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張宏濤+石得麗+劉戀
一、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
大部分高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差,依賴思想嚴重,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缺乏對創新創業的興趣和欲望。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生也常因在實踐道路上的失敗而一蹶不振。一部分希望發揮自己專業特長進行發明創造的學生,往往欠缺理論基礎和綜合知識體系,提出的設想存在諸多跨領域的難題或是缺乏實現的手段,甚至某些假設本身就是偽命題,最終理想變為空想;而另一部分想通過創業實現人生價值的學生,因對自身能力評價不客觀,對初次創業期望值過高,同時做事又沒有恒心和毅力,出現問題就馬上放棄,甚至全盤否定自己的創業能力,最終遭遇失敗。
二、培養高職學生“雙創”能力的傳統途徑
第一,高職院校在傳統的教育體系影響下,創新創業教育還是以創業指導課程為主,通過課堂教育傳授創新創業的基礎理論知識;第二,高職院校經常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專業技能培訓和考取相關證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潛能;第三,高職院校鼓勵師生參與由教育部門、學校、行業協會等組織的職業技能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互聯網+”等“雙創”賽事,推動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第四,各大院校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先后建立了眾創空間,為大學生提供創業的基地和平臺,起到拉動大學生創業的作用。
三、高職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問題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方法通常是借鑒本科院校和國外職業教育的經驗,缺少適合高職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獨立方式。培養機制的主要問題表現在:第一,高職學生在校學習一般只有兩年半的時間,而且專業課程安排充實,導致組建的創新創業團隊磨合期太短,因頂崗實習而各奔東西,影響“雙創”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第二,現有創業課程的課時較少也過于集中,無法讓學生得到系統的訓練,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跟國外的創業課程還存在很大差距,沒有把創業學中涉及的財務、管理、法律、營銷、心理等內容引入課堂。第三,高職學校舉辦的職業技能大賽雖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但是賽事的規則和評分標準等諸多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力;而各級政府舉辦的創新創業比賽也因選拔范圍小、培訓周期短、過于注重眼前成果,致使很多創意項目和想法沒有得到進一步挖掘而最終被放棄。第四,應國家政策而誕生在高職院校的眾創空間只能提供常規的辦公場所和基本生活服務,雖然降低了租金和使用門檻,但是對初創企業的發展和成長還是有一定的阻礙。而且這些入駐企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在校學生和周邊人群,創業項目集中在餐飲、生活和文教等基礎性服務,與學生所學專業關聯度低,難以形成技術優勢,缺少核心競爭力。一旦過了政策扶持期,這些初創企業大部分會出現資金斷鏈、團隊核心成員離職等問題。第五,開設創業課程的教師大多是沒有科研項目和創業經驗的行政教師,甚至很多教師一畢業就到學校教書,缺少企業一線工作經驗和管理經營理念。這類教師只能對高職學生進行淺層次的“雙創”能力培養,無法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這些問題都制約著高職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效果。
四、高職學生服務企業“雙創”實踐的嘗試
如何利用高職院校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優勢制訂符合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的培養機制是搞好“雙創”教育的關鍵問題。高職院校本身擁有較多的校企合作單位和校外實習基地,具有部分職業培訓的資質等社會資源。同時,高職院校的一些專業學生社團具有較好的專業基礎和職業技能,在生產工藝和產品設計上時常會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綜合這些因素,天津職業學院路橋工程分院嘗試在專業社團中組建創新創業服務團隊,挖掘學生在專業上的潛力,并參與由天津市教委組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行”活動。在此次實踐活動中,天津職業學院路橋工程分院分別從路橋測量協會和路橋試驗協會選拔一批骨干會員,組成了測量服務團隊和試驗服務團隊,并安排兩個服務團隊到校企合作單位中,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產和經營中遇到的問題。每個專業服務團隊各安排兩名具有本行業工作經驗的校內教師和一名企業技術人員做專業指導,團隊成員組成中包括2013、2014、2015三個年級的學生,采取工學交替的方式安排學生輪流到企業進行實踐,調研企業在生產過程存在的問題,并拿出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發展。
測量服務團隊與天津首創測繪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先后參與了塘沽國投津能發電廠的煤堆體積測量項目、高鐵Z4線寶坻段地形圖測繪項目、天津市大港區油田管線測量項目、塘沽港碼頭沉降變形監測項目。在實踐過程中,測量服務團隊的師生為企業提供了兩項測量測繪項目的創新方案。一項是“城市房屋測量新工藝方案”,它解決了因衛星信號弱,GNSS接收機天線相位中心到邊緣的尺寸較大,無法應用于房屋角點的測量工作的問題。另一項是“手機進行堆料體積測量方案”,它是利用了手機App“瑞士軍刀”的角度測量功能代替全站儀測量電廠煤堆體積的新工藝方法,既避免了測量人員操作中的安全隱患,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此項方案還獲得了2016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高職組生產工藝革新與工作流程優化類國家級二等獎。
試驗服務團隊與有多年校企合作基礎的天津中租聯路橋工程有限公司達成了建筑構配件租賃線上線下推廣的服務協議,解決了企業市場部和技術部人員不足的問題。該團隊分成兩個小組,第一組學生派駐到合作單位中參與技術方案制訂和盤扣設計以及線下業務營銷工作;另一組學生留在學校負責銷售網絡平臺的建立、維護和線上營銷以及售后工作。同時,保持線上和線下營銷信息共享,分析篩選目標客戶,制訂專項營銷方案和配套技術比選方案,配合企業洽談業務和項目跟蹤。在實踐活動中,試驗服務團隊不僅為企業推銷支架盤扣產品,還參與天津外環北路北延線橋項目、云南省小勐養至磨憨公路改擴建工程、云南江底至召夸高速公路項目的投標工作,協助企業成功中標。在線下參與企業在建項目的小組,先后編制了遵義長沙路項目、遵義東站站房項目的支架搭設技術方案和浦濱路隧道項目、無錫地鐵3號線項目、重慶沙坪壩項目的盤扣設計工作。此外,在團隊O2O市場推廣下,該企業成功打開西北市場,并與云南公路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組建了云南捷能模架工程有限公司。直接參與組建新公司的兩名13級團隊成員留在該企業就業,并獲得了一定的企業股權,實現了學生初創的夢想。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每個服務團隊的指導教師都全程參與和跟蹤,積極與企業負責人溝通聯系,幫學生想辦法和提供技術支持,審閱學生制訂的各類工藝技術方案,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團隊的創新想法通過不斷討論、比較、修改,并拿到實踐中去應用,最終形成了具有創新性的工藝技術方案和營銷方案,在解決企業問題的同時也提升了團隊的創新能力。兩個團隊的成員經過一系列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歷練后,共同組建了一支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的創業團隊。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該創業團隊注冊了天津鑫冠三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并正式入駐天津交通職業學院眾創空間,對外主要從事儀器儀表銷售、租賃、維修,測量檢測技術服務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等服務業務。為了保證學生的初創企業能健康成長,學院就業指導中心為創業學生開設了免費的財務會計、市場營銷、商法等課程,還特意邀請專業創業培訓團隊為學生授課,手把手地教授商業計劃書的編寫和融資的渠道、方法、技巧。與此同時,路橋工程分院邀請工程企業和設備廠家的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創業團隊進行專業培訓,提升他們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指導教師還組織創業團隊參加公路協會和測量協會組織的技術交流會,洞察行業前沿科技,推銷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吸引企業融資和洽商合作項目。此外,所有參加“雙創”實踐活動的團隊也為學校師生做經驗分享,激發更多有創意的學子自覺參與創新創業實踐。
五、完善培養高職學生“雙創”能力的措施
本次路橋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行”的成功案例,可以為高職學生“雙創”能力培養模式提供以下幾點借鑒:第一,充分發揮高職校企合作平臺的作用,將創新創業培養和服務企業發展結合起來,安排專業學生服務團隊到企業薄弱部門進行工學交替,查找并解決企業問題,讓社會企業成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第二,大力支持專業社團建設,給專業社團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直接參與和組織各級職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比賽以及科研立項的活動,將專業社團作為創新創業團隊的生力軍,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把“雙創”精神發揚光大;第三,高職院校要結合各專業特點,開設配套的創業課程和實訓項目,引導學生的“雙創”能力向著實用化轉變,能夠服務企業,促進行業發展;第四,強化高職創新創業的指導教師隊伍素質,優先選擇有5年以上企業工作經驗、參與過科研立項和曾經有過創業經驗的專業教師作為“雙創”能力培養團隊的校內指導教師,并且根據專業對口原則邀請創業者或企業技術研發人員作為團隊的校外指導,定期安排指導教師參加專業的創業訓練營進行拓展;第五,高職院校應持續扶持成功創新創業項目,不僅要為初創企業和創意團隊提供必要場所和政策支持,還應借助校友會、校招會、高校交流會以及行業峰會等機會展示“雙創”項目,為優秀的“雙創”項目帶來更多合作機會。綜上所述,以企業需求為驅動,引導高職學生發揮“雙創”能力服務企業,將有助于完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
參考文獻:
[1]王雪飛.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S1):73-74.
[2]董云飛,鄭麗波.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策略思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