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鋒
【摘要】師范生的心理健康與其所在的年級、科系以及性別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心理控制源的角度出發,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進行研究,能夠探索出影響師范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進行采取必要的措施,促進師范生的心理健康。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師范生的心理健康與他們的人際敏感程度、憂郁和恐懼心理等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提高示范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從多方面因素入手。
【關鍵詞】心理控制源 師范生 心理健康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07-02
近些年來,我國各大高校中學生的自殺事件逐漸增多,也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師范生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是未來的人民教師,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針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對心理控制源對師范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心理控制源是社會學習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學習理論中,心理控制源顯示的是人物性格與事件結局之間的關系。外在的控制源是不受人的主觀意志所左右的,而內在的控制源則認為事物的發展會受到人的主觀影響而顯示出不同的發展軌跡。
一、研究方式
1.被試方法
本次研究,筆者在某師范院校的歷史專業、中文專業、數學專業和英語專業中抽取了420名學生,其中,男生有182名,女生有238名。所有參加被試的學生有來自于城市的,也有來自于農村的。學生家里的經濟情況分為A、B、C、D、E五等,學生的學習成績分成Ⅰ、Ⅱ、Ⅲ、Ⅳ、Ⅴ五等。
2.材料準備
(1)癥狀自評
在對師范生進行癥狀自評時,需要用到的是癥狀自評量表。這個表格中一共有10個因子,共有90個項目。這也是當前我們國家在進行心理研究中普遍用到的一種表格。該表格的每一個項目采用的都是5級評分制度:沒有癥狀反應的學生評1分;癥狀很輕的學生評2分;中度癥狀的學生評3分,癥狀偏重的學生評4分,癥狀比較嚴重的學生評5分。
(2)控制心理狀況
在對選取的學生進行心理控制的過程中,采用的是心理控制源量表。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得出5個因子,將兩個載荷比較高的因子剔除,一共是42個項目。這五個因子分別是行為控制、運氣控制、社會制度控制以及控制有能感和控制無能感。
二、結果
1.研究師范生的心理健康情況
在對所選取的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師范生在軀體變化方面、強迫癥狀方面、憂郁、焦慮情緒方面、敵對恐怖情緒方面以及人際關系的敏感度和偏執情緒及精神病性方面都與全國青年的常規模范之間存在差異。二者之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能夠看出本次研究所選取的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的各項癥狀評分要高于全國青年常模這說明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癥狀評分。這說明,師范生的心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因此,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力度不容小覷。
2.影響師范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通過調查研究,筆者發現,師范生產生憂郁、焦慮以及恐怖情緒與其性別有關,女同學的焦慮和憂郁情緒以及恐怖心理要遠高于男同學,而師范生的精神病因子得分大學四年級的學生比較高。
三、討論
1.分析師范生的心理健康情況
通過對所選取的師范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分析,能夠發現,女同學較之男同學會更容易產生苦悶、焦慮和緊張、害怕的心理。而大四的學生精神病性得分比較高,說明就業季的來臨,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就業壓力。很多學生覺得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面對社會紛繁負責的環境,使他們非常擔憂自己的前途。大四學生由于高度緊張產生不適。
2.師范生心理健康手心理控制源的重要影響
人們有時認為一件事情的解決是由機遇決定的,與人的努力沒有關系,這被稱之為運氣控制。運氣控制和心理健康因子中的七項因子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人們對某件事情感到無能為力時,就適應不了外界的生活環境,人的心理健康也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所謂的控制無能感,是人們覺得事情的結局已經不受自己的控制,不能把控住局面,這與人的心理健康因子之間存在著十分顯著的聯系。控制無能感和運氣控制都是指人們對局面缺乏控制感,缺少一定的控制能力,將無法控制歸結到機遇時,就會降低人們的焦慮感。
3.師范生心理健康與家庭條件之間的關系
在選取的師范生中,有很多人是來自農村家庭的,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尤其是非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城市中的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是,這也并不是絕對的,還在進一步的研究過程中。與此同時,筆者觀察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其父母的職業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一般父母是干部的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況要比農民家庭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好。在將學生的家庭收入情況分成幾個等級后,發現家庭收入比較低的學生往往比較自卑,也容易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
4.師范生心理健康的其他影響因素
師范生是未來的人民教師,他們的心理健康將會對學生造成直接的影響。除了一些硬性的影響因素,師范生的心理健康還會受到學生自身的抵抗能力的影響,學生的承受能力差,在與同學發生矛盾,或者是在受到老師批評后,心理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很多師范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承擔著過重的家庭負擔,他們的心理壓力過重,有時又找不到發泄的突破口。久而久之,心中的苦悶情緒得不到抒發,就產生了強烈的抑郁情緒,一些學生長期受到學業競爭和內心壓抑等負面情緒的影響,這些都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很多學生內心的心理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他們就會感到無盡的迷茫和困惑,這樣的現象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心情,對學生的培養質量造成的嚴重的影響。
5.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下現狀
筆者通過詳細的研究和調查,能夠發現當前師范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當前的師范生中有一大部分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現階段,師范生的心理健康還與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著嚴重的關聯。由于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經不容忽視,使得當前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已經變得刻不容緩。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還應該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鼓勵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對學生進行挫折訓練和自信心的訓練,加強對學生進行情緒訓練,有效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師范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1.轉變學生的認知觀念
(1)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
很多師范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班級上成績數一數二的人。但是在升入大學之后,很多學生發現自己在大學是非常平凡的,他們會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想法,體會到嚴重的挫敗感。這樣,學生在心理控制源上就會形成一種無力感,他們無法面對自己內心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應該轉變學生的認知理念,讓學生直觀的面對自己的內心,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也能夠克服自己內心中的無力感,讓學生能夠直面自己的內心,保證師范生的心理健康。
(2)適應周圍的人際交往環境
對于師范生來時,來到大學之后,他們對周圍的環境會感到陌生,面對大學紛繁復雜的人際交往環境,他們會產生一些抑郁情緒。由于大學中每個同學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環境都不相同,他們的性格差異也比較大。同學之間的相處方式不同,很多同學對學生之間的相處不是非常適應。師范生只有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差異,并能夠對學生之間交往環境進行觀察并適應,才能保證自己的情緒平和。與此同時,很多學生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但是入學之后,發現真實的情況與自己的想象之間存在出入,就會產生失望的情緒。此外,很多同學由于跟周圍的同學相處不好,會產生神經過敏和嚴重的緊張情緒。因此,解決師范生的心理問題,就需要讓學生適用周圍的人際交往環境,這樣才能夠讓師范生的情緒日漸趨于平和,也能夠減輕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師范生的健康發展,為以后成為人民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對師范生的心理疏導
(1)加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
在促進師范生心理健康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增強師范生的自我調控能力。筆者建議各大師范院校都能舉辦講座,并進行一定的宣傳,進而改變師范生的認知方式,讓師范生具有心理學觀念,并能夠讓師范生利用心理學的眼光看望問題,增強對自己內心的調整與控制,進而降低師范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在培養師范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此,應該加強對師范生的心理疏導力度,讓師范生能夠適應新生的生活環境,最大程度減輕師范生對新環境的不適感,同時,對大四學生做好相應的畢業指導,減輕心理健康問題。
(3)建立心理咨詢室
當師范生出現離心問題時,需要尋求一定的心理幫助時,應該有處去。因此,筆者建議師范院校建立心理咨詢室,為師范生提供完善的心理疏導。心理咨詢室不僅能夠對心理學知識進行宣傳,還能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降低師范生的心理困惑,進而促進師范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心理控制源的角度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分析,能夠讓師范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學會應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的技巧,提高處理自己心理問題的能力,進而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緒,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和啟發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并能夠平靜的對待自己的心理問題,逐漸緩解自己的心理問題,增強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李紅梅.師范生完美主義、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2011.
[2]王鑫強,張大均.免費師范生職業認同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及其啟示[J].當代教師教育,2012,04:62-67.
[3]沈莎.師范生自我和諧、生命意義和自殺態度的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4]孫楚航.免費教育師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2.
[5]王紹芬,朱秀英,段云.師范生體育鍛煉知行與心理健康現狀調查——以玉溪師范學院為例[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3,09:61-64.
[6]胡苗鋒.免費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7]余安安.對五年制專科師范學生人際交往的團體干預研究[D].魯東大學,2013.
[8]蔣福英.師范生教育實習中的角色沖突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9]紀紅艷.師范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