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蘋,汪善榮,顧澤鑫,白琴芳
(云南農業大學農村干部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民族地區村干部隊伍建設現狀調查與思考
蘇文蘋,汪善榮,顧澤鑫,白琴芳
(云南農業大學農村干部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通過對來自云南省 1 183 名村干部的問卷調查、訪談,了解到當前云南省村干部隊伍在性別、年齡和學歷結構等方面有所優化,帶頭致富能力有所提高,這為村干部治村理政職能的有效發揮提供了保障,但在隊伍建設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村干部綜合素質不高,致富帶富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社會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經濟待遇偏低,后繼乏人等;為此,針對不足提出完善選拔任用機制,選好配強村干部班子,加強培訓工作,提高村干部的勝任力和推進大學生村官選拔機制等相關建議和意見。
村干部;隊伍建設;云南
村干部隊伍建設對村“兩委”職能的有效發揮有著重要的影響,沒有科學合理的村干部隊伍結構,就不可能實現對村的高效有序管理,村經濟也難以得到較好發展。云南民族地區的村干部是民族地區農村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引領者、帶動者和促進者,村干部素質能力、隊伍建設狀況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民族地區農村的發展狀況[1-2],為更好地了解、掌握民族地區村干部的素質狀況和隊伍建設情況,對來自云南省的1 183 名村干部進行深入調查與訪談,并對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
1.1 研究對象
來 自 云南省 16 個州市 129 個市縣 628 個鄉鎮813 個村的 1 183 名村干部。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對云南農村干部學院 2014~2015年參加村干部培訓的 5 期 1 290 名學員發放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 1 085 份 ;其次通過項目組成員、云南農業大學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進行實地調研發放問卷100 份,收回有效問卷 98 份。因此項目組共發放問卷1 390 份,收回有效問卷 1 183 份,有效率為 85.11%。
1.2.2 訪談法 選取 16 個州市 36 個縣 58 個鄉鎮的29 名村民、56 名村干部、16 名大學生村官、8 名選調生和31名鄉鎮長就村干部的素質、思想狀況、隊伍建設情況等相關問題進行座談。
1.2.3 軟件分析法 應用 SPSS11.5 統計軟件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頻次、比例等統計。
2.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1 183 名 村 干 部 中 有 男 性 村 干 部 959 人, 占 總人 數 的 81.07% ;女 性 村 干 部 224 人, 占 總 人 數 的18.93%,男女比例為 4.28 ∶ 1。政治面貌以中共黨員為主,有中共黨員 1 034 名,占總人數的 87.40%,群眾有149 名,占總人數的 12.60%。年齡以 40~50 歲為主,占總人數的 49.70%,年齡最大者 65 歲,年齡最小者26 歲。學歷以初高中學歷為主,占總人數的 68.47%,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數有 203 人,占總人數的 17.16%。民族以漢族為主,占總人數的 48.69%,除漢族外,人數較多的民族為彝族、哈尼族、白族,人數較少的民族為布依族、阿昌族和摩梭人。婚姻狀況以已婚為主,已婚人數 1 132 人,占總人數的 95.69% ;未婚人數 38人,占總人數 3.21%,離異人數 13 人,占總人數的1.10%。從任職情況看,大多數村干部是 2 屆、2 屆以上連任,占總人數的 72.19%,首次任村干部的有 329人,占總人數有 27.81%。1 183 名村干部中有村主任421 人,占總人數的 35.59% ;副村主任 89 人,占總人數的 7.52% ;書記 532 人,占總人數的 44.97% ;副書記 63 人,占總人數的 5.33% ;兩委委員 78 人,占總人數的 6.59%。從工資待遇狀況上看,村干部的工資待遇大致是在 1 000~2 000 元之間,經濟條件較好地區,村干部工資待遇在 2 500 元左右,一定程度反映了云南省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表
2.2 村干部隊伍建設現狀分析
2.2.1 村干部工作的主要內容和重心 根據問卷調查、訪談結果的整理分析,可知目前村干部所做的工作按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大致為 :(1)帶領村民群眾搞好本村經濟發展工作,幫助村民脫貧增收致富;(2)加強村級組織建設 ;(3)接待上級領導的檢查、視查工作 ;(4)農村各種基礎設施建設 ;(5)提高村干部自身綜合素質 ;(6)宣傳科技知識、科教興農 ;(7)村醫療衛生及各種福利工作 ;(8)村基礎教育發展工作 ;(9)維護村民利益,向上級反映村民意見和建議等。多年來農村工作內容未發生較大變化,但其工作重點卻發生了一些變化,例如,在城中村、城郊村地區,征地拆遷后的補償問題、失地農民的生計問題、外來人口的管理問題是村干部面臨最為棘手的幾大問題,也是平時工作的重點難題;而在一些邊遠地區,脫貧致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又是這些地方發展的首要問題。
2.2.2 村干部隊伍建設狀況分析 村干部隊伍建設狀況對其隊伍職能的有效發揮具有重要的影響,沒有科學合理的村干部隊伍結構,就不可能對村進行高效有序的治理[2],經濟得到較好地發展。通過調研發現,當前,云南省村干部隊伍在性別、年齡、學歷等結構方面都有所優化,這為村干部更好地治村理政提供了基礎。
(1)性別結構有所改善。近幾年來,由于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女性村干部的人數和比例都在逐年增加和提高。2010 年第四屆換屆選舉后,94.8% 的村已實現女委員進村黨支部或村委會 ;2013 年第五屆換屆選舉后,女書記、女村主任、女委員占總數的百分比比往屆高出了 0.6、1.4、5.1 個百分點[3]。并且1 183 名被調查者中有男性干部 971 人,女性干部 212人,男女比例為 4.58 ∶ 1,表明村干部隊伍性別結構趨于優化。
(2)年齡結構趨向適中。面對繁雜的農村工作,如村干部年齡小沒有工作經驗,年齡過大則沒有充足的精力,相對而言,年齡在40歲左右的往往較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精力充足、能擔當,更能勝任村干部。據統計,2009 年云南省 50 歲以上的村干部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這種年齡結構遠遠不能適應農村工作的需要。但經過近幾屆村“兩委”換屆選舉、大學生村官隊伍的發展,云南省村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得到了優化。在 1183 名調查對象中,年齡在 20~30 歲的有26 人,占總人數的 2.20% ;30~40 歲的有 356 人,占總人數 30.09% ;40~50 歲之間的共 588 人,占總人數49.70% ;50 歲以上的有 213 人,占總人數的 18.01%。四個年齡階段的人數比為 1 ∶ 13.69 ∶ 22.62 ∶ 8.19,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發展趨勢,表明云南省村干部年齡結構正向合理化發展。
(3)學歷結構趨于優化。教育是一個人積累社會資本和實現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而學歷則是衡量一個人受教育程度的主要標準[2]。2009 年,在云南省 3.5萬名的村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 28.80% ;結合調研結果,在 1 183 名村干部中,小學學歷的有 32人,占總人數的 2.70% ;初中學歷 386 人,占總人數的 32.63% ;高中學歷的有 424 人,占總數的 35.84% ;中專學歷的有 138 人,占總人數的 11.67% ;大專學歷的 174 人,占總人數的 14.71% ;本科學歷的有 26 人,占總數的 2.20% ;本科以上學歷的有 3 人,占總人數的 0.25%。表明第五屆村干部的學歷仍以初、高中學歷為主,但高中以上學歷的人數有所增加,特別是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數有了較明顯的提高,表明學歷結構趨于優化。
(4)致富能力有所提高。不同時代,對村“兩委”干部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如在解放初期,重家庭出身和政治上的表現,而在現階段,致富與帶富能力成為村干部應具備的重要素質和能力[4]。在關于“村干部應具備最重要的素質”的調研中,67.72% 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和辦事公道的正派作風 ;16.08% 的認為應具有能處理各種關系保持穩定的能力 ;14.29% 的認為要有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的熱情。調查結果表明,隨著渴望擺脫貧窮、脫貧致富心理的日益強烈,村民群眾開始注重要求村干部的決策謀劃能力,能為本村的經濟發展出謀劃策,找到增收致富的門路和爭取到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從擔任村干部之前的職業看,1 183 名調查對象中,24.66% 的是村里的經濟能人,21.69% 的是村里的技術能人,38.84%的是在村里具有較好口碑的人;而從村干部的家庭經濟狀況看,12.91% 的是具有經濟實體或有種植、養殖項目,比較富裕 ;46.88% 的是比大部分群眾好。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村干部具有一定的致富、帶富能力,且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屬于村里的“先富群體”。
2.3 村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3.1 村干部隊伍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努力,云南省村干部隊伍的性別、年齡和學歷結構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對村干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中就明確提出了在 2000 年實現女性在各級權利機構占 30% 的目標。但據 2013年云南省婦聯統計,當選的女性書記只占總數的 4.8%;女性主任占總數的 5.3%,女性村民委員占總數的24.1%,實際調研中的 1 183 名村干部,男女比例為4.28 ∶ 1,說明村干部中女性比例偏低的現象。在年齡結構方面,近幾年村干部隊伍的平均年齡有下降趨勢,并且逐步進入一種相對合理的狀態,但從年青干部隊伍的角度看,30歲以下的所占的比例較小,在實際調研中,30 歲以下的村干部也只占總人數 2.20%,因此須進一步提高年青村干部所占的比例,以保持村干部隊伍的活力,后繼有人。在學歷結構方面,目前,云南省村干部隊伍的學歷結構仍以初高中學歷為主,雖然大專、大專以上學歷也逐年增多,但一些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老書記、老主任仍是小學文化,這種學歷結構與當前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已不相符,也無法滿足今天的新農村建設。
2.3.2 村干部綜合素質不高,致富帶富能力有待增強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脫貧致富帶富能力成為村干部必備的重要素質。在關于“影響村干部作用發揮的主要原因”的問卷中,選得最多的是村干部素質不高,待遇不高;其次是村干部制度執行不力、村干部不團結和村干部辦事不公道、不透明。結果表明,綜合素質高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干部作用的發揮,提高村干部的綜合素質、致富帶富能力,才能更好地帶領村民群眾脫貧致富[5]。
2.3.3 村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社會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隨著我國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以及村民法律意識的不斷加強,依法行政是村干部素質、能力的基本要求。為進一步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社會管理能力,云南省也通過加大村干部專題培訓力度,開展遠程網絡教學和落實手機報等方式來提高村干部對各種政策的了解、熟悉、掌握能力和依法辦事、依規辦事的水平以及正確地處理好農村社會的法理情關系。但在調研中也發現,隨著換屆選舉的日益激烈,威脅、賄選、偽造選票等不規范選舉行為仍有存在,在關于“選舉中是否存在威脅、賄選、偽造選票等不規范選舉行為”中,85.08% 的村不存在以上不規范選舉行為 ;13.23%的村是一般 ;還有 1.69% 的是很嚴重。調查中也有村民反映當地的一些村干部存在濫用職權、獨斷專行的行為,不愿聽取群眾的意見,嚴重影響了干群關系。
2.3.4 村干部經濟待遇偏低,后繼乏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干部工作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條件艱苦,工作繁雜,而他們的經濟待遇卻偏低。據調研,云南省大多村干部的工資待遇在 1 000~2 000元之間,經濟發達的地區,村干部待遇在 2 500 左右,還有個別地區存在拖欠工資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村干部的積極性,也讓村干部常感到“生活上沒盼頭、政治上無奔頭”。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方式的多樣化,村里有能力、有文化、有一技之長的青壯年都進城務工,村干隊伍也出了后繼乏人的現象。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村干部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鞏固,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力推進,因此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是提高黨執政能力的需要,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的任務。面對云南省村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
3.1 完善選拔任用機制,選好配強村干部班子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村干部隊伍的建設狀況,直接關系到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因此必須嚴入口關,切實做好村干部的選好聘優工作。一是競爭擇優。堅持公開、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在選舉中,要加強對參選人員德的考查,并認真做好對參選人員的跟綜、考查、管理工作,確保把綜合素質較好的參選人員選進村干部隊伍中,真正選拔出一批“政治上有頭腦,帶富上有本領,治村上有能力,處事上有公心”的優秀村干部隊伍。二是拓寬村干部的選任渠道。要打破對參選人員身份、職業、地域的限制,用政策待遇來留人、吸引人,鼓勵那些綜合素質高的大中專畢業生、復員軍人、經濟能人、技術能人、有一技之長的優秀農村青年返村任職。三 是加強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工作。要加強對村干部的任期目標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并將考核結果與經濟待遇掛鉤,對于表現優秀者,應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重獎,而對于考核不合格者應予批評,情節嚴重者應予辭退,同時在考核過程中要增加其透明度,讓村民參與到考核過程中,讓他們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2 加強培訓工作,提高村干部的勝任力
針對云南省民族地區村干部受教育程度偏低、政策理論水平不高、致富能力不強的現狀,應加強對村干部隊伍的教育培養工作,提高村干部的勝任力。一是干部培訓,需求先導。培訓組織部門應圍繞著村干部的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個人需求做好需求調研工作,并根據調研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教育,從而突出培訓的實效性[6]。二是培訓方式多樣化。采取調訓、輪訓、跟班學習、基地培養等多樣的培訓方式來進行村干部培訓。三是增強培訓的實效性。應將培訓與動態跟綜管理相結合,培訓組織部門要對已培訓結業的學員開展跟蹤回訪、質量評估、后續服務等工作,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3.3 推進大學生村官選拔機制,優化村干部隊伍結構
自 2008 年 開始 實施 大學 生村 官政 策的 8 a 來,大學生的參與讓村官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促進了云南省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優化了村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和知識結構;也為云南省選拔干部開辟了新途徑,培養鍛煉儲備了大量的后備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村干部后繼乏人的問題;同時大學生村官的到來也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民主法治建設宣傳、繁榮農村文化、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的團結穩定起到重要作用。并且隨著大學生村官政策制度的不斷完善,更多的有志青年找準了自己發展方向,獲得了在農村開創了一番新事業的機會,也促使更多的大學生村官愿意扎根農村、服務農村,建設農村。因此云南省應繼續推進大學生村官選拔制度,提供機會,讓更多的有志青年為農村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1]袁國友.邊疆民族地區鄉村干部履職盡責的實然狀況和應然要求—對云南民族地區村“兩委”干部素質能力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J].思想戰線,2012,38(1):124-126.
[2]陳 斌 .當前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以浙江省 LH市村兩委換屆選舉為例 [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2,134(4):37-44.
[3]蘇文蘋,倪 峰,白琴芳 .邊疆民族地區村“兩委”女干部隊伍建設、發展現狀調查 [J].經濟研究導刊,2015,273(19):182-183.
[4]郝 穎,張素羅 .村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河北省 720 個 農 戶 的 調 查 [J].安 徽 農 業 科 學,2013,41(5):2321-2323.
[5]范柏乃,戴 悅 .我國村干部隊伍建設及其對策研究 [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7(3):127-134.
[6]石世銳 .對提高村干部培訓實效性的幾點思考—基于縣級黨校教育培訓的調查 [J].中共銅仁市黨校學報,2013,59(1):31-33,46.
(責任編輯:朱 蓓)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adres in Ethnic Areas
SU Wen-ping,WANG Shan-rong,GU Ze-xin,BAI Qin-fang
(Rural Leader Colleg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PRC)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with 1183 village cadres from Yunnan Province, the village cadre team in Yunnan has been optimized in terms of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structure. The ability of leading to rich has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it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 village cadres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governance,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rawback, such as some cadr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not enough good, the ability of leading to rich, using administrative power by law and social management wa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economic treatment is low, shortage of reserve tal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cadres, choose the village cadres team,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improve the competency of village cadres, andpromote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 cials.
village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Yunnan Province
D267.2
A
1006-060X(2017)03-0105-0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7.003.030
2016-11-29
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一般項目(2014C062Y)作者簡介:蘇文蘋(1978-),女,云南臨滄市人,講師,主要從事管理學、植物多樣性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