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武軍 +樊苗



摘要:考慮到生鮮農產品受產品新鮮度的影響,以聯合契約對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問題進行研究。首先構建集中決策下供應鏈系統最優決策模型,分析集中決策下生鮮農產品的最優訂購策略。然后在分散決策下,考慮生鮮農產品的價值損耗成本,設計供應商-分銷商采用回購契約,分銷商-零售商采用期權契約的聯合契約機制;并對比研究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均采用期權契約的決策模型。最終通過算例分析,驗證了考慮價值損耗因素,聯合契約可以實現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且在以供應商為核心主體的供應鏈系統中,供應商更偏向于采用聯合契約,以分銷商為核心主體的供應鏈系統中,分銷商更偏向于采用期權契約。
關鍵詞:三級供應鏈協調;生鮮農產品;聯合契約;期權契約;價值損耗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05-0328-04
在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系統中,如何實現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協調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大多學者在研究生鮮農產品二級供應鏈協調的基礎上,也將研究視野拓展到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問題上。但斌等嘗試用新鮮度來表征價值損耗,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二級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問題[1];顏波等考慮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對市場需求和在途控制成本的影響,改進收益共享契約,建立基于改進收益共享契約協調下的利潤分配模型[2];陳曉旭等建立了一個包含3PL的時變需求變質品三級供應鏈模型,并運用動態博弈理論求解了該模型的分散式下的均衡解[3];林略等研究了考慮損耗和新鮮度的影響,利潤共享契約對三級供應鏈協調問題[4];林略等構造了運輸過程中依賴于運輸時間的新鮮度和損耗比例模型,研究了時間約束下鮮活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問題[5];馮穎等針對供應商、TPL服務商和零售商組成的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建立了確定性需求情形下,供應商主導的物流服務水平影響市場需求的三方競合博弈模型[6];侯玉梅等考慮有風險厭惡的情況下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與優化問題[7];孫玉玲等研究收益共享契約下供應鏈成員具有公平關切時的鮮活農產品供應鏈協調問題[8]。
大部分學者研究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不同契約的供應鏈協調問題,卻很少對比研究不同契約供應鏈成員的利潤情況,本研究將回購契約-期權契約組成的聯合契約引入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機制中,并對比研究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均采用期權契約的決策模型。
1模型描述與假設
本試驗的研究對象是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供應鏈成員設定由1個供應商、1個分銷商和1個零售商組成。在供應鏈系統中,分銷商B向供應商A采購生鮮農產品,零售商C通過分銷商B向市場銷售生鮮農產品。
本研究將由分銷商和零售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看成1個子系統,首先,研究采用聯合契約的交易過程,即供應商與子系統先進行回購契約交易(w,r),其次,在子系統中分銷商與零售商再進行期權契約交易(w3,w4)。再次,對比研究期權契約的交易過程,即供應商與子系統先進行期權契約交易(w1,w2),最后,在子系統中分銷商與零售商再進行期權契約交易(w′3,w′4)。
本研究符號含義如下:p表示單位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ci表示單位產品生產成本,i=A,B,C;si表示單位產品缺貨成本,i=A,B,C;vi表示單位產品的殘值,i=A,B,C;w表示供應商單位產品的批發價格;r表示供應商單位產品的回購價格;w1,w3表示單位產品的期權購買價格;w2,w4表示單位產品的期權執行價格;α表示供應商占系統利潤的比例;β表示零售商占系統利潤的比例;φ表示零售商承擔的價值損耗成本比例;Q表示期權購買量;x表示面臨的市場需求;F(x)表示市場需求分布函數;f(x)表示市場需求密度函數;Λ表示兩者之間取最小值;()+表示括號內的數為正數時的取值。另外,本研究假定信息完全對稱,并且供應鏈中的各成員在進行產品決策時是風險中性和理性的。
2.2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分散決策時采用聯合契約的最優決策模型[HT]
在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系統中,分散決策時,采用回購契約與期權契約組成的聯合契約的具體交易過程見圖1。[FL)]
[FK(W7][TPFM1.tif][FK)]
[FL(2K2]本研究將分銷商與零售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看成1個子系統,首先,供應鏈與子系統進行回購契約交易,確定產品的批發價格和回購價格(w,r);其次,在子系統中分銷商與零售商采用期權契約交易,確定產品的期權購買價格和期權執行價格(w3,w4)。分銷商以單位期權的執行價格w4向零售商出售產品,并承擔相應的期權購買費用w3。如果期權的訂購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分銷商、零售商分別承擔相應的缺貨成本;如果期權訂購量超過了市場需求,分銷商、零售商分別獲得相應的殘值。
在分銷商和零售商的利潤模型中,進一步引入價值損耗成本共擔契約,即生鮮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產生的價值損耗成本由分銷商和零售商共同承擔,令參數φ表示零售商承擔的價值損耗成本比例,則分銷商分攤的比例為1-φ,0<φ<1。
2.2.1供應商與子系統之間采用回購契約
鏈協調的契約不僅僅有期權契約、回購契約,還有數量折扣契約、批發價格契約等,對比研究這些契約帶給供應鏈利潤情況,都可作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但斌,陳軍. 基于價值損耗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J]. 中國管理科學,2008,16(5):42-49.
[2]顏波,葉兵,張永旺. 物聯網環境下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J]. 系統工程,2014,32(1):48-52.
[3]陳曉旭,王勇,于海龍. 3PL參與的時變需求變質品三級供應鏈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2014,22(1):65-73.
[4]林略,楊書萍,但斌. 收益共享契約下鮮活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J]. 系統工程學報,2010,25(4):484-491.
[5]林略,[HJ1.75mm]楊書萍,但斌. 時間約束下鮮活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J]. 中國管理科學,2011,19(3):55-62.
[6][JP2]馮穎,余云龍,張炎治,等. TPL服務商參與決策的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機制[J]. 管理工程學報,2015,29(4):213-221.[JP]
[7]侯玉梅,梁進剛. 有風險厭惡零售商的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與優化[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5(5):64-67.
[8]孫玉玲,洪美娜,石巋然. 考慮公平關切的鮮活農產品供應鏈收益共享契約[J]. 運籌與管理,2015,24(6):103-111.
[9]曹武軍,樊苗. 農超對接下生鮮農產品的期權契約定價策略[J]. 物流技術,2012(9):102-105.[ZK)]
[10]侯琳琳,邱菀華. 論契約的供應鏈協調管理[J]. 企業經濟,2008(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