農民使用土地的自由,而且導致個體農民的土地產權歸屬模糊。由此可見,英國中世紀土地產權是一種混合產權,土地的實際占有者對他所占有的土地并不享有排他性的權利。

隨著近代早期圈地運動的興起,對中世紀的混合土地產權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圈地在自然意義上是指用籬笆封閉一塊土地,在法律意義上是指消除土地上的公共權利并把這塊土地轉變為單獨占有的地產[15]1。圈地是土地產權制度的變革,圈地后個人能夠排他的占有和使用土地,土地產權也因此得到了明晰的界定。明晰的土地產權是新型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農場興起的安全保障,能夠充分調動農場主的生產積極性,使其行為的收益或收益預期與其努力程度一致。在土地產權明晰的保障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采用資本主義農場制經營方式。16世紀,資本主義農場制經營方式在英國農業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據托尼的統計,16世紀,英國16個莊園中,有11個莊園的耕地一半以上是農場制經營,有8個莊園70%以上的土地屬于農場制經營,以資本主義農場制方式經營的平均占58%[16]259。

除了引發土地產權變革之外,圈地還促使傳統的村莊改變了原有的聚落形態。圈地之前,教堂、領主的莊園房屋以及佃農的農舍是村莊的主要建筑,農民的房子都是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每一所房子都被夾在鄰居們的房子中間[17]53。圈地之后,傳統的村莊聚落形態發生了變化。一些村莊的教堂被毀。例如,沃里克郡鄉紳亨利·史密斯因圈地毀壞了教堂,使教徒無法再在教堂中進行神圣的祈禱,荒廢的教堂成為了牛羊在風雨天氣的庇護所,教堂院落成了平時圈養牛羊的地方[1]64。此外,原來的佃農農舍大多被拆毀。例如,約克郡的伊斯特本村自古以來就由許多農舍組成,17世紀上半葉,一個名叫約翰·赫倫的鄉紳摧毀了該村所有房屋,并把這片土地全部變成草地[1]326。又如,沃里克郡斯特頓莊園1494年共有12所房屋和4個茅舍,鄉紳亨利·史密斯把這些房屋全部推倒,并把村莊土地全部變為飼養牲畜的牧場[1]64。圈地者在這些被毀壞的教堂和農舍原址上建立了資本主義農場,以北安普敦郡為例,弗斯利百戶區、沃特福德百戶區、格林諾頓百戶區以及卡農阿什比百戶區的四個大農場正是荒廢的村莊所在地[18]50。

由此可見,近代早期英國村莊荒廢現象是由土地產權變革造成的,引發了新型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農場出現,把原來集中擁擠的村莊變成了分散的農場。因此,所謂的村莊荒廢,實際上是村莊聚落形態的改變。

三 村莊荒廢對英國農業的影響

近代早期的村莊荒廢現象對英國農業帶來了巨大影響。在村莊荒廢的同時,幾種主要農作物的單位畝產量、勞動生產率以及羊只數量、羊毛和羊毛制成品等農業指標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比中世紀晚期得到了顯著提高。下面筆者將對這些農業指標進行具體考察。

自20世紀初開始,國外學界對中世紀以來英國農作物的單位畝產量以及勞動生產率的研究層出不窮。1923年,米爾頓·懷特列對12至19世紀英國小麥畝產量作了估算,根據他的統計,13世紀小麥畝產量為5.25蒲式耳,14世紀為6.75蒲式耳;此外,他還根據1922年農業部年鑒中關于1909-1913年數據的平均值、圣彼得堡國際數據大會中統計的英國1873年畝產量、詹姆斯·凱爾德統計的1850年和1868年英國小麥畝產量以及阿瑟·揚統計的1770年英國小麥畝產量,推算出1650年英國小麥畝產量為12蒲式耳[19]322。根據懷特列的估算,英國小麥畝產量在17世紀中葉比14世紀有了顯著提高。

1935年,班納特在《英國七個世紀的小麥畝產量》一文中用計量方法統計了英國從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早期七個世紀中英國小麥畝產量的變化:1200年小麥畝產量平均約為8蒲式耳,1450年約為8.5蒲式耳,在兩個半世紀中平均畝產量增長0.5蒲式耳;自1450年至1500年,畝產量在50年內增至9蒲式耳;到了1650年,平均畝產量為11蒲式耳[20]。由此可見,在1450年后的兩個世紀中,小麥畝產量增長2.5蒲式耳。以1200年至1450年間的增長幅度與1450年至1650年間的增長幅度相比,后者增長幅度要遠遠大于前者。由此可知,近代早期英國小麥畝產量有了明顯提高。

20世紀中葉,巴斯對中世紀一直到近代早期西歐國家的農作物產量進行了研究,并對13至17世紀小麥、裸麥、燕麥和大麥這四種農作物種子與產量之間的“收獲比例”作了詳細的計算。這四種農作物是英國最基本的農作物,對它們的研究數據可以代表英國整個農業種植業的數據。根據他的研究,英國在1200年至1249年間,這四種農作物的平均“收獲比例”分別為1:3.7;在1250至1499年間,這一比例為1:4.7;到了1500年至1699年間,這一比例已達到1:7[21]78。巴斯的研究表明,在13至15世紀期間,英國農作物畝產量處于平穩增長狀態,到了16和17世紀,農作物畝產量迅速提高。

在巴斯之后,馬克·歐弗頓也對小麥、裸麥、大麥和燕麥這四種農作物的畝產量進行過研究。根據他的統計,在1300至1380年間,這四種農作物產量均出現了負增長;在1380至1600年間,除了大麥之外,其余三種農作物畝產量都比1380年有了提高,其中,小麥畝產量從10.5蒲式耳增長至11.7蒲式耳,裸麥畝產量從9.7蒲式耳增長至11.0蒲式耳,燕麥畝產量從11.4蒲式耳增長至15.4蒲式耳[22]40。

除了上述四位學者的研究之外,還有一些學者對16世紀英國農作物畝產量進行過研究。德馬達萊娜根據巴斯的研究,估算出16世紀前半葉英國和荷蘭小麥平均“收獲比例”是1:8.7[23]297??死锏绿匾矊τ?6世紀農作物種子與產量之間的“收獲比例”做了研究,認為英國在1500至1549年、1550至1599年的“收獲比例”分別為1:7.4 和1:7.3[24]22。按1英畝需2.4蒲式耳種子常規計算[25],根據巴斯統計的1500年至1699年間“收獲比例”為1:7,得出每英畝產16.8蒲式耳。德馬達萊娜和克里德特所估算的“收獲比例”要高于巴斯,因此,畝產量也要高于巴斯。此外,艾倫以16世紀遺產清單為依據,估算出1575至1599年間牛津郡小麥畝產量為15.0蒲式耳[26]123;波梁斯基認為16世紀最高畝產達35.4蒲式耳,每英畝16蒲式耳還是比較普遍的常量[27]46;富塞爾也認為,到16世紀晚期,英格蘭小麥平均畝產大概可達16蒲式耳[28]94。

以上幾組關于英國近代早期農作物畝產量的數據表明,在16、17世紀,英國農作物畝產量有了顯著提高,其增長速度超過了中世紀以來的緩慢增長階段。在畝產量提高的同時,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否也在提高呢?

勞動生產率,即勞動者的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效率。勞動生產率通常是用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計算的。由于中世紀的農業生產基本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家庭人口數量又大抵相等,有較強的可比性,因此我們擬取值單位勞動生產率,也就是說,這里所謂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就是指一個典型的農戶在一年內生產出多少農產品[29]45。據侯建新教授統計,13-14世紀,英國一般農戶持有地的實際耕種面積約10英畝,單位畝產量約為10.3蒲式耳,這一時期英國一般農戶的勞動生產率為10.3蒲式耳×10英畝=103蒲式耳;到了16世紀,盡管存在著或高或低的數據,每英畝產16蒲式耳還是一個較為適中的估算,這一時期一般農戶持有地的實際耕種面積約15英畝,因此,勞動生產率為16蒲式耳×15英畝=240蒲式耳,比13-14世紀大約提高1倍以上[29]57-58。

糧食作物的耕種并不是英國農業生產的全部,英國還是傳統的畜牧業大國。英格蘭位于北緯50-55度,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潮濕,有大量空曠的白堊地,適宜牧草生長[29]60。因此,養羊業在英格蘭歷史悠久。從13世紀末期起,養羊業達到了中世紀早期所不曾有過的發展程度[30]249。在以后的幾個世紀里,養羊業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這一點可以從英國羊只數目的增長得到證明。侯建新教授在波斯坦研究的基礎上對13世紀末平均每戶存欄量進行了估算,認為13世紀末綿羊總數為1650-1980萬只[29]63;1300年不列顛人口為300-366萬,以農村人占93%,并以每戶4.5口計,可得知13世紀末平均每戶存欄為22-26只[29]63。至于15、16世紀農戶養羊的存欄情況,托尼的抽樣統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托尼對15世紀英格蘭南部農耕地區的佃農的養羊數量作了抽樣統計,其結論是英格蘭南部6個莊園112戶佃農共養羊7440只,平均每戶養羊66.5只[16]113。由此可見,15、16世紀平均每農戶存欄量比13世紀末有了較大增長。除此之外,英國歷史學家查特斯曾對15至17世紀英國全國的羊只數目作過統計,他認為17世紀末的羊只數目比14世紀初增加了3倍多[31]。查特斯的研究再次印證了近代早期英國羊只數目的增長。

除了羊只數目之外,羊毛及羊毛制品的產量也反映了英國養羊業的發展狀況。英國向來出產高質量羊毛[32]170,再加上羊毛比較輕便、運輸開支較小[33]613,使英國成為一個重要的羊毛出口國。根據波斯坦的研究,14世紀中期,英格蘭每年向國外輸出30,000多袋羊毛,呢絨出口4,423匹;到了1392至1395年間,呢絨產量平均每年43,000匹,與此同時,羊毛出口降為平均每年19,000袋;到了15世紀中期,呢絨出口增加到平均每年約54,000匹,羊毛出口減少到8,000袋,此時英格蘭已由一個羊毛出口國轉變為呢絨出口國;到了亨利八世早期,呢絨出口達到84,000匹,到他的統治末期突破了120,000匹[34]565-566。此外,鮑頓的研究也證明了16世紀呢絨出口量的增加,16世紀從倫敦出口的短毛呢絨數量逐年上升,1500至1502年間從倫敦出口的短毛呢絨數量為49,214匹,到了1550年出口數量多達132,767匹,由于1551年英國政府提高了外匯率,呢絨出口量自16世紀60年代起在波折中不斷增長,到1606年出口量達到126,022匹[35]117。

從羊只數目、羊毛以及羊毛制品的產量可以看出,近代早期英國農業生產領域內畜牧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農產品產量的提高,帶動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諾斯等所說的現代意義上的增長,實際上就是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在工業革命前主要是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增長[36]45。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使英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人均產量的增長,被諾斯稱為“真正的增長”[37]1。在1500至1700年的兩百年時間里,英國人口、GDP和人均GDP都實現了增長。根據安格斯·麥迪森的統計,1500年英國的GDP為28.15億國際元,1600年GDP為60.07億國際元,1700年GDP為107.09億國際元;此外,英國人口在1500年為394.2萬,1600年為617萬,1700年為856.5萬;由此可以算出英國人均GDP在1500年為714國際元,1600年增至974國際元,1700年時已達到1250國際元[38]244。這是史無前例的事情。英國第一次能夠持續向不斷增長的人口提供不斷攀升的生活水準,使英國突破了“馬爾薩斯人口陷阱”,不僅為養活日益膨脹的城市人口提供了保障,而且釋放了更多的勞動力從事工業生產。由此可見,英國近代早期的村莊荒廢,不但沒有造成農業的蕭條,反而促進了農業的進步,為日后英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所謂的村莊荒廢,其實質是把原來集中擁擠的村莊變成了資本主義農場,使村莊的聚落形態發生了改變。英國近代早期的村莊荒廢現象是由土地產權變革造成的,引發了新型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農場的出現。資本主義農場是一種“有效率的經濟組織”[37]1,它的出現為英國農業從封建小生產向資本主義大規模經營的過渡提供了有利條件,促進了英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

[1]BERESFORD M W.TheLostVillagesofEngland[M]. London: the Lutterworth Press, 1998.

[2]KERRIDGE E.AgrarianProblemintheSixteenthCenturyandAfter[M]. London: Routledge, 1969.

[3]BLANCHARD I. Population Change, Enclosure, and the Early Tudor Economy[J].TheEconomicHistoryReview, 1970,(3).

[4]DYER C. Deserted Medieval Villages in the West Midlands[J].TheEconomicHistoryReview, 1982,(1).

[5]PAGE W, DOUBLEDAY H A.TheVictoriaHistoryoftheCountyofWarwick,Vol.2[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4.

[6]托馬斯·莫爾.烏托邦[M].戴鎦齡,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7]WATKINS J.TheSermonsandlifeofHughLatimer,Vol.1[M]. London: Aylott and Son & Paternoster Row, 1824.

[8]CURTLER W H R.TheEnclosureandRedistributionofOurLand[M].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920.

[9]JOHNSON A H.TheDisappearanceoftheSmallLandowner[M].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909.

[10]GAY E F. Inclosures in England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 1903,(4).

[11]MARTIN J E.FeudalismtoCapitalism,PeasantandLandlordinEnglishAgrarianDevelopment[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1983.

[12]TheStatutesoftheRealm,Vol.4[R].Buffalo: William S. Hein & Co., INC, 1993.

[13]高富平,吳一鳴.英美不動產法:兼與大陸法比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14]趙文洪.私人財產權利體系的發展:西方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的起源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15]ROGER J P, KAIN J C, OLIVER R R .TheEnclosureMapsofEnglandandWales1595-1918[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6]TAWNEY R H.TheAgrarianProblemintheSixteenthCentury[M]. New York: Burt Franklin, 1912.

[17]克里斯托弗·戴爾.轉型的時代:中世紀晚期英國的經濟與社會[M].莫玉梅,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18]MARTIN J E. Sheep and Enclosure in Sixteenth-Century Northamptonshire[J].TheAgriculturalHistoryReview, 1988,(1).

[19]WHITNEY M. The Yield of Wheat in England during Seven Centuries[J].Science, 1923,(1504).

[20]BENETT M K. British Wheat Yield Per Acre for Seven Centuries[J].EconomicHistoryReview, 1935. 轉引自:吳于厪.歷史上農耕世界對工業世界的孕育[J].世界歷史,1987,(2).

[21]CIPOLLA C M.BeforetheIndustrialRevolution,EuropeanSocietyandEconomy, 1000-1700[M]. Newyork, 1976.

[22]OVERTON M and BRUCE M S. Campbell,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English agriculture 1086-1871[J].HistoireetMesure, 1996,XI-3/4.

[23]卡洛·M.奇波拉.歐洲經濟史:第2卷[M].貝昱,張菁,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24]KRIEDTE P.Peasants,LandlordsandMerchantCapitalists:EuropeandtheWorldEconomy, 1500-1800[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5]侯建新.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業生產與消費再評析[J].世界歷史,2006,(4).

[26]ALLEN R C. Inferring Yields from Probate Inventories[J].TheJournalofEconomicHistory, 1988,(1).

[27]波梁斯基.外國經濟史:資本主義時代[M].郭吳新,等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58.

[28]FUSSELL G E.FarmingTechniquefromPrehistorictoModernTimes[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66.

[29]侯建新.現代化第一基石[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30]波梁斯基.外國經濟史:封建主義時代[M].郭吳新,等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58.

[31]畢道村.英國農業近代化的主要動因[J].歷史研究,1994,(5).

[32]PALLISER D M.TheAgeofElizabeth:EnglandundertheLaterTudors1547-1603[M]. London: Longman, 1983.

[33]THIRSK J.TheAgrarianHistoryofEnglandandWalesVol.IV. 1500-1640[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34]波斯坦.劍橋歐洲經濟史:第二卷[M].鐘和,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5]BOWDEN P J. Movements in Wool Prices, 1490-1610[J].BulletinofEconomicResearch, 1952,4(2).

[36]侯建新.社會轉型時期的西歐與中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7]道格拉斯·諾斯,羅伯斯·托馬斯.西方世界的興起[M].厲以平,蔡磊,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38]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M].伍曉鷹,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凌興珍]

TheDesolationofVillagesinEnglandduringtheEarlyModernPeriod

JI Zhe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China)

First appearing in as early as the late middle ages, the desolation of villages in England has been a long time. The desolation of villages in England during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was especially striking. It has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 villages had been desolated but the agricultural yield and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all, the desolation of villages in England during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was caused by the reformation of the land property rights, which gave ris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i.e., the capitalist farm. The formation of the capitalist farm made the original village settlement shape changed and promoted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of England.

England; village desolation; enclosure movement; land property rights; capitalist farm

2015-12-05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4年度一般項目“議會圈地與農民土地權利”(14BSS027)、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6年度青年項目“英國圈地運動與土地產權變革”(2016-QN-070)產出成果,并獲河南師范大學博士科研項目啟動基金資助。

吉喆(1986—),女,河南開封人,歷史學博士,河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國史研究。

K561.4

:A

:1000-5315(2017)05-0155-06

猜你喜歡
英國
英國的環保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國圣誕節
英國“脫歐”的經濟賬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
環球時報(2012-03-24)2012-03-24 14:15:07
Beaven’s Britain 繽紛英國
最受歡迎英國搖滾樂隊
音像世界(2005年8期)2005-04-29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欧美精品成人| 老色鬼欧美精品| 欧美日韩第二页| AV熟女乱|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1|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日韩免费无码人妻系列| 亚洲视频影院|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美女亚洲一区| 色成人亚洲| 欧美午夜网| 久草性视频|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久久无码av三级| 欧美色视频日本|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欧美久久网|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www.99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片| 欧美色99|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福利在线一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亚洲免费三区|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97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色|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成人亚洲天堂| a级免费视频| 狠狠色综合网|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色婷婷在线影院|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日韩欧美色综合|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va|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天堂2014| 亚洲啪啪网| 亚洲午夜天堂|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国产啪在线|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97成人在线观看|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黄网站欧美内射|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