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靜
【摘要】中國畫又稱為水墨畫,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而國畫簡單、隨性創作的形式正好符合幼兒自由自在的心理特點,所以說,學習國畫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創造力是藝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學生進行藝術學習的必備品質,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還有助于促進學生進行創新,激發他們情感的表達。本文針對如何在國畫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進行分析,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國畫教學 幼兒 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64-02
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進行幼兒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國畫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而且還阻礙了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幼兒時代正是學生充滿幻想的時代,他們對“美”有著獨特的想象力和欣賞力,那么如何在國畫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呢?這就需要美術老師改變傳統的一味教育學生、一味改造學生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講究策略,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那下面我就圍繞國畫教學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展開討論,來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與實踐。
一、在選材上做出創新的視覺構造
藝術創造的涵義就是:在一項活動中,學生通常是采用合適的制作材料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和情感。在幼兒水墨畫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制作材料指的是:水、墨、紙、毛筆,要能使這些東西很好地符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就需要老師去尋找這些材料的特點,通過材料能產生的藝術效果來給學生的增加課堂的趣味,促進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藝術創作。因此,老師要注重對學生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激發,給他們創建一個豐富和活力的課堂氛圍,讓他們能積極主動的來學習國畫知識。我們知道,通常的水墨畫采用的都為相同的正方形宣紙,而這樣的紙張不能很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施展,所以在選紙方面,老師可以做相應的調整,根據教學內容把宣紙制作成長方形、圓形等類型的紙張,使幼兒有全新的視覺體驗。
例如,在“哈哈鏡里的人”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給孩子們準備長方形的、圓形的等紙張,讓學生們通過觀察鏡子里的自己,來選取合適的紙張進行對自己的水墨畫創作。這時,我們會發現,學生的創作靈感被激發了出來,他們畫出來的自己各有各的特色,比如說,在圓形紙張上繪畫的幼兒,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圓球;在長方形紙張上繪畫的幼兒,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高大無比的巨人……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通過制作材料的改變給學生帶來了視覺沖擊,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從而使學生創造力得到發展。
二、以游戲為方法,豐富水墨畫教學內容
幼兒普遍具有活潑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發生分散,思維也比較松懈。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們的這些“缺點”都加以約束,限制他們的行為,讓他們強制性聽課,他們的思維也被禁錮,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同時,課堂氛圍也因此變的枯燥乏味,漸漸地,他們往往會產生厭學的心理,甚至,也會連帶著討厭老師、討厭藝術這門課,所以在教學內容中引入的游戲要注重喚醒學生們的學習意識,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獲取知識。
例如,在“小黃和小蘭”這一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對這一活動的基本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感知一下小黃和小蘭生活,然后,老師可以以“小黃和小蘭來到了一個地方”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去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藝術創作。有的學生這樣畫:“小黃和小蘭來到院子里,他們商量一起去滑雪,他們手拉手走在路上,翻過一座山,來到雪地里,穿戴上自己的滑雪工具,開心的在雪地里滑起來”,瞬間,一副創造性的畫作展現在老師眼前,由此可見,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創新能夠很好地表現出來。
三、以情感為導線,抒發幼兒內心情感
在進行藝術創作時,除了讓幼兒有視覺體驗外,老師還要注重激發他們的內心情感。同時,水墨畫活動要能勾起學生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興趣,在直觀形象、形色合一的前提下要富有強烈的情感性,只有這樣,才能被幼兒所接受,才能讓他們真正愛上國畫創作。在國畫創作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會把自己的情感給注入畫作中,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所以說,老師在水墨畫的內容選取上,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取能夠激發他們情感而又熟悉的事物為作畫題材,并鼓勵他們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且富有情感地進行國畫創作。
例如,在“爸爸別抽煙”的國畫創作活動中,老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大家想想自己的爸爸該怎么畫?他在你的生活中抽煙嗎?你喜歡抽煙的爸爸嗎?抽煙有哪些壞處呢?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在這些問題下,學生們迅速地交流并討論起來,正是因為對爸爸的獨有情感,他們很自然地畫起爸爸的樣子來,并從不同角度用自己的毛筆進行渲染,抒發了自己對爸爸關心的情感,也使自己的創造力得到進一步實現。
四、以評價為手段,健全幼兒的人格
對學生的評價是老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兒都渴望被表揚,渴望被肯定,所以說,老師要秉持著“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學生學習時給予他們正確、合理的評價,激勵他們去學習國畫創作。
新課程的改革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師要更多地去注重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因此,老師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學生的表現,善于發現他們的創造行為,并多給予他們贊許,發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學著去展現自我,并且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創新力。除此之外,老師可以采取多種評價方法,比如說,可以把學生的畫作分成不同的類別,并從每個類別中抽取學生的藝術作品對它們進行評價,這種方法有助于老師去靈活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他們實現個性的發展,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同時,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間相互評價,讓他們在欣賞自己的同時也學會欣賞別人,從而鼓勵他們的創造性,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創造力是幼兒進行藝術創作時的必備品質,因此,老師在國畫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個體差異,注重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情感,采取多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且要合理正確地對學生進行評價,鼓勵他們去想象、去創新,進而真正地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鄒愛萍.如何在國畫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J]. 考試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