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園林在城市中的地位越發凸顯。社會的發展,對園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改革舊的管理模式,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認識到創新園林綠化不僅是管理方式的變化,更是服務方式的轉變。本文通過對濮陽市園林管理創新現狀的思考,對創新園林管理的工作路徑進行了深入仔細的探討,以使園林更好的為城市發展服務。
關鍵詞:園林管理;創新;生產;服務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加強園林管理和養護,優化園林環境已不僅僅是為了發展城市,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以文化和生態為導向,不斷創新園林管理工作,推陳出新,才能更好的對園林進行管理。
一、濮陽市創新園林管理的現狀
2009年,濮陽市對園林管理工作進行了創新大討論,園林管理工作的創新從此拉開了大幕。截至2016年,不斷摸索創新的濮陽市園林管理工作取得了諸多成效。具體有以下幾點:
首先,緊抓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大好機遇,致力于內部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改革和探索。機關在轉變職能的基礎上,實行大科室制,將9個科室進行整合,成立養護監理部、文化宣傳部、綜合部,分別履行檢查監督、文化宣傳和后勤服務三大職能;
其次,建章立制,逐步實現體系化管理。為有效保障市場化改革的穩步推進,結合大科室制,積極構建管理制度體系。制定出臺了召集人制度、AB雙崗制以及《在園林綠化工作中推行B.O.T模式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制定了員工《考核辦法》、《工資管理制度》,對原有績效工資制度進一步優化,實現了獎罰分明、獎優罰劣。規范工作流程,制定了《行政管理工作流程》、《數字化管理工作流程》等,簡化了工作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逐步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責任,事事有監督,橫到邊縱到底的良好格局。
再次,強化監督,建立數字化管理新模式。為建立精細化、高效能、全覆蓋的工作管理新模式,促進工作管理由滯后到實時、由粗放到精確、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建立電子郵件傳達系統,設置專人負責信息宣傳工作的上傳下達,增強了"咨詢-決策-執行-監督-反饋"職能,建立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協調配合的數字化管理新格局,逐步形成了"核心突出、班子堅強、務實高效、執行有力"的工作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
最后,建立培訓體系,對學習實施常態化管理。對于園林管理工作人員,濮陽市建立五種渠道進行拓展培訓,一是"請進來"培訓,主要邀請專家學者來我處舉辦專業講座。二是"送出去"培訓,委派有培養前途的員工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三是實地培訓。組織具備一定技能水平的員工到施工工地進行現場培訓。四是競賽培訓。定期組織開展修剪、植保和模擬招投標等一系列競賽活動。五是鼓勵考證。鼓勵廣大員工報考建造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工程師以及"十大員"等相關技能證書的資格考試,使全處形成你追我趕,積極上進的良好氛圍。正是把培訓學習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建立健全教育培訓管理體系,實施常態化管理,才能逐步形成目前市園林處引才、育才、薦才、聚才、留才、用才、才盡其能的良好機制與環境,同時也為濮陽園林的可持續發展蓄積了大量人才資源。
二、濮陽市園林管理創新存在的不足
首先,忽視了園林的城市文化名片作用。對于園林的生態價值,我們一般都能認識到。但對于園林的文化價值,我們的認識呈現良莠不齊的局面。正是對于園林文化的忽視,我們在園林建設上,一味的注重花草養護和景觀設置,以至于園林景觀單調,缺乏個性。
其次,后期護理不當。好的城市園林不單單是前期建設投資力度大,更主要的是因為后期的合理養護。然而現如今重視建設忽視養護的現象日益嚴重,重新制定新的護理方案亟待解決。
三、創新濮陽市園林管理工作的路徑探討
(一)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不斷創新思路,整合各方資源,打造特色公園,將文化融于園林。一是弘揚濮陽歷史文化。例如可以會同市文聯在公園內完成園林景點藝術化提升改造,增設藝術碑林文化長廊、書畫創作培訓基地,做好文物保護和對外開放展覽,著力體現園林藝術;二是弘揚生態文明理念。豐富植物種類,提升品味內涵,深化植物主題,設立盆景園、竹園、玉蘭園等專類園和青少年成長果林,為學生和市民提供免費專業講解,積極傳播熱愛生活、關愛自然的生態理念;三是弘揚時代創新精神。充分發揮園林景區優越的地理位置,運用各種園林景點和宣傳載體,大力弘揚時代創新精神和城市文明,展示城市風貌。
(二)理順內外關系,指導園林建設
當前市場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對于園林,我們何不像對待商品那樣對待?因為現代園林經營方式多樣化,是綜合性的產業。為了與一般商品區分開來,我們可以把園林看成是公共商品。按照其內部特有的發展規律,合理對待,制定科學有效的政策來指導園林經營與建設。在接受國家撥款的同時,搞好多樣性經營,挖掘內部潛力,尋找經營之道,搞活園林經濟。在國內經濟緊張的時期,要努力尋找自我發展的新型道路,堅持可持續發展。
(三)增加服務項目,加強園林娛樂設施建設,擴大服務范圍
我們要大膽拋棄園林是國有單位,不能生產物質財富的舊觀念,促使園林活動具有增值性和服務性,并且形成了良性的循環。園林建成后,后續的維護性工作已經在無形中成為社會必須的生產性勞動,養護管理園林植物健康成長是長期的經濟活動,會產生長期的經濟效益。要正確衡量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否則將會制約生產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建紅,葉圣綠,金家國.淺論城市園林的管理與創新[J].中國水運(下半月),2008(09).
[2]謝建敏.城市園林管理的戰略功能與目標定位[J].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09(16).
作者簡介:程慧玲(1974.01-),漢族,女,河南濮陽,大專,濮陽市戚城文物景區管理處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