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
高校輔導員積極心理品質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
張易
目的:調查高校輔導員心理品質現狀與工作滿意度狀況,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為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提供依據。 方法:通過對 70名輔導員進行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同時對 30名輔導員采用《中國教師積極心理品質量 表》進行測試 。 結 果:高校輔導員積極心理品質質量表總均分為(2.83±0.47)分 ,得分最高是節制維度(3.75± 0.58)分,得分最低是超越維度(2.11±0.42)分;工作滿意度與積極心理品質呈正相關。結論:積極心理品質與高校輔導員工作滿意狀況不容樂觀,提升輔導員積極心理品質,有助于增強輔導員職業認同感,提高輔導員工作滿意度。
輔導員 積極心理品質 工作滿意度 相關性
本文系 2016年度陜西普通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課題“輔導員規避大學生隱形心理傷害的路徑探析”的成果。
隨著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方向的逐步明確(即以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專家化發展為目標),日益高負荷的工作強度和自我調試不當,使高校輔導員面臨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輔導員的自身發展和學生的教育管理質量。輔導員長期面臨著壓力大、繁雜的職責、職業要求高,需要持續投入資源以及心理能量,若無法有效地對其調整和引導,容易表現出怠懈情緒,以及對學生和同事態度冷漠等一系列生理、認知、情感和行為的消極反應??梢哉f,高校輔導員的心理品質培養研究是輔導員隊伍建設中迫切重視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主動面對輔導員現實的心理困擾,探討如何培養高校輔導員積極的心理品質,以期對高校輔導員職業化轉型提供借鑒。
1.對象
樣本 1:本研究在陜西省某高校各院招募專職輔導員 30名自愿參與研究,使用《中國教師積極心理品質量表》進行測試,其中男女各半,年齡 24—35 歲。
樣本 2:本研究對陜西省內 20 所高校的輔導員展開有關職業滿意程度方面的問卷調研,具體內容自主編制,總共發出 70份問卷,全部收回,有效問卷數量是 65 份,有效比率為 92.86%。其中男性 26名,女性 44名。調查的高校包括民辦高校、高職高專、一般本科以及重點本科這四類,其各高校輔導員人數與學生人數的比例分別為 1∶500、1∶300—400、1∶200—300 以及 1∶200以下四類。
2.工具
中國教師積極心理品質量表:該量表采用由張沖、孟萬金[1]等 2011年編制的,包括認知、勇氣、人際、公正、節制、超越 6 大維度的分量表,涉及積極心理品質 21 項,總計 66 道問題。認知分量表涉及興趣和創造力、熱愛學習、多角度看問題、洞察力品質;勇氣分量表包括熱情活力、勇敢和堅持、誠實品質;人際分量表包括愛和被愛、友善、社交智力品質;公正分量表包括領導能力、團隊精神、公平品質;節制分量表包括謙虛、自制、寬容、審慎品質;超越分量表包括信念和希望、幽默風趣、感恩、審美品質。量表運用 5 點法評分,1 代表完全不符合,5 代表完全符合。
工作滿意度問卷:運用 Likert 5 級法進行評分,1—5 分依次代表“ 非常不滿意 ”“ 不滿意 ”“中立”“ 滿 意 ”“ 非常滿意 ”,量 表以總體工作滿意度、學校管理滿意度、薪酬待遇滿意度、領導支持滿意度、工作環境滿意度、學生認可滿意度、職業歸屬滿意度作為條目。量表整體的平均分是不同條目分數總和,再與條目數之間的比值。評分越高,表明對工作越滿意。此量表在國際范圍內已得到廣泛應用。
3.統計方法
借助于 SPSS 16.0 工具,結合頻數、差異等分析手段,針對所收集的數據展開匯總與研究。
1.高校輔導員積極心理品質測評結果

項目 條目 得分范圍(分) 平均得分(分)認知維度 12 12-60 2.31±0.47勇氣維度 8 8-40 3.38±0.43人際維度 10 10-50 3.52±0.38公正維度 9 9-45 2.49±0.34節制維度 11 11-55 3.75±0.58超越維度 12 12-60 2.11±0.42總體水平 62 62-310 2.83±0.47
結果顯示,得分最高的是節制維度,得分最低的是超越維度;在 21 項積極心理品質中,高校輔導員發展最好的三項品質為自制、友善、團隊精神,發展最差的三項品質為信念和希望、創造力、審美。
2.高校輔導員心理狀況與工作滿意度指數的影響因素分析
工作年限及滿意程度。因為輔導員這一職業的獨特性,國內范圍內工作年限超過10年的全職輔導員相當少,因此本研究依然對 4名工作年限超過 10年的輔導員展開單獨分析。當中工作年限在 5—9年的輔導員,他們總體滿意指數明顯低于從業 1—4年和從業 10年及以上的輔導員,從業 1—4年和從業10年的輔導員生活滿意度均明顯高于 5—9年及以上的輔導員。這說明工作5—9年的輔導員的幸福感最少。與從業時間不長的輔導員對比來說,輔導員在工作1—4年時,對工作的主動性顯著減弱,與工作超過 10年的對比來說,他們在工作經歷、技能、社會經驗等方面還不夠豐富,所以比較容易懈怠與厭倦。
1.輔導員積極心理品質情況分析
結論表明,30位輔導員在此次積極心理品質調研中得到的總均分是(2.83±0.46)分,說明他們整體的積極心理品質處于中等往上的水平,在積極心理方面還需要增強,高校應當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培訓。在此次調研中,節制項目的平均分值最高,說明輔導員整體擁有良好的謙遜、自控、謹慎以及包容等積極的人格特征,也說明他們在品德素養方面水平較高。得分最低的是超越維度,該研究結果表明輔導員希望度不高,與自我實現不能滿足等有很大關系,這是導致輔導員工作滿意度不高的重要因素;次之是認知維度,其基本上是反映個人在創新、好奇心、思維和觀察能力以及學習主動性等方面的人格特點。此次調研結論顯示,輔導員還應當擁有一定的觀察與學習能力,這與高校沒有對輔導員開展相關的培訓關系緊密。
2.輔導員工作滿意度情況分析
結果表明,70名輔導員在此次有關工作滿意程度的調研中,總平均分值是(2.82±0.40)分,處在中等偏下的水平,說明他們整體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較低。
進一步分析發現,結果顯示 53%的輔導員認為“工作環境不佳、機制不暢”。進修深造和交流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職業發展方向不明朗,專業化的發展路徑缺少相應制度的保障,職稱評定要求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也讓輔導員心理壓力倍增;75%的輔導員認為“工作內容繁雜、壓力巨大,生活幸福感低”。針對學生的意外事件,并未構建確切的責任追究制度,全天保持開機、不存在放假與隨叫隨到的工作要求均使輔導員的精神緊繃。這種高度緊張與壓力會對他們的身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且也無法在這種壓力下產生幸福感;45%的輔導員對自身產生懷疑甚至出現職業倦怠,經常感到易疲勞、失眠、食欲不振、精力難以集中、思維的邏輯性差、對工作失去興趣和信心、情緒波動大、缺少職業自豪感,覺得前途黯淡沒有希望等。
3.工作滿意度與積極心理品質的關系相關探討
結論表明,輔導員工作滿意度各個維度得分與積極心理品質呈正相關。這表明高校輔導員的積極體驗越豐富、積極人格特征越多、學校組織的支持力量越強,輔導員的積極心理品質程度越強。親其師,信其道,輔導員是對學生影響很大的一個群體,輔導員積極的言語、行為、精神風貌、個人品德和人格魅力等都影響和作用著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樹立[2]。
本研究初步對高校輔導員群體心理狀況有了掌握,對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并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結果。但發掘和發展高校輔導員積極心理品質還有待深入培養分析,本課題的探究尚有諸多缺陷。首先,研究對象的選取及其數量有限,降低了結論的準確性,日后還需收集更多、范圍更廣的樣本展開探究,進而補充和完善結論;其次,測量方法多為主觀報告,未來的研究應設置干預組合對照著區分測量,驗證研究結果的有效性。
[1]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第11期,第3-8頁。
[2]王富平:《體驗缺失: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獲得的內在障礙》,《教學與管理》2010年第5期,第20-21頁。
[3]黃雄英等:《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原因分析及干預》,《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第64-67頁。
作者單位:陜西科技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