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萍
1.深化校企聯合,協力共建實習基地
伴隨經濟的轉型發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受到了高職學生歡迎。盡管不少高職院校與企業存在形式多元的人培教育教學模式,但調研結果顯示,校企間聯系并不直接密切,雙方價值取向還存在明顯分歧。
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學校考量教育的社會職能與社會效益;企業能順應市場需求,學校教育結構較固定,師資、課程、管理制度的更新較慢;兩者之間往往難以取得較好的同步性。此外,校企合作對學校而言,可豐富教學資源,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實踐訓練;對企業而言,校企合作可提高企業的社會影響力, 為企業提供人才。因此,校企雙方唯有對校企合作有著正確認識,雙方之間才能真正建立起可靠、共贏的合作機制。
2.提供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實踐教學設施
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相應的軟硬件設給予支撐,沒有硬性的場地、器材,軟性的流程、制度的協調配合,專業技術技能的訓練往往難見成效。優良的教學設施對教學效果更明顯,對企業助力更直接,雙方利益可以得到最大化實現。
校企合作不能盲目,要結合實際條件與發展愿望共同研究建設實踐基地。一方面,企業要選擇學校,要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自身現有設備價值,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企業利益;另一方面,學校要根據專業選擇企業,不可為完成相關指標而不加選擇地與企業簽約合作,要挑選專業需求大、崗位技能匹配度高的企業,這樣才能真正有益于實踐教學,有益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與提高。
3.課程結構要突出職業能力
在課程體系設計與內容的選擇上,可以考慮突破舊有思路,重新構建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學科體系與課程內容。原有按照教育政策思路或教育規劃指導的教學設計明顯落后于時代需求,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企業用人需求、適應崗位技能要求的技能教育才是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
在職業技能教育方法以及教學模式上,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注重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注意“教學相長、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效果。只有不斷更新課程內容與知識結構,才能保證人才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只有保證及時更新教學設備,才能讓教育產出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4.構建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
新時代的變化促使企業提高競爭意識,提高企業技術實力,使企業革新的愿望更強烈,有益于社會的整體發展。但我們也注意到,它對高職教育構成極大的挑戰。
越來越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與急速更新的知識內容正在不斷倒逼高職教育改革,我們必須運用先進技術、更新知識結構,緊扣職業現實,以最直觀生動的方式傳道授業,讓學生及時了解專業技術動態,保持與時代同步,讓學生能看得見、觸摸到原本抽象的知識,激發他們更強的學習興趣。
5.革新實踐技能考核模式
現行高職教育按照不同學校的人才培養設計方案來制訂,一般都有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實踐學習時間,如何控制好實習過程,做好實踐教學與跟蹤管理,保證實踐教學質量,都是必須認真考慮的。不少學校對實踐教學很重視,但對實踐教學的成果管控較為忽視,對學生的實習成效沒有完善、科學系統的實習考核機制來考核。因此,為保證教育成效,更好檢驗實踐教學質量與效果,有必要根據現實情況予以規劃,充分重視“知識”“專業”“學校”與 “技能”“職業”“企業”這兩組重要關系,合理分配考核重點與考核權重。
在高職院校,實踐類科目考核一般由教務處組織系部進行,這些考核很難深入,既不利于人才培養,也不利于專業的未來發展,因此有必要引入多元力量參與,如企業、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其他院校相關專業等,為此方可較為全面客觀地對學生實習進行考核,專業教學的成效評價才更加客觀公正。
參考文獻:
[1]梁綠輯.高等職業教育研究資料選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劉秀艷.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教學管理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