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偉
目前,民航空管領域的培訓并沒有形成一個完善而有效的體系,基本上都是生產部門或航站根據需要臨時提出自己的培訓需求,對于培訓標準和內容上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這就造成無論在培訓時間的組織上,還是培訓的內容上都沒辦法達到一個完全滿意的效果。因此,建立一個完善而有效的民航空管培訓體系變得越來越迫切。
“勝任力”模型提供了整合所有人力資源功能和服務的通用工具與方法,可以幫助民航空管構建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培訓體系,以適應民航空管教育培訓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提高民航培訓管理工作者的專業素質與能力。
一、“勝任力”模型的培訓架構
“勝任力”,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著名的組織行為專家戴維·麥克利蘭教授所提出。所謂“勝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崗位、組織環境和文化氛圍中有優異成績者所具備的任何可以客觀衡量的個體特質。“勝任力”模型,是指擔任某一特定的任務角色所需要具備的“勝任力”的總和。公認的“勝任力”基本模型,是由美國學者萊爾·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提出的冰山模型(圖1)。該模型認為,“勝任力”存在于五大領域:知識與技能、社會角色、自我形象、個性與動機。其中,浮在“水面上”的知識與技能屬于表層的、外顯的要素,是“力”的資源,易于發現與評價;而沉在“水面下”的其他要素屬于“心”的資源,較難發現和測量,但卻是決定人們行為及表現的關鍵因素。
在“勝任力”模型中,通常將“勝任力”分為核心勝任力和專業勝任力兩大類。核心勝任力是指針對組織中所有員工的、基礎且重要的要求,適用于組織中的所有員工,無論在何種職位。而專業勝任力是指根據員工所在的職位群,或是部門類別不同而需要的專業知識、技巧及能力,它是針對某一具體組織職能工作者的要求。組織需要根據“人員—職位—組織”相互匹配的原則,從組織的愿景、使命、目標和戰略發展要求出發,對不同職位的“勝任力”要求做出全面細致的分析與描述,以保證“勝任力”模型滿足組織的要求。
二、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民航空管領域培訓體系的建立
一個職位或者職類會由很多能力組成其“勝任力”模型,有了“勝任力”模型為基礎,又該如何建立組織的培訓體系呢?首先,培訓體系的建立需要滿足三個基本需要(如圖2所示),就民航航空電信培訓體系的建立而言,可應用“勝任力”就目前組織內職位的劃分原則,對不同職位群和職位的員工設計針對性較強的培訓內容。按照航空電信中的民航通信、導航、監視三大領域劃分,并與航空電信執照相對應。空管員工的“勝任力”現狀是培訓需求的最直接輸入。由于“勝任力”模型中體現的特質可以預測其未來的工作表現,所以基于“勝任力”的培訓課程設計與開發具有良好的系統性、前瞻性和實用性。
民航 “三高”行業特點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特征,對從業者綜合職業能力要求極高,特別是對跨專業的、可遷移的、通用的、對未來發展起作用的“關鍵能力”的要求更高。 民航空管培訓內容的分類依據“勝任力”模型中的職位群劃分,確定與之對應的培訓內容。根據上崗前后,空管培訓可分為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崗前培訓的對象為入職的新員工,主要目的是使其盡快熟悉民航空管安全文化、結構設置、規章制度、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及上下級匯報關系。通常可將在崗培訓分為民航安全管理培訓、空管專業技能培訓、通用知識培訓、態度培訓和新技術培訓五類。培訓的形式可以采用在崗培訓、脫產以及員工自我培訓等。轉崗培訓的對象為進行了崗位輪換的員工。由于不同職位設計的職責與工作流程有一定差異,對于變化部分的工作內容需要進行短期的培訓指導。
民航電信人員繼續教育在形式上探索一條多層次、多規格、多渠道和多方式的教育途徑。實現從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依據《民用航空電信人員培訓管理辦法》(AP-651-TM-2010-03),民航電信人員的職業培訓分成崗前培訓、熟練培訓、復習培訓、附加培訓和高級研討五種培訓類型。
(1)崗前培訓。崗前培訓主要指新員工入職培訓,旨在使新員工具備在通信、導航和監視崗位獨立工作的能力,并獲得獨立上崗工作資格。
(2)熟練培訓。熟練培訓是指電信人員連續脫離其執照載明的崗位,恢復相應崗位工作前的培訓。
(3)復習培訓。復習培訓是使電信人員熟練掌握應當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更新、擴充知識和提高技能所進行的培訓。
(4)附加培訓。附加培訓是針對新規則、新設備、新技術等進行的要求不同的培訓。
(5)高級研討。高級研討是由民航局空管辦部門根據空管新科技發展的需要,組織實施的某項技術領域的較高層次的研討活動,站在科學技術陣地的前沿,解決未來空管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另外,培訓體系的建立要突出“從業能力”打造。要根據民航專業人才知識、技術、技能結構的變化要求,積極引進民航國內、國際行業標準、崗位能力標準,并將相關崗位培訓考試大綱和崗位資格證書內容納入培訓教學計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民航空管電信人員上崗執照”的實施,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內容融入核心培訓課程和技能模塊中,使課程內容涵蓋崗位技術技能要求,作為按方向培養的主要依據,積極創造條件, 爭取行業授權在民航職業院校建立職業崗位資格培訓、考試中心,從而為保障培訓體系的實施建立良好的培訓環境。
實施民航空管培訓體系,可以提高現有員工的“勝任力”水平,提升員工的績效表現,以滿足民航空管現有的業務需求。與此同時,根據民航業的未來發展,前瞻性地為實現未來的人力資源戰略實施奠定夯實基礎。此外,培訓體系的實施也要滿足員工自我發展的需求,提升其在組織內的職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萬思.知識員工勝任力: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2]安鴻章.崗位勝任特征模型的構建與完善[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4):42-45.
[3]鐘 山.影響中國民航發展的“瓶頸”及對策[J].中國民用航空,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