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理解教材知識編排順序、理解學生認知規律、理解命題技術及變式教學的角度對數學及數學教學進行研究,指明中考數學復習應明研究數學之道,明數學教學之道,優數學教學之術。
【關鍵詞】理解教材 理解學生 理解命題技術 變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55-02
中考數學復習應做到“明道,優術”。明道,即把握研究數學的規律,把握數學教學的規律。優術,即優化數學教學的方法。
一、理解教材,明研究數學之道
教材是中學教師研究數學的素材。從教材對教學知識的編排順序中,能夠看出研究數學的方法。中考數學復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把握研究數學的規律,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以初中平面幾何中三角形的教材編排為例,教材從線段、射線、直線、余角、補角、對頂角、平行、垂直講起,為后續研究三角形作鋪墊。構成三角形的要素有:邊、角、三角形內部、三角形外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公理是研究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理論基礎。在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為π時,添設平行線,利用平行線的性質是證明該問題的關鍵。理解三角形內角和為π后,作一般化思考n邊形的內角和。將n邊形割成(n-2)個三角形,得到其內角和為(n-2)π,該教學過程體現了化歸與轉化思想。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觀察可知:一個三角形中最多有一個鈍角,其證明方法為反證法。由對內角的研究,自然想到其外角,三角形的每一個外角都與其相應的內角互為補角。將內角和看成整體,則外角和為nπ-(n-2)π=2π,運算過程體現整體思想。在邊、角研究之后,任意取其中三個要素(AAA,SSA除外)便能確定一個三角形,可以從“SSS、SAS、ASA、AAS”角度判定。“SSA”(邊邊角)組合在角為直角或鈍角時成立,角為直角時,判定定理描述為“HL”;角為鈍角時,作銳角所對邊上的高,通過AAS證明小直角三角形全等,進而得高相等,再由HL證明大的直角三角形全等是證明鈍角三角形“SSA”成立的關鍵。確定了三角形后,考慮三角形的內部因素:垂直平分線、內角平分線、高線、中線。利用線段的軸對稱性可證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由HL可得垂直平分線的判定定理。類似地,利用角的對稱性可證角平分線的性質,由HL可得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由此,學生就能理解在此之前學習“軸對稱性質”以及運用邊、角要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性。理解三角形垂直平分線、內角平分線的性質與判定定理后,可證三角形三條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三條內角平分線交于一點,分別為三角形外接圓圓心(外心)和內切圓圓心(內心),為后續圓的學習作鋪墊。
研究一般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后,考慮三角形在特殊情形下的性質及判定,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在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后,便可將邊、角聯系起來,可證一般三角形的性質“大邊對大角,大角對大邊”。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從“角”看,垂直、余角的概念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可用于研究直角三角形角的關系;從“邊”看,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其中勾股定理的證明,歐幾里得證法滲透轉化思想、加菲爾德證法蘊含“算兩次”(富比尼原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證明可通過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來證明。勾股定理可以看作余弦定理的特例,為后續研究余弦定理,證明海倫公式埋下伏筆。
二、理解學生,明數學教學之道
學生喜歡趣味教學。在勾股定理證明時,除歐幾里得證法、加菲爾德證法外,還有其他證法,其中“劉徽割補術”能夠培養學生對我國數學史的興趣。
學生需要自主探究。在學完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后,后續四邊形性質及判定的學習可借助三角形的有關性質、判定定理進行探究;可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討論,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即可。
三、理解命題,優數學教學之術
教材是中考試題的發源地。大部分中考試題源自教材例題、習題的改編。文《例談試題打磨的九種方法》[1]論述了試題改編、打磨的技術,可用于優化數學教學。譬如:教材例題對“三角形三條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三條內角平分線交于一點”給與了證明。中考復習時,教師可將命題推廣到三角形內部類似要素中,設置變式題組。如:(1)求證:三角形三條高線交于一點;可過三角形三個頂點作對邊的平行線,并連接交點,在三角形外部組成一個大三角形,則三角形的高線為其外部大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線,而“三角形三條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教材中已給出證明,該法滲透化歸與轉化思想。在學生理解其數學思想、解題思路的基礎上,還可由兩個垂直想到四點共圓,連接兩條高與相應底邊的垂足進而求證,亦可通過塞瓦定理求證,拓寬學生的思維角度。(2)求證:三角形三條中線交于一點;可通過作一組平行線,利用三角形相似和中位線的判定與性質定理證明另一組直線平行,判定平行四邊形,再利用其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性質得中點,證得三角形三條中線交于一點。還可通過面積法證明,鍛煉學生思維品質。若問題(1)、(2)兩題用來給高中生鍛煉思維,均可通過坐標法、向量法求解。若問題(2)用來給大學數學專業學生練習,還可通過德薩格定理逆定理求解,由中位線的性質知:兩個三點形對應邊分別平行,即每一組對應邊的交點均為無窮遠點,從而均落在無窮遠直線上,由德薩格定理逆定理得:對應頂點的連線交于一點,即三角形三條中線交于一點。
如此,理解命題,學會一題多變地去研究問題、一題多解地去思考問題、一法多用地去歸結問題,數學教學必將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劉蔣巍. 例談試題打磨的九種方法[J]. 文理導航(下旬),2016,No.252(12):98.