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沈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制約因素與對策
周軍
(沈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受到多種影響因素的制約,關系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當前高校中存在的忽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教育理念輕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學內容缺乏能動性、教師缺乏教學創新熱情、教學模式封閉僵化等問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受到影響。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制約因素;教學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平臺。其教學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必須綜合分析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制約因素,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
(一)高校教育主體的專業偏向
近年來,高等教育進入加強內涵建設的新時期,辦學模式發生很大改變,辦學質量不斷提高。但在高校中還存在著重專業知識,輕基礎課程;重自然科學,輕人文教育;重實用,輕理論的現象。有的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邊緣學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重視,沒有完全執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師資、設備投入不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流于形式。有的用人單位片面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片面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基本技能,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理論素質卻不夠關心。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許多學生把專業課學習和各種技能考試作為大學學習的重心,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則缺乏興趣,采取應付的態度。
(二)教學內容缺乏能動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強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有著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內容體系。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主要是按書本原文授課,內容拓展較少,缺少深度和廣度,教學內容的補充資源不足,不能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生命力不強,能動性較弱。一方面,教材建設本身存在滯后性問題。教材內容過于條塊化,沒有深度擴展。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決定了教材內容必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建設周期也較長,教材內容往往缺乏理論創新,缺少對重大現實問題的解釋。另一方面,教師缺乏對待教材的深度挖掘,不能使教學內容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隨著各種新媒體的出現,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信息量增大,獲取信息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通過各種傳媒途徑,大學生充分地接觸各種魚龍混雜的信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要適應這一變化,主動彌補教材的滯后性,以適應學生思想的復雜性和知識需求的多樣性,實現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
(三)教育理念輕視學生的主體性
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理念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地位,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關注不足。教學過程的設計及其運行,只是教師的單方面主宰活動,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這就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一是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知識訴求。教學內容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領域,枯燥乏味,難以啟迪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共鳴。二是單純地以教師為主導,不能利用師生的雙邊互動。學生不能參與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理念難以啟迪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思維能力培養欠缺,創新意識淡化。三是從教學方法來看,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學過程完全成了外部灌輸與被動接受的過程。教與學脫節,必然使教學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會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四是忽視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知行轉化受到影響,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缺乏生機和活力。
(四)傳統教學模式封閉僵化
雖然國家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廣大教師也在積極探索,但目前傳統教學模式仍占據主導地位。一是偏重知識傳授,忽視社會實踐。思想政治理論課建立以來,大學生接受的主要是課堂教學,缺少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近年來,社會實踐活動逐漸得到重視,但還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二是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傳統的課堂講授法,能夠使學生系統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但其教學形式單一,沒有充分利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三是考核方式單一,缺乏創新意識。學生成績考核,是檢測教學質量、評定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卻難以發揮作用。目前,主要有兩種考核方式,一種是閉卷考試,容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另一種是開卷考試,又容易造成學生忽視平時課堂學習。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需要繼續探索。
(五)師資隊伍建設亟須進一步加強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也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一是隊伍缺乏穩定性。一些高校更加注重專業課教師,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缺乏足夠重視,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感到地位低下、待遇微薄。師資流動頻繁,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突顯出來。二是教師的學歷和專業化程度不均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化比率較低,專業學科復雜,學歷層次低于教師隊伍的平均水平。高學歷、專業化的教師的匱乏,直接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論學科、專業的發展,制約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三是有的教師對自身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提升重視不夠,不能做到以身作則。教師自身的能力、水平、工作態度和人格,對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有重要影響。如果教師不關心教學質量,不注重自身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的提高,缺乏教學創新熱情,勢必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針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制約因素,要不斷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放性地位,在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的同時,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性,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
(一)樹立開放性的教學理念
面對國內外日益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等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要不斷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核心地位,樹立開放性的教學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要渠道。這就要求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的新特點、新情況,根據高校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狀況,提出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宏觀指導意義的目標、內容及相應要求,出臺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地位、人員編制、課時設定、師資培訓等方面內容的具體方針政策,并運用相應的監督檢查手段,推動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各高校應該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納入大學生素質教育體系中,以開放性的意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備環境、課程設置、師資培訓、教學管理等方面加強建設,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序進行。
(二)建構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體系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全部教學環節中,教學內容是最關鍵的構成要素,它的廣度、深度和優化組合程度直接關系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為此,必須突出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和社會現實問題,密切關注國內外政治、經濟和文化形勢,建構開放性的知識結構體系,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時代性、開放性。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實踐內容。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現實問題,通過討論、演講、辯論等形式,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評價社會,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將課堂實踐活動與課外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注重社會實踐活動形式的拓展。采取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包括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實地調查、專業實習、名人訪談等。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充分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還培養了自己的科學的觀察分析方法,并通過實踐檢驗自己的知識和能力[1]。二是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形成教學專題。在充分遵循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組合,結合案例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補充,形成特色鮮明的教學專題,采用專題式教學、巡回式授課等教學形式。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和興趣愛好,針對同一教學專題在不同班級巡回授課,也可針對同一專題在同一教學班由不同教師從不同角度進行綜合教學。教學活動因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拓展,能夠緊跟時代脈搏,更加體現時代主題、反映時代精神,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引用教學案例,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準備典型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案例,找好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角度,引入課堂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將理論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案例教學,便于學生對理論問題的理解,凸顯了學生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體現了開放性的教學理念。
(三)運用開放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開放性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對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將“灌輸”與啟發式教學緊密結合。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應該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灌輸原則,把單向式灌輸轉化為師生間的互動式灌輸。為此,應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方法體系,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式教學方法不僅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形成了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的良好氛圍,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便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二是綜合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的日益普及,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的創新帶來了新的契機。“具有開放性特征的新媒體技術可以打破課堂的界限,有效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時空。”[2]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資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拓寬知識資源,更新知識結構,建構開放性知識體系,積極引導學生借助傳統媒體自主學習;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學生借助各種新媒體,開展網絡學習等。新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內容更新快、傳播范圍廣、影響范圍大、服務便捷等優勢,是更加開放的媒體傳播方式[3]。利用新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更大地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要充分挖掘各種新媒體,特別是微媒體的技術潛力,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升師生雙方的積極性,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充滿激情,促進教學相長。
(四)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通常是指學校或教師、學生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前后相繼的程序化活動過程。”[4]教學過程的開放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開放性的教學理念,將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開放性的教學方法手段等綜合運用于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努力創設一種開放性的教學環境。一是要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各種典型事例,憑借現代教學手段,通過情景再現等方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藝術性。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創設各種情境,使教師的“講”變成師生的“演”,營造直觀教育教學形象,通過開放性的教學,學生由單純的學習知識轉變為自覺的品德素養提升過程,克服了傳統教學環境的閉塞性。二是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網絡教學。現代網絡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交互性,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使用便捷,網絡參與人可以平等地享用網絡資源,網絡不僅可以實現單向傳輸信息,而且還實現了雙向互動交流。因而,網絡教學也就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教學方式。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開展“在線交流”,以此使師生共處于平等的教學環境之中,師生可以平等地進行交流與溝通,既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又有利于育人目標的實現。
(五)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制度
以知識考核為主的傳統的考試方式,使學生僅僅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看成一般的知識課,無法考查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狀況,也無法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目標。改變純理論的考核方式,實行開放性的考核方式,把考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思想品德表現方面,是開放性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行開放性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內容的設計上應注重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品德修養等方面。一是在考核方法上,將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平時測評與期末考試相結合。改變“一紙試卷”評定成績的考試形式,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點,更加注重平時量化考核,對學生的考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考核對教學過程的檢驗和對學生的督導作用。二是在考試命題內容的設計上,要突出考查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思想品德表現,徹底改變死記硬背的現象。考試命題過程中,要增加主觀題的分量,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材料分析、辨析等題目突出測試學生的創新能力。三是在考核成績評定上,要突出動態原則。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個性和生機的青年人,所以不應以僵硬的標準化規定來評價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學生的平時思想表現。在試卷評定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在思想品德行為的考察上,要準確把握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行為特點,給學生以公正客觀的評價。
[1]胡寶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放性教學模式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96-99.
[2]王雙群.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111-115.
[3]齊英艷.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型教學模式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9):98-100.
[4]劉韻清,周曉陽.開放性教學論[M].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239.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Countermeasures
Zhou Jun
(College ofMarxism,Shenyang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34)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the major approach to educate their students.The teachingeffectiveness oftak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s is related to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which is also restricted by various factors.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in universities now:a neglect oftaking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an underestimate of students’subjectivity in education ideas;a short of initiative in teaching contents;a lack of teachers’innovation enthusiasm;the hidebound pattern of teaching models,etc.For these problems,forcefu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many aspects,such as the education idea,teachingcontents,teachingmethods,teachingprocess and the teachingevaluation,and so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teachingeffectiveness;restrictive factors;pedagogical reform
G 420
A
1674-5450(2017)01-0064-04
【責任編輯:張立新 責任校對:詹 麗】
2016-10-1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13JDSZK0012)
周軍,男,遼寧朝陽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法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