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鯤
【摘要】高中生面臨升學壓力,考試科目以知識教育為主要目的,在主要科目分身乏術的情況下,美術課應擔當起培養學生家國大義的重任。
【關鍵詞】教材 歷史責任感 愛國主義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71-02
在當前教育狀況下,高中生面對升學壓力,各學科都把知識教育作為主要教學任務,那么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擔當又該從哪里入手呢?
從事美術教育多年,通過深入研究美術教材,我發現美術課才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一、分析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學的根本所在,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深入了
解教材,而了解教材的過程,也是確立教學目標,發現教學方法的過程。高中美術教材人教版,前9課時為中國美術史,后9課時為西方美術史,且選取的作品都與國家興亡的歷史進程有關。比如:第一課時,介紹昆侖山巖畫,表現古代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反應最初人們為祈求食物而進行創作的初心。第二課時,介紹良渚文化玉器及同時期陶器,同時展現商代青銅文化。以上為上古時代藝術作品展示。第三課時,開始進入華夏建筑,以明清建筑為主體,展現封建王朝鼎盛時期的藝術造詣。第四課時,宗教美術,集中在傳統道教與外來的佛教,引領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第五課時,展現雕塑文化的博大精深,選取作品仍舊圍繞宗教主題。第六課時,繪畫教學,從唐宋到近代,展現中國繪畫的獨特之處。第七課時,現代繪畫,讓我們看到建國后人們的健康風貌。第八課時,木刻、漫畫、和現代雕塑,把近現代美術概括的更加全面。第九課時,講述民間大美。
1.深入作品。
拿來一副作品,不能只停留在審美需求和藝術技法的表面欣賞上,而是要進一步剖析其所處時代,進行歷史追問。
縱觀以上九課時的設計,不難發現,每一個主題都講述的十分詳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單一課題分解開,縱深成為幾節連續的課程,比如玉器,可以從新時期時代玉器崛起成為禮器,到兩漢走下神探成為珠寶,再到近現代的鬼斧神工。這樣把每一節課進行延伸和剖析,可以帶領學生梳理歷史,增強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針對《利簋》,簡單講授夏商周的歷史和文化特點,引出這一時期與后世封建帝國的不同之處,再借此機會,導入《虢季子白盤》這一西周文物,并講解其失傳,再現及被國家收藏的經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青銅器作為國之重器對一個國家的重大意義,對教材進行一定的補充。
又例如:傅抱石創作的《江山如此多嬌》以毛主席《沁園春 雪》為基礎,描繪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壯麗景色,體現出紅太陽照耀下的紅裝素裹。
2.教師本身的知識儲備,以隨時補充教材。
要求教師有相當豐富的美術史知識儲備,便于聯系藝術作品,深入教學,且美術學科本身就牽連甚廣,如果教師本人知識水平有限,就難以觸類旁通,不能在適當時機穿插進行歷史,地理,政治,甚至是人文主義教育。因此,要做好美術教師,其前提必須是終身學習。
二、結合當下,中西對比
抓住任何機會,與當下的生活及社會問題建立聯系,這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和人文主義精神最重要的環節。愛國不能是狹隘的,一個民族要想生存,首先要把自己放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學會與其他文化和諧共處。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唯我獨尊甚至是種族歧視。
1.不偏不倚,客觀務實。
在講授中西方美術史時,要盡量客觀再現,不要刻意抬高或貶低任何一種文化藝術形式,要在東西方文化的對比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通過古埃及美術和古希臘美術讓學生看到,在不同的民族中,藝術的發展方向有所不同。例如:《獅身人面像》、《吉薩金字塔》、《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與古希臘雕塑《米羅島的維納斯》、《擲鐵餅者》、《帕特農神殿》有著截然不同的藝術特點,當然它們又與中國的《故宮》、《兵馬俑》、《頤和園》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這就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導向下,出現的不同藝術形式。中華藝術是與其并存,且非常獨特的。
三、人文精神的培養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他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
總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不可磨滅,作為中國人應當把祖先的文化傳承下去。愛國,愛家的同時,要學會熱愛大自然。學會與不同的文化和諧共存,而美術課作為高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必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學生建設一個健康美好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選修)美術欣賞教師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107頁.
[2]普通高中美術教材,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