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園
摘要:本文以銅川方言中的狀態形容詞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對其在形式、語義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為陜西方言、銅川方言的發展演變提供一份語法資料。
關鍵詞:銅川方言;狀態;形容詞
一、導論
銅川方言屬于北方官話下屬中原官話區的陜西關中方言片,銅川方言屬于關中方言東府話,內部差別比較大,大體可以分為洛區和渭區兩個方言片。本文所研究的銅川方言主要是指位于銅川市近郊地區即川道上的山上農村地區的銅川話。通過結合形式、語義、功能三個方面對銅川話形容詞中的狀態形容詞加以說明。文中當X的本字不好確定時,或用同音字代替,或用“囗”表示,讀音用國際音標拼注。
二、“AA兒”式與“AA子”式
(一)結構構成
1.“AA兒”式:紅紅兒、高高兒、白白兒、低低兒(形容人或事物矮小)、碎碎兒(形容人小)、細細兒、粗粗兒、胖胖兒、圓圓兒、淺淺兒、辣辣兒、涵涵兒(形容人無事可干)、慢慢兒、輕輕兒、款款兒、尖尖兒。
2.“AA子”式:湯湯子、沫沫子、塊塊子、斜斜子、抽抽子、擠擠子(形容小氣)、塞塞子、囔囔子(形容鼻子堵得一種狀態)、啾啾子(形容小而不成形的東西)、渣渣子(形容碎末的東西)、綹綹子(主要形容事物變褶皺或者縮小)、溜溜子(形容事物變成條狀)。
前一種即“AA兒”是單音節狀態形容詞重疊后帶兒化,仍然是表狀態的形容詞;“AA子”式為單音節形容詞,或單音節名詞,或單音節動詞重疊后再加詞綴“子”而成為表狀態的形容詞。
(二)語義特征
兩種格式,都是描述一般的性狀,重疊之后加重了修飾的程度。
“AA兒”式表明所描述的對象符合說話人的主觀愿望,需要的正是這種性質或狀態,因為兒化使這個形容詞具有喜愛的色彩。銅川話的“AA兒”式與普通話的AA式的差異在于普通話的AA式大都是不帶兒化的,而銅川話的AA式的后一個音節必須帶兒化。
“AA子”式表明所描述的對象違背說話人的主觀愿望,因為加詞綴“子”,使這個形容詞且具有失望或不如意的感情色彩。
(三)語法功能
“AA兒”式的形容詞在句子中主要充當謂語、定語、狀語或補語,有時還可充當賓語、主語。如:
1.你慢慢兒地,小心跌嘎子。(謂語)
2.圓圓兒的臉,矮矮兒的個子,平時總是笑笑兒的。(定語)
3.款款兒地放好,不敢再動彈了。(狀語)
4.把臺子搭得高高兒的。(補語)
“AA子”式的形容詞在句子中主要充當定語,有些可作補語。如:
1.一個囔囔子鼻子,不知道他說了些啥。(定語)
2.湯湯子飯,吃老不頂飽。(定語)
3.那屋子蓋老個抽抽子。(補語)
這兩種格式的形容詞,有些在一定的語境中可變為與這個形容詞意義有聯系的名詞。例如:
1.這全都是茶葉尖尖兒,根本就沒有好的。
2.滿臉長了些顆顆子。
3.衣服被掛成了綹綹子。
三、重疊式狀態形容
銅川方言中的重疊式狀態形容詞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復合后重疊的,另一種是由一個相同的語素經過重疊后再加“地”構成一個完整的狀態形容詞, 充當中心語素的都是由形容詞構成,可表達為“AA地”。
(一)結構構成
毛毛躁躁、瓷瓷磨磨、木木囔囔、吱吱哇哇(形容人聲音很大)、黑黑地、然然地、端端地(形容直)、光光地、稀稀地、稠稠地、亮亮地、利利地。
(二)語義特征
第一種形式的狀態形容詞多有一種不耐煩、貶義色彩包含在里邊,如毛毛躁躁形容一個人時多指做事急躁,不穩重,丟三落四的;木木囔囔是指一個人做事情緩慢,沒有效率。第二種形式中“黑”、“然”、“端”等都是表示一種性狀,感情色彩并不濃厚。
(三)語法特點
重疊式狀態形容詞可以作謂語、狀語、定語
1.他黑黑的。(謂語)。
2.端端地走路。(狀語)。
3.光光的頭,大冬天看著挺冷的。(定語)
四、帶后綴的狀態形容詞
(一)ABB式狀態形容詞
“ABB”式的構成:“ABB”式是指“亂哄哄”、“硬邦邦”一類的形容詞。A為詞根,B為疊音詞綴。
在銅川方言中,其構成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帶兒化的“ABB兒”的,例如:
酸溜溜兒、軟活活兒、笑瞇瞇兒、苦凄凄兒、濕漉漉兒、胖乎乎兒。
第二種是不帶兒化的“ABB”,例如:
活生生、死巴巴、干巴巴(形容小孩瘦)、緊巴巴、干□□、低杵杵(形容人個子低)、亂哄哄、暖烘烘、肉囔囔、綠瓦瓦、燒呼呼、氣哄哄、明晃晃、臭烘烘、水漿漿、甜滋滋、舊出出。
上述的第一種也可不帶兒化,帶兒化則重于表現喜愛色彩,不帶兒化則重于表現被描述對象的性狀特點。第二種重在描述對象的性狀特點,是程度上的加深,因多表中性或貶義,所以它不再附加喜悅色彩,一般不帶兒化。
從詞根的性質上看,“A”大多數為單音節形容詞,如:酸、軟、矮、胖、濕、硬等;也有少量為名詞性語素。如:火、油、水、灰、霉、皮等;還有少數為動詞性語素,如:笑、哭、燒等。其A為形容詞,構成的ABB式仍為形容詞,沒有產生新的詞匯形式。只有A 為名詞、動詞時,所構成的ABB式,是一個新的詞匯形式,并賦予了新的附加意義。
(二)A不BB式狀態形容詞
結構構成如下:
酸不嘰嘰、油不嘰嘰、霉不呼呼、紅不嘰嘰、瓜不嘰嘰、蠻不嘖嘖、灰不惙惙、軟不塌塌、冷不出出、苶不呆呆。
這類A不BB的形式,其原式和變式,均為貶義的。反過來說,凡原式為褒義的,也均不能構成A不BB的貶義形式。句中的“不”并不表示否定意義,反而還具有加強或凸現貶義色彩的作用。
(三)A不BC式狀態形容詞
這種形式的狀態形容詞,A為中心語素,表示性狀,BC均無實際意義,當地人作為一種語言使用習慣一直保留使用,只作為語素出現。如:黑不溜秋、油不拉幾、瓷不愣登。
A不BC式可以作謂語、補語和定語:
1.這里黑不溜秋的。(謂語)
2.這盤菜炒的油不拉幾的。(補語)
3.一張黑不溜秋的臉。(定語)
(四)A里A氣式和A里BC式狀態形容詞
這兩種形式的狀態形容詞多帶有貶義色彩。“里”和“氣”、“里”和“稍”也并沒有實際意義。例如:流里流氣,形容一個人比較具有痞子。妖里妖氣,是形容行為舉止不正派。靜里靜氣,是形容一個人對待事物或別人不真誠。花里胡哨,形容裝扮或色彩太過復雜。
五、結語
銅川方言中的狀態形容詞,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從格式上來看,具有融合的趨勢。從語法上來看,具有非常一致的組合特征和造句功能。
【參考文獻】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2]朱德熙.現代漢語形容詞研究[J].語言研究,1956.
[3]孫立新.關中方言縱橫談[M].香港:華夏文化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