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明
基于認知心理學角度下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李新明
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體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革,教學質量的提升成為改革的目標,也是衡量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目前,針對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而基于認知心理學角度下的研究比較深刻地從體育的本質、學生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進行,從而對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認知心理學 高校體育 教學方法 改革
現代體育教學不同于傳統體育教學,它更關注的是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學目標由單純的體育技能提升轉變為知識、技能、個性的綜合培養。這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使得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形勢也走向多元化,而體育教學方法實效性的提升也會讓學生更加健康地發展。國家根據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現狀制定了一系列長期規劃,總結可以得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最為科學的方法就是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遵循他們自身發展規律,培養技能型和知識型相結合的人才。
對知識的分類是心理學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部分,通常可以分為對策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和表述性知識。體育知識的分類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一個環節和重要對象,也是認知心理學角度下的重要知識劃分。在具體的體育教學方法改革中,運用心理學知識,從表述性知識、過程性知識進行劃分,涉及體育基本概念和規律方面的知識,這種知識劃分通常可以解決“什么是體育”這一問題。到了學生能夠主動去接受這些表述性事實的時候,這就表示表述性知識已被接受和實現。
過程性知識是指大學生已經能夠明白“體育的實質是什么”,能夠進行操作的過程,是一種認知與實踐的結合。對于過程性知識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體育技巧、體育心理素質和對體育的整體感知。這種對體育知識的分類從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角度出發,注重強調知識與技能的結合,將知識轉換為技能的過程。
1.體育能力包含的內容
體育能力不僅包括基礎的體育能力,還包括一些特殊的體育技能和超出常人的創造力,它通過體育教學去引導學生,改變學生,不斷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的效率。在認知心理學角度下的體育能力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過程,它既包括體育行為的效率,也包括體育活動的心理。目前在國內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體育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特殊技能,不僅包括學生個人的智力因素,也包括他們掌握的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能。
2.體育能力的本質
(1)體育能力是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育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不斷磨合的過程,因此,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能幫他們認清體育是什么,體育的本質是什么以及怎么提升體育能力。隨之,體育能力的提升會在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階段奠定良好的基礎,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2)體育能力是大學生刻苦訓練的能力
運動能力不是大學生天生具備的,而是經過后天不斷努力的結果,是一種連鎖且復雜的能力,也是一種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大學生的刻苦訓練可以算作是一種特殊的勞動,只是這種勞動的成果既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是深遠的、積極的影響,大學生通過特殊的勞動成果獲取體育能力。
體育教師要在實際體育教學過程匯總,以表述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為指導培養學生獲取體育知識的能力。體育教師應該掌握如何去將這些種類豐富的外部知識轉換為學生的內部體育能力,不斷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
1.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心理因素
體育教學包括體育過程和體育方法,它們二者之間共同構成一個系統,而這個系統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因此,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來說,體育系統就是它改革的大環境。但是,高校體育本身具有特殊性,在具體的改革過程中,還應該結合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自身情況進行改革,運用認知心理學的方法,從高校體育改革的思想、目標、知識類型以及學生本身出發進行研究。
(1)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想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具體的改革過程中,要科學優化體育課程,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以學生的興趣點為主,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思想,通過體育能力的提升來完善個人綜合能力。高校體育工作者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性,從教學思想、方法上進行改革,既注重體育技能的提升,也要注意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2)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
《新課標》是指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文件之一,對于體育教學改革,其中明確提出了改革的首要目標是增強學生的體能,其次是讓他們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再逐漸培養他們對于體育的興趣,從而能將體育看作是“終身體育”,將體育精神滲透到生活學習的每個細節中。體育目標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基礎,也是認知心理學角度下首要考慮的心理因素,只有明確了目標,才能使改革方向明確,促進體育改革的科學化和多元化。
(3)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體育知識類型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依據就是體育知識類型,它指導著改革的方向,在教學大綱中對每一種知識類型都有詳細的表述,例如語言類的教學方法就適用于對體育的初步認知領域,而將語言作為輔助,強調行動力的教學方法則是體育知識的操作領域。因此,只有明確了具體的體育知識類型,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提升體育技能,并將技能轉換為一種個人能力。
(4)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學生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檢驗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注意挖掘他們的興趣點,才能讓他們深刻掌握體育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個性的尊重,能夠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鍛煉,不斷提升個人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2.體育教學改革中的關注點
在目前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大多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力度不夠,目標不清晰,思想不明確,改革的理論知識太多,而實際的效用卻又小,往往不能從實際出發進行改革,最終導致改革半途而廢,所以在今后的改革中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明確改革的思想。指導思想一定要科學合理,改革要立足于本國、本校的實際情況,堅持現代教育的思想,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出發對體育知識進行深刻認識,根據不同的發展需求去改進教學方法,這是首要的也是最為基礎的改革思維。
其次,學生作為體育教學改革的主體應該受到重視。學校不僅要傳授給他們專業的體育技能和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興趣,提升他們的體育能力和綜合能力,在認識心理學的教學輔助下,關注他們的心理和情感世界,讓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力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種綜合性的教學方法不僅從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入手,最主要的是關注了學生的個性,將之前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為綜合性的一種考評體系,有效地促進了體育教學改革的科學性。
再次,體育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力軍。在認知心理學角度下,教學改革以國家的人才培養和長遠改革為基礎,通過完善科學的教學體系,結合具體的體育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技能,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進行體育鍛煉,發掘他們的潛力并提升他們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素質和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教學規劃和調整,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以及教學質量。
最后,在認知心理學角度下的體育教學改革是不間斷的。認知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應該根據國家的具體規劃、體育改革目標的不斷深化、體育知識的不斷完善以及高校和學生自身情況的變化進行改革,這樣才能保證體育教學改革質和量的同步提升。
總之,認知心理學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項復雜龐大的改革工程,它不僅要從教育的思想、目的、方法入手,還應該注重理論知識與體育實踐的結合,在改革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從實際出發提升他們的體育能力,爭取培養全面綜合型的人才,讓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有實際意義。
[1]普文龍:《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相關問題分析》,《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10期。
[2]熊燕飛、高嶸:《知識分類學習論與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3]柳春梅、李志宏、任平:《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體育科技》2012年第4期。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體育部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