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順,王敏欣,王子浩,,陳心想,曹曉艷,李乾和,任先順
(1.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臨沂農業研發中心,山東 臨沂 276024;2.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功能性復合肥對鹽堿地冬小麥產量及養分吸收的影響
李洪順1,王敏欣2,王子浩1,2,陳心想1,曹曉艷1,李乾和1,任先順2
(1.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臨沂農業研發中心,山東 臨沂 276024;2.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為了研究功能性復合肥對鹽堿地冬小麥產量及養分吸收的影響,將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鋅與氮、磷、鉀原料一同制備的功能性復合肥施用于小麥,統計冬小麥產量并計算養分利用率。結果表明:功能性復合肥能夠增加鹽堿地小麥產量,提高其籽粒氮、磷、鉀的養分累積量。通過計算籽粒養分利用率(籽粒氮、磷、鉀養分累積量/施入氮、磷、鉀量),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鋅三種物質能夠促進氮、磷、鉀從肥料向籽粒中轉移。
鹽堿地;腐植酸鉀;氰氨化鈣;鋅;小麥
我國約有 1 億 hm2的鹽漬土[1],其中鹽堿土總面積約為 3.7×107hm2[2]。環渤海區域為鹽堿區域,土壤養分低,淡水資源匱乏,鹽分多以氯化物為主[3]。作為沿海半濕潤鹽堿區的代表區域,環渤海地區擁有大片的鹽堿地,土地鹽堿化程度較高,導致糧食產量低,生態環境差,土地資源相對短缺[4-5]。前人對鹽堿地的改良做了一些研究,有研究表明過磷酸鈣可以顯著改良鹽堿土,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6-7]。研究發現有機物質能夠增加土壤堿解氮和全氮含量,改善土壤養分和酶活性,具有明顯的增產和穩產作用[8-9]。腐植酸類物質是中國使用比較廣泛的一類有機物質,在復合肥中常作為一種增效劑。但在鹽堿地上化肥不當使用,會加劇土壤鹽堿化,使鹽漬化區域持續增加[10-11]。
目前,將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硫酸鋅作為復合肥中的一部分應用在鹽堿地冬小麥上的研究較少。針對環渤海區域鹽堿地土壤pH值高,鹽分含量高,養分差等特點,同時總結前人經驗,試驗以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硫酸鋅3種物質作為復合肥的添加因子,將制成的復合肥施用于鹽堿地冬小麥,比較功能性復合肥與常規施肥方式下小麥產量及養分利用的差異,旨在研究功能性復合肥的作用,并為其生產和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1 供試材料
供試小麥為冀麥22號,供試肥料為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提供的功能性復合肥,復合肥含氮 17%,含五氧化二磷為 20%,含氧化鉀 5%,同時含有一定比例的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和硫酸鋅。試驗地在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國營農場,供試土壤為典型的鹽堿土,其pH 值為 8.08,可溶性鹽分含量 0.26%,有機質含量 0.81 g/kg, 總 氮 含 量 0.85 g/kg, 堿 解 氮 含 量 91.27 mg/kg,有效磷含量 19.75 mg/kg,速效鉀含量 126.05 mg/kg。
1.2 試驗設計
共設置6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處理包 括 :A( 空 白 ), 不 施 肥 ;B( 常 規 施 肥 1),30 kg/667m2磷 酸 二銨(含 氮 量 18%, 含 五氧化二磷 量46%),5 kg/667m2尿素(含氮量 46%);C(常規施肥2),35 kg/667m2磷酸二銨,10 kg/667m2尿素 ;D,40 kg/667m2含有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和硫酸鋅的功能性復合肥 ;E,30 kg/667m2含有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和硫酸鋅的功能性復合肥 ;F,50 kg/667m2含有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和硫酸鋅的功能性復合肥。小麥種植時間為 2015 年 10 月7 日,收獲時間為 2016 年6 月 13 日,同時在每個小區選取 3 個點,每個點 1 m2,收獲地上部,帶回實驗室脫粒測產。
1.3 試驗方法
水 土 比 為 2.5 ∶ 1 測 定 土 壤 pH 值[12];KCrO227氧化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13];采用質量法測定土壤全鹽量[13];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土壤速效磷含量(0.5 mol/L 碳酸氫鈉浸提)[13];火焰光度計法測定土壤速效鉀含量(1 mol/L 醋酸銨提取)[13];恒溫干燥法測定植株生物量和產量[13];濃硫酸 -雙氧水消煮法測定植株全氮、磷和鉀含量[13]。
1.4 數據處理
采用 SPSS17.0 和 Excel2010 進行數據分析、繪圖。
2.1 不同處理對小麥生物量和籽粒產量的影響
從表1 中可知 :處理 B 是處理 A 生物量的 2.20倍,處理 C 是處理 A 生物量的 2.26 倍,處理 D 是處理 A 生物量的 2.43 倍,處理 E 是處理 A 生物量的 2.25倍,處理 F 是處理 A 生物量的 2.11 倍,處理 B、C、D、E和F比處理A的生物量顯著性增加,說明肥料對鹽堿地小麥的生長極其重要;處理C比處理B生物量增加 2.62%,處理 D 比處理 B 生物量增加 10.35%,處理 E 比處理 B 生物量增加 2.28%,處理 F 比處理 B生物量減少 4.21%,說明常規施肥 2、40 kg/667m2和30 kg/667m2含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硫酸鋅的功能性復合肥對小麥生物量的形成好于常規施肥1;處理D比處理 C 生物量增加 7.53%,而處理 E 和處理 F 比處理 C 的生物量分別降低 0.33%、6.66% ;處理 E 和處理 F 比處理 D 的生物量分別降低了 7.32% 和 13.20%。
從表1 中可知:處理 B 是處理 A 籽粒產量的 2.22倍,處理 C 是處理 A 籽粒產量的 2.09 倍,處理 D 是處理 A 籽粒產量的 2.54 倍,處理 E 是處理 A 籽粒產量 的 2.38 倍, 處 理 F 是 處 理 A 籽 粒 產 量 的 2.32 倍,處理B、C、D、E和F比處理A 的籽粒產量顯著性增加,說明肥料對鹽堿地小麥籽粒產量極其重要;處理 C 比處理 B 籽粒產量降低 6.03%,處理 D 比處理 B籽粒產量增加 14.32%,處理 E 比處理 B 籽粒產量增加 7.20%,處理 F 比處理 B 籽粒產量增加 4.43%,說明 30、40 和 50 kg/667m2含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鋅的功能性復合肥對小麥籽粒產量的形成好于常規施肥1,而常規施肥 2 籽粒產量低于常規施肥 1,可能原因是常規施肥2過于增施氮肥和磷肥的結果;處理D比處理 C 籽粒產量增加 21.66%,處理 E 比處理 C 的籽粒產量增加 14.09%,處理 F 比處理 C 的籽粒產量增加 11.13% ;處理 E 和處理 F 比處理 D 的籽粒產量分別降低了 6.22% 和 8.65%。

表1 不同處理小麥地上生物量和籽粒產量(kg/667m2)
2.2 不同處理對籽粒氮、磷、鉀含量的影響
從表 2可以 看出, 各 處理籽 粒中 N、P、K 養分含量差異不顯著。其中小麥籽粒中全氮含量在17.90~20.93 g/kg,全磷含量在 2.80~3.27 g/kg,全鉀含量在 3.30~3.53 g/kg。
從表2可知,處理B、C、D、E 和 F的籽粒氮養 分 累 積 量 是 處 理 A 的 2.04 倍、1.99 倍、2.32 倍、2.26 倍和 2.34 倍,達到了顯著性差異。D、E 和 F 的籽粒氮養分累積量比處理 B 增加 13.47%、10.30% 和14.26%,處理 C 比處理 B 降低 2.77%。處理 D、E 和F 的籽粒氮養分累積量比處理 C 分別增加了 16.70%、13.44% 和 17.52% ;處理 E 的籽粒氮養分累積量比處理 D 降低 2.79%,處理 F 比處理 D 增加 0.7%。

表2 不同處理籽粒養分含量和籽粒養分累積量
處理 B、C、D、E 和F的籽粒磷養分累積量是處 理 A 的 2.17 倍、2.03 倍、2.83 倍、2.58 倍 和 2.61倍,達到了顯著性差異。D、E和F的籽粒磷養分累積 量 比 處 理 B 增 加 30.77%、19.23% 和 20.51%, 處理 C 比處理 B 降低 6.41%。處理 D、E 和 F 的籽粒磷養分累積量比處理 C 分別增加了 39.73%、27.40% 和28.76% ;處理 E 和處理 F 的籽粒磷養分累積量比處理D 分別降低 8.82% 和 7.84%。
處理 B、C、D、E 和F的籽粒鉀養分累積量是處理 A 的 2.26 倍、2.12 倍、2.47 倍、2.28 倍和 2.28 倍,達到了顯著性差異。D、E和F的籽粒鉀養分累積量比處理 B 增加 9.28%、1.03% 和 1.03%,處理 C 比處理 B 降低 6.19%。處理 D、E 和 F 的籽粒鉀養分累積量比處理 C 分別增加了 16.48%、7.69% 和 7.69% ;處理E和處理F的籽粒鉀養分累積量均比處理D降低7.55%。
2.3 不同處理對氮、磷、鉀利用率的影響
設 T=(籽粒氮、磷、鉀養分累積量 /施入氮、磷、鉀量),這個值可以顯示出從“源”入“庫”的比例。由表3 可知,T 值最高的是 E 處理,達到 47.17%,為施用 30 kg/667m2含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和硫酸鋅的功能性復合肥 ;最低的處理是 C 處理,只有 18.36%,為 施 用 磷 酸 二 銨 35 kg /667m2+ 尿 素 10 kg /667m2的處 理。B 處 理 的 T 值 為 25.77%,D 處 理 的 T 值 為38.08%,F 處理的 T 值為 29.67%,T 值的大小順序是E>D>F>B>C。含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和硫酸鋅的功能性復合肥的T值較常規施肥處理高,說明肥料中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和鋅配用能夠促進氮、磷、鉀從“源”到“庫”的轉移。

表3 不同施肥處理籽粒養分利用率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減少,土地的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機械使用逐漸普及,包括施肥方式已經逐漸走向機械化。復合肥除了具有養分全面,同時還具有強度高、顆粒圓滑、大小均一等優點,適于機械施肥。但當前的復合肥往往只注重氮、磷、鉀的配施,沒有考慮土壤類型和特點,缺少針對土壤類型的功能因子及微量元素。環渤海區域的土壤屬于典型的濱海鹽漬土壤,針對本區域的復合肥產品不能只注重氮、磷、鉀大量元素,更應注重功能因子的篩選和添加。
腐植酸物質是良好的生物活性高分子物質,能夠刺激作物生長、活化土壤養分的作用,對氮、磷、鉀等養分具有吸附、緩釋等作用[14-17]。氰氨化鈣為一種土壤消毒劑,在堿性土壤中,形成雙氰胺[18],雙氰胺是一種優良的氮肥硝化抑制劑[19],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唐利忠研究發現,氰氨化鈣能夠促進水稻分蘗,增加水稻有效穗數和穗粒數[20]。韓金玲等[21]研究表明,施鋅后小麥各器官氮、磷、鉀的積累量及開花后向籽粒的運轉量增加,但施鋅過多,這些營養元素的吸收、積累和運作反而受到抑制。
在復合肥生產中,將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硫酸鋅與氮、磷、鉀一同造粒,有利于機械施肥。通過試驗表明,施用 40 kg/667m2含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鋅的功能性復合肥比施用尿素+二銨組合的B和C處理的產量顯著提高。同時,施用 30 kg/667m2含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鋅的功能性復合肥比尿素+二銨組合B和C也有著明顯的提高,同時減量施肥降低了施肥成本。
試驗結果顯示,小麥籽粒中全氮含量在 17.90~ 20.93 g/kg, 全 磷 含 量 在 2.80~3.27 g/kg, 全 鉀 含 量 在3.30~3.53 g/kg,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籽粒氮、磷、鉀累積量數據顯示,施肥處理比不施肥處理有著顯著增加,含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鋅的功能性復合肥(處理 D、E、F)比常規施肥(B 和 E)的籽粒氮、磷、鉀累積量增加,說明此種肥料通過提高籽粒產量提高了籽粒中氮、磷、鉀養分累積量。
通過計算(籽粒氮、磷、鉀養分累積量/施入氮、磷、鉀量)可知,腐植酸鉀、氰氨化鈣及鋅能夠提升氮、磷、鉀養分從肥料至籽粒轉移的能力,其中D處理比B處理的(籽粒氮、磷、鉀養分累積量/施入氮、磷、鉀量)提高了 12.31%,比 C 處理提高了 19.72%。說明3種功能因子的配合,能夠促進養分從“源”到“庫”的轉移。
肥料生產中應當重視各種功能性物質的使用,這類物質使用得當可以改良土壤、減少無機化肥對土壤的危害、增強肥料效果、促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等作用等。
[1]楊 勁 松 . 土 壤 鹽 漬 地 球 化 學 研 究 的 進 展 及 發 展 趨 勢 [J]. 土 壤,1991,(4):206-209.
[2]李 彬,王志春,孫志高,等 . 中國鹽堿地資源與可持續利用研究 [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3(2):154-158.
[3]張文淵 . 江蘇沿海地區鹽漬土改良利用的治理措施 [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0,21(5):43-45.
[4]張建鋒,張旭東,周金星,等 . 世界鹽堿地資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 [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28-30.
[5]毛 漢 英, 余 丹 林 . 環 渤 海 地 區 區 域 承 載 力 研 究 [J]. 地 理 學 報,2008,56(3):363-371.
[6]劉兆普,王學勤,鄧力群,等 . 濱海鹽土上過磷酸鈣用量對油葵(G10B)生長的影響 [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0,23(4):46-50.
[7]寧曉光,趙 秋 . 過磷酸鈣對濱海鹽堿土的改良效果 [J]. 天津農業科學,2014,20(3):44-46.
[8]宇萬太,姜子紹,馬 強,等 . 施用有機肥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15(5):1057-1064.
[9]宋震震,李絮花,李 娟,等 . 有機肥和化肥長期施用對土壤活性有機氮組分及酶活性的影響 [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4,20(3):525-533.
[10]李 樹華,許 興,惠紅霞,等 . 不同小麥品(種) 系對鹽 堿脅迫的生理及農藝性狀反應 [J]. 麥類作物學報,2000,20(4):63-67.
[11]康文欽,娜荷雅,張子義,等 . NaCl脅迫對燕麥與小麥幼苗生長及其營養吸收的影響 [J].華北農學報,2010,25(3):97-101.
[12]李 強,文喚成,胡彩榮 . 土壤 pH 值的測定國際國內方法差異研究 [J]. 土壤,2007,39(3):488-491.
[13]魯如坤 .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 [M]. 北京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
[14]李兆君,馬國瑞 . 腐殖酸尿素的制造及其增產作用機理的研究近況 [J]. 土壤通報,2004,35(6):799-801.
[15]劉蘭蘭,史春余,梁太波,等 . 腐植酸肥料對生姜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響 [J].生態學報,2009,29(11):6136-6141.
[16]梁太波,王振林,史春余,等 . 腐植酸鉀對生姜生長、鉀素吸收及鉀肥利用率的影響 [J]. 水土保持學報,2008,22(1):87-90,139.
[17]丁廣洲,王曉為,侯 靜,等 . 氧解腐殖酸與磷素混施影響大豆磷吸收的機制研究 [J]. 中國油料作物學,2007,29(2):73-77.
[18]賁海燕,崔 國慶,石延霞,等 . 氰氨化鈣土壤改良作用及防治蔬菜土傳濱海效果 [J]. 生態學雜志,2013,32(12):3318-3324.
[19]寧建風,崔 理華,艾紹英,等 . 兩種硝化抑制劑對土壤氮轉化的影響 [J]. 農業工程學報,2015,31(4):144-151.
[20]唐利忠,劉思超,李 超,等 . 氰氨化鈣顆粒肥在水稻栽培中的應用效果初探 [J]. 作物研究,2016,30(4):381-386,401.
[21]韓金玲,李雁鳴,馬春英,等 . 施鋅對小麥開花后氮、磷、鉀、鋅積累和運作的影響 [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6,12(3):313-320.
(責任編輯:高國賦)
Effects of Functional Compound Fertilizer on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of Winter Wheat in Saline
LI Hong-shun1,WANG Min-xin2,WANG Zi-hao1,2,CHEN Xin-xiang1,CAO Xiao-yan1,LI Qian-he1,REN Xian-xun2
(1. Linyi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Sinochem Fertilizer co., LTD., Linyi 276024, PRC; 2. Sinochem Fertilizer co., LTD., Beijing 100031, PRC )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compound fertilizer on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of winter wheat in saline,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made by potassium humate, calcium cyanamide and zinc and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raw materials, were applied on winter wheat in sal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compound fertilizer increased the wheat yield and increase the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f grainaccumulation. The Calculations of nitrogen, phosphate, potassium nutrition effi ciency showed that potassium humate, calcium cyanamide and zinc could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rom fertilizer to grain. Key words:saline soil; potassium humate; calcium cyanamide; zinc; wheat
S143.5;S147.5
A
1006-060X(2017)03-0042-03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7.003.013
2016-11-17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2013BAD05B04)
李洪順(1986-),男,山東臨沂市人,碩士,從事新型肥料及植物營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