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雪怡+++吳奕銘+++楊東娥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施行以來,高校學生成了無償獻血的主力軍。但從實踐上講,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在各高校開展得還不夠。因此,各地人民用血需求與獻血量不平衡的問題日益凸顯。本研究以期通過高校(以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為例)無償獻血這一公益事業的文化建設分析為切入點,與社會(茂名市中心血站)的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作對比,探討高校關于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事業發展中存在的根本性問題,研究高校與無償獻血相關的公益文化建設的內容、途徑、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無償獻血 高校無償獻血公 公益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24-02
一、成就及困境
1.成就
就茂名市而言,茂名市中心血站負責全市747萬人口、170多家醫療機構的臨床用血供應任務,年供血量9噸以上,建立了由市中心血站、各縣(市)人民醫院血庫和鄉鎮醫院中心儲血點構成的三級供血網絡,確保了全市醫療單位臨床搶救用血供應。然而在大力倡導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的同時,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作為茂名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因貢獻突出,被評委2012年度無償獻血先進單位之一。
從數據上看,近五年來,茂名市與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獻血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發展,而且茂名市全市有747萬人口、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僅有2萬名同學左右,但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獻血量卻占整個茂名市全體人民獻血量的百分五以上,而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值得高興的是:2014年,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獻血量達到60萬毫升以上,比往年增加了約8萬毫升。獻血量的逐年增長,不僅說明了同學們對獻血活動積極性的逐步提高,而且表明更多的學生去關注并了解關于獻血公益文化的知識。近年來,全國各大高校把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大力開拓各個層面的無償獻血文化陣地,使無償獻血公益文化理念在全國各大高校落地生根,而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也不例外。
2.困境
在取得成就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問題。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獻血量增長速度緩慢,甚至有倒退的現象。我們可以從2011年-2015年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與茂名市的獻血量的折線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獻血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發展,但其增長速度遠低于茂名市獻血量增長的速度,而且差距逐漸增大,尤其到了2015年,其獻血量僅比2013年增加了一千毫升左右,較之2014年,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獻血量還驟降了約7千毫升。
多年來,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關于無償獻血的公益文化的傳播只是通過開展“無償獻血知識競賽”和“無償獻血講座”兩大品牌活動的方式進行,其活動的內容形式多年來并沒有得到創新。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關于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活動的陳舊內容形式、管理體制、培訓機制、激勵機制、活動定位、資金配備等成為了阻礙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關于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的因素。
至今為止,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的許多基本問題,理論界并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從實踐上講,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在各高校開展得還不夠,內容也不夠豐富,因此,與當地人民用血需求與獻血量不平衡的問題日益凸顯。
二、無償獻血調研基本情況及分析
隨著各種問題日益凸顯,無償獻血工作缺乏全校同學的廣泛參與,很多同學對無償獻血知識的知曉率低,甚至產生誤會,從而導致參與率越來越低。因此,在2016年7月,我們團隊到茂名市區內的茂名市中心血站、市區各分血站進行了實地調研,學習了有關無償獻血的知識并于2016年9月中旬向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生發放了500份調查問卷。
1.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隨機向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500份,就其對現在的流動獻血、無償獻血所持態度和看法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為450份,回收率為90%。
(2)方法
由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列出了無償獻血認知欠缺、擔心獻血感染疾病、恐懼、怕疼、獻血并非出于自愿等影響獻血積極性的因素,參與調查的人群各種從中選出了1個首要影響因素。
2.結果
3. 討論分析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影響人們獻血積極性的首要原因是無償獻血認知的缺乏。以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為例,知道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的人僅占調查總人數的3%,還有近50%的學生不知道獻血點,這些都說明了無償獻血的宣傳力度不夠。走在校園里,看到一個個宣傳欄中都貼滿了各式各樣的海報,卻很少有無償獻血這方面的資料信息。
根據世界著名醫學科學家卡爾等調查發現,適量獻血者要比不獻血者多生存5年,許多人不知道獻血有益健康,甚至有一成的獻血者認為自己從未了解過獻血的相關知識[1]。無償獻血知識和血液生理知識的缺失,嚴重影響了群眾參與無償獻血事業的積極性,加之無償獻血宣傳導向模糊,公眾策略不當,導致社會上流傳某些對獻血行為的負面看法,影響了血源的拓展[2]。
影響群眾獻血積極性的第二原因是獻血者心理因素:群眾擔心獻血醫用耗材不安全及對獻血的心理恐懼。有研究表明,獻血者獻血過程中97%的時間在關注自己的感受,其恐懼心理是妨礙獻血的主要因素[3]。獻血過程中一旦出現獻血不良反應,群眾們就會聯想到是因為獻血環境、設備衛生不達標所致。加上現在媒體中常有因獻血而得傳染病的報道,更加重了人們的疑惑,令許多準備前來獻血的人望而生畏,一部分潛在的無償獻血力量就這樣流失了。
三、分析與總結
1.方法途徑
基于調查得到的結果,我們認為加強血站無償獻血公益文化的建設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首先是無償獻血知識的普及宣傳工作,每年在“6月14號”無償獻血者日前后進行為期1個月的專項宣傳活動,重點針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宣傳發動,例如通過派發資料、校園廣播、舉行講座等方式講解無償獻血知識,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方式讓學生無意間就能了解到無償獻血的豐富內涵;平時則要通過開展“無償獻血知識競賽”和“無償獻血公益活動進入校園”兩大品牌活動,創新活動的內容形式(如:開展關于無償獻血的“道德講堂”演講比賽、采訪身邊獻血者、舉辦獻血漫畫比賽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創新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的理念,在實踐中探索與創新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關于無償獻血公益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和有效模式。
其次是針對目前的無償獻血查詢系統建設的情況,血站可以在群眾獻血結束時告知血液檢測結果及去向查詢的時間和途徑,提升獻血者對采血機構的信任度。
第三是在無償獻血發動及采集過程中,重點針對群眾對血液相關標準比較重視的要求,有目的地強調耗材的衛生要求,同時定期公布采血點的衛生監測情況,使人們克服對無償獻血的恐懼,提高其獻血積極性[4]。
第四是打造優質血站品牌,提高校園無償獻血文化競爭力。對內要做好血站員工和獻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5]對外建立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宣傳無償獻血人文愛心和血站公益愛心。通過引入企業識別(Corporate Identity,CI),創造血站自己的價值取向和文化理念,努力打造優質血站品牌。[6]如果看到一個標志,聽到一句話,廣大學生就可以聯想到校園獻血公益文化,聯想到想到血站,說明血站的品牌已經樹立。
參考文獻:
[1]曾四海,張晉昕,曾祥風.廣州市街頭無償獻血者調查情況分析[J].廣州醫藥,2011,42(2):50-53.
[1]張立福,任紅.淺析影響公眾無償獻血積極性的不利因素及對策[J].臨床輸血與檢驗,213,15(4)394-395.
[3]鮑自謙,楊寶成,程良紅.深圳市無償獻血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5):463-465.
[4]鄭輝,董玲,對大學生無償獻血積極性的調查及應采取的激勵措施[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4,2(52):68-69.
[5]陳凱.論血站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6,10(10):55-56.
[6]董長征.構建自身特色優秀文化、提高血站核心競爭力[J].中國農村醫學雜志,2007,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