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渝智?劉洋

凱里市積極構建扶貧開發大格局,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扶貧脫貧長效機制,確保2020年實現全市全部脫貧。
圍繞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凱里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認真落實 “四個切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突出打好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著力狠抓產業脫貧,創新開展教育扶貧,積極構建扶貧開發大格局,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扶貧脫貧長效機制,確保2020年實現全市現有8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167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推動農業園區建設
發展生產脫貧一批
在凱里周邊復制云谷田園產業模式,大力建設乾興農業生態產業園、玫瑰王國、普羅旺斯萬花谷、灣溪平茶“世外桃源”等農業園區。先期出資2億元建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發展專項基金,用于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努力撬動社會資本20億元,計劃5年內在全市推廣種植5萬畝,帶動解決3萬貧困人口增收難題。扎實抓好“6個100萬工程”“5個6+3”工程建設,大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加快推進商品蔬菜、精品水果、苗木花卉、生態稻(荷)魚等產業發展。在鄉鎮初步建成了以中藥材、獼猴桃、蔬菜、荷花、草莓、葡萄、辣椒、板栗、民間刺繡、鳥籠加工銷售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優勢產業。提升南花、季刀、朗利、烏利、麻塘等旅游村寨,借鑒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經驗,通過“公司+農戶+景區”方式引導農民參與到旅游發展中來,讓貧困群眾分享旅游發展紅利。搶抓入列國家級電子商務綜合示范縣機遇,以“互聯網+電商扶貧”為切入點,著力抓好凱里互聯網眾創產業園、凱里銀田農產品物流園建設,加強與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郵政集團合作,積極推進鎮、村兩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出臺優惠政策
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
統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與城鄉建設、房地產去庫存、生態補償有機結合,打造白午、上馬石、鴨塘三個片區移民城。
為減輕移民籌資負擔,凱里市以建筑成本核定安置房價格,價格遠低于商品房價,并出臺《凱里市易地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和搬遷入住獎勵辦法》,明確規定: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后按每戶200元/平方米給予裝修獎勵,入住后免三年物管費,在規定時間內入住的給予每戶5000元入住獎勵,并可根據家庭實際困難先入住后付房款,保障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拎包入住。
為確保搬遷對象穩得住、能致富,凱里市著力完善安置點配套設施和移民就業創業等后續扶持政策。在配套設施上,在上馬石安置點配套建成了幼兒園、中小學、醫院、休閑廣場、超市等,開通了市區經安置點的公交線路,安置點配套設施功能逐步齊全完善,保障了搬遷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保就業上,通過創業扶持、技能培訓、就業安置、“百企幫扶”、金融支持、救助保障、教育安置等措施,全力幫助解決搬遷群眾創業就業的后顧之憂。2016年以來,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創造就業崗位3000個以上,保障每戶搬遷對象有1人以上實現穩定就業。
用好生態環境寶貝
生態補償脫貧一批
以創建國際旅游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加強生態建設,扎實推進天然林保護、植被修復、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過境“兩高”道路沿線裸露山體規劃及景觀改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城鄉美化綠化等生態工程建設,夯實生態安全屏障。實施生態創建工程,建成一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示范村(社區),成功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積極發展綠色生產制造業、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產業,實現生態經濟反哺貧困群眾。通過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態保護補償引導貧困人口有序轉產轉業,使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轉化為生態保護人員,引導貧困群眾依托當地優勢資源發展“綠色產業”,實現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制度,通過生態建設,實現生態補償和貧困脫貧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開展教育培訓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
成立凱里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在龍頭企業建設10個實訓基地,在各鄉鎮、村建立100個培訓點,分類開設長訓班、短訓班、半農半學班、訂單式培訓班、勞務輸出班、服務式培訓班,向學員培訓種養殖技術、民族工藝品制作、電商、文化旅游、創業就業指導等。通過培訓已有400人在各類園區實現就業,1500人回村自主創業,創辦合作社12個,帶動就業1.8萬人,脫貧7000人。
每年面向全州貧困家庭子女招生400人,分別開辦初中、高中、職校特困班,到2020年,共計招生2000人。初中階段的振華中學“兩山班”按照《黔東南州“兩山”地區扶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文件精神落實各項補助;高中階段的凱里一中“希望班”和中職階段的凱里一職校“宏志班”除按中央、省規定落實普通高中、中職“兩助三免(補)”政策外,由市財政承擔3000元/年的學生生活補助和400元/ 年的學生假期往返車費。凱里市常年有流動人口子女入學8000余人,該市采取居住證就近入學等方式解決了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難題。
強化精準幫扶
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精準開展結對幫扶,凱里市委、市政府成立大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市級領導分片聯系鄉鎮(街道),市直各部門各幫扶1個貧困村,市直機關干部每人聯系1戶以上貧困戶,各鄉鎮(街道)包村領導和包村干部組建包村扶貧攻堅工作組,明確各級扶貧職責,層層分解責任,構建“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干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精準開展政策兜底。遍訪貧困村貧困戶,精準識別貧困戶,并建檔立卡,穩步推進農村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兩線合一、減量提標”,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對因災等造成的臨時貧困群眾及時給予救助。將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按照規定對重點貧困低保對象按比例增發保障金。全面做好“兩無戶”“兩因戶”等困難對象的摸排、幫扶工作,做好留守兒童、殘障人群、五保戶等特殊群體的關愛救助,確保不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15年減少貧困人口1182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0.06%。
精準實施社會保障措施。讓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個人自付合規費用在年度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額內給予全額資助。加大臨時救助、慈善救助和特殊扶貧對象幫扶力度,有效保障農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用好全國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示范區試點機遇,拓展就業渠道,促進貧困人員創業就業。調動社會力量、市場資源,參與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機構建設。(羅渝智單位:凱里市委政策研究室 劉 洋單位:凱里市農林扶貧工作局 責任編輯/郎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