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躍東++彭如強
摘要:隨著云計算、“互聯網+”等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在信息化建設中也遇到一些問題。本文對中小企業基于云計算構建信息化應用時應重點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如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架構、云計算模式的選擇、云計算資源池的功能架構等,力圖從建設思路上為中小企業進行信息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云計算 中小企業 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2-0049-01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影響和應用,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希望能夠借助信息化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但現階段很多中小企業信息化資源利用水平和信息化基礎建設程度還處于較低層次階段,諸如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重視程度不夠、資金不足、人才短缺等問題的存在,讓很多中小企業在信息建設中舉步維艱。在此背景下,文本將對基于云計算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
1 中小企業信息化目標架構
企業信息化目標架構圖1所示。
(1)綜合展現層。支持電腦、手機、平板等多種終端使用,通過自帶瀏覽器自動適配、統一展現并操作。(2)應用服務層。應用服務層包括OA系統、人力及績效管理系統、財務系統等多個應用系統,并通過統一信息門戶對各應用系統進行集成,統一對外提供應用服務功能。應用服務層相關技術包括可歸類多租戶技術、統一用戶管理、數字證書與身份認證、WEB技術4大類。數據資源層。(3)在數據資源層統一數據標準,統一信息編碼,并進行主數據管理,向應用系統提供各類數據服務。數據資源層主要采用的技術有數據隔離技術、倉庫技術、分布式并行計算技術、分布式數據、文件存儲技術、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存儲技術等。(4)軟件基礎層。軟件基礎層包括數據庫、操作系統以及中間件等,為這個系統提供軟件基礎支撐服務。(5)基礎設施層。基礎設施層包括機房配套,計算資源、網絡資源、存儲資源等硬件資源,以及硬件資源之上的虛擬化層,為整個系統提供基礎設施服務,主要采用虛擬化技術、SAN技術和X86架構等技術。(6)信息安全防護體系。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主機安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多個方面,從多個維度對信息進行全方位的安全防護。(7)信息化運營管理體系。信息化運營管理體系包括IT組織與人員、IT流程與制度、IT標準與規范幾個方面,全面保障信息化的高效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2 云資源池建設方案
2.1 云資源池建設模式
云計算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在很多行業實現成熟商用。中小企業建設云主要有三種方式,自建私有云、使用公有云以及組建混合云。私有云的安全性更可控,服務質量更穩定,能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并能夠獨立控制IT系統;公有云在建設初期能夠節省一定的費用(設備投入、運營管理人員投入),但從長遠來看,兩者之間的費用差距會逐漸縮小;另外,即便租用公有云,企業也需要培養自己的IT運營管理團隊,以便更好地支撐企業信息化,避免對公有云提供商的過度依賴。
2.2 云資源池功能架構
(1)計算子系統。主要由高端服務器集群、X86物理服務器集群以及X86虛擬服務器集群構成,向各類應用平臺提供不同的計算承載。(2)存儲子系統。與計算資源配合,為上層應用提供各類存儲,例如FC-SAN、IP-SAN等共享存儲、分布式對象存儲、離線磁帶存儲等,計算與存儲資源之間通過不同類型網絡(例如FC網、以太網、IP網)連接。(3)網絡子系統。由接入層網絡和核心層網絡構成,接入網絡直接與計算和存儲資源連接,核心網絡匯聚接入網絡,與外部網絡連接。(4)安全子系統。由基礎設施安全(機房等安全措施)、網絡安全(例如防火墻、IPS、訪問控制、VPN等)、軟件安全(虛擬化軟件漏洞、虛擬化HA等)、數據安全(數據備份、加密、隔離、剩余數據擦除等)、管理安全(身份認證、鑒權、審計等)等多層次的安全功能構成。(5)管理子系統。負責對資源池的各類資源(計算、存儲、網絡等)進行管理,并通過管理接口,與上層的統一資源管理平臺對接,實現異構、跨節點資源的管理。
3 結語
云計算可以以較低成本和較高性能解決無限增長的海量信息的存儲和計算的問題,使得IT基礎設施能夠實現資源化和服務化,使得用戶可以按需定制,從而改變了傳統IT基礎設施的交用和支付方式。中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云計算及相關技術技術,搭建企業云服務平臺,實現底層硬件資源的共享,通過云服務平臺快速響應企業內部業務需求,助力企業經營、管理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